【按:2020年7月,我们创办《中师生》公众号。近半年来,汇聚近万名中师生。前期,我们连载了曹振峰老师的《中师生》、巴陇锋老师的《永失我爱》(部分),在中师生群体中引起不错的反响。1月30日始,我们开始连载中师生尹新武老师新作《中师生回忆录》,这是尹老师的阅读历程,工作历程,更是一代中师生的心路历程。希望得到大家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欢迎大家每日打卡阅读。】
原题:中师生回忆录:匠心映寞路,书情正梦酣
作者: 尹新武
- 书影 4 - 雨如磐暗淡了自己:关于教育
中国之大,中国当代教育改革之宏伟,我在三十几年里感同身受,所以也有很多的话要说。
有人提出,教师读书不应受到任何限制,我同意这样的观点。
我对专业书籍的阅读,是从对马卡连柯、赞可夫、苏霍姆林斯基的研究开始的,也关注到钱梦龙等著名教育家的著作,后来还研究过林格、程树臻、朱永新、程红兵、魏书生等人的著作。
从业之初,北关小学的王克运先生即言传身教,后来在桃花山乡14年之久,历经无数教育教学观念的洗礼。
上世纪八十年代,会宁教育的研究主要是请一些省上的专家来会宁教学,后来我在桃花山乡工作,自然偏离了县城这个中心地带。
14年偏离会宁文化教育中心,让我明白了乡村教师的卑微与黯然。那时,幸亏自己年轻,不会背上多少思想的负担,然而这14年毕竟是常年身处信息闭塞的乡间村野。虽然能依靠研究,对教育保持一些敏感,却感受不到会宁文学的澎湃的气息。只有不多的几次外地学者的讲学,让我与文学圈内的人一亲芳泽:比如张存学、许文郁,比如何来、老乡……这种闭塞,成就了我的关于孩子家庭教育的梦想,却同时也让我永远淡出了会宁文学圈,一直到今天……斯所谓得之东隅失之西隅乎?
1988年的桃花山乡教委(时称“学区”),同全省、全县一样,兢兢业业的领导,认认真真的老师,扎扎实实的学生,寂寂寞寞的家长。我先是和一位当时在窝铺小学的老师处了对象,不久就新婚燕尔,乐不思蜀了。于是北关小学少了一位喜欢读书的年轻人,窝铺小学多了一位杨家的女婿!这样的婚事,在我师范的同学当中司空见惯。
回到1988年的秋天。我开始了默默无闻的乡村教师之路。从几任乡教委领导魏东庆、冯珍到几所学校的校长,多多少少也给了当时年轻的我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的熏陶与感染,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与研究,是我在南咀初中的六年半。
我对教学的最初探究,是在1993年写的构建现代教育体系方面的一篇文字(后来收入吊川小学编辑的《祖厉浪花》)。
尤其是从1995年到1998年的几年,乡教委成立了教学研究会,后来还出了一本论文集《研究与实践》,推动了教师群体研究教育教学的深入。
我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对初中语文教学开展了一些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主要是研究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的特点,以及听说读写画演诸环节之间的交互关系,及其在具体教学情境之中的应用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对专业理论的学习,最终是在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那几年当中,有过一些比较系统而精深的思索与探究。
我在北关小学工作期间研究的重点,主要是放在字词句篇基本功的训练,以及从三年级到五年级语文教学的知识系统和训练方法。
我1994年到南嘴初中后,更是对初一到初三语文教学有过一个比较系统的梳理和认知,正是在此基础上,我才开展了“初中语文六环模式”的研究。
教场小学的18年,主要研究了三个问题,一是小学班级管理的口头评价,二是新世纪背景下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特点与课堂操作策略,三是会宁教育究竟如何。
一个人的读书经历,往往潜藏着自身巨大的阅读心性和博发的向上志趣,因而从一个人的读书的类别与层次,往往可以观察到他的未来走向。
阅读虽然说是比较随意的,但在内心的思忖中,也往往指向他对文化与历史的根本性追求。
一个人少年时期的阅读方向,尽管在后来,会有一部分会发生自然性的改观,但总有些阅读的书籍连续起来,且会保持着比较稳定的趋向或曲线,这是应该引起读书人的思考与研究的。
从我自己而言,如小说、军史、政论、心理学、评书、儿童文学等,在四十年中还是保持着一种比较清晰的一致性。
纵贯个人长期阅读史的几条主线,它的确具有一定的一致性,这是否可以说明我自己多年来所追求的东西中,有着某种亘古未改的东西在里面。
读书既是自身的选择,也是随着时尚性阅读的改变,而会将此种变化渗透在某一个人的阅读当中,比如上世纪九十年代人们,喜欢阅读贾平凹、王朔、余秋雨、周涛等人的作品,这也渗透到了我自己的阅读活动当中。
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还对三毛、尤今的散文产生过兴趣。
进入二十世纪后,我对教育理论、心理学、佛学、蒙学、古典诗词、古代笔记小说、公案小说、兵法的兴趣占据了阅读的主要方面,因此所读的书籍当中,自然便多了些这类书籍。
2004年前后,我对历史小说、评书等有一个很大的兴趣期,同时还对散文有兴趣上的跃升,故而对郁达夫、席慕蓉、迟子建、王安忆的散文有较多的接触。
我对叶圣陶先生的作品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少年时期对叶圣陶短篇小说的阅读,二是2000前后对叶圣陶《过去随谈》一书的研究,三是二十一世纪初对叶圣陶语文教育乃至作文教学的研究,四是前几年对叶圣陶长篇小说《倪焕之》的重点研读。
作者简介:烟雨平生,本名尹新武,1966年出生,1981年考入靖远师范,先后在九所学校任教。自考汉语言文学大专本科,发表过通讯、儿童教育论文,参赛中语会组织的课题获二等奖,主持省级课题通过验收。喜欢阅读,长期从事对心理学的研究,阅踪亦涉猎军史、佛经、蒙学、古典诗词、儿童文学及现代诗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