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大学的老师说,在多年以前,他中师没考上,后来他就读高中上大学最后再考研,现在的他已经是一名大学老师,在大学任教。当年的他没考上中师,感觉非常沮丧,但是现在的他却觉得万分庆幸——幸亏当年没考上中等师范学校!
这是因为,如果当年他真的考上了中师,也就是中等师范学校,那么他这辈子就和农村的中小学紧紧地“绑定”在一起了,而后来通过读高中上大学,然后再考研,他如今的前途自然不是普通的农村小学或者初中老师所能比得了的。
有人可能纳闷:中师不就是中专吗?高中都能考上,中专还怕考不上?这不科学吧?我们必须搞清楚,三四十年前的中师生,绝非现在那些被分流的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所能比得了的。三四十年的中师,如果你的中考成绩远远超过重点高中的录取分数线,你可以提前被中师学校“招安”。
而选择中师的好处就是:你在接受三年左右的中师学习之后,你在毕业之后立马就捧上了“铁饭碗”——教育主管部门给你包分配工作的待遇,中师毕业生在当时,无论是去农村的哪所学校,学校的领导都会万分欢迎。
至于具体原因,一方面,当时的民办教师(或者叫代课教师)如过江之鲫,能来个从中师学校毕业的正式的老师,校长自然会非常激动;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中等师范学校的招生门槛非常高,这就导致中师生的综合素质都普遍比较高。这两种优势,是现在的职校学校所比不了的。
有人说,当年那些能考上中师学校的中师生,如果真的让他们上高中就读的话,大部分是拥有考上985、211大学实力的高材生,毕竟一个乡镇才可能会出现一两个考上中师学校的学生,而如今的高考,一个乡镇的一届学生中,能考上985、211大学的高三学生,就不只是一两个那么简单。
说当年的中师生是天之骄子有点夸张,但他们在当时真的算得上是学霸中的佼佼者。有人可能会问,既然他们当年那么牛,为何还只是读个中师?因为五个字:速成铁饭碗。在当年,考上中师,相当于捧上了速成的铁饭碗,对于普通农家的孩子而言,在当时能当老师是一种莫大的荣耀,老师的工资待遇在当年虽然也是比较“精致”的,但至少比很多体力劳动者要好一些。
当然,更重要的是因为在当年当老师,尊师重教的氛围非常浓,家长对老师非常信任,老师可以对问题学生进行大胆的管教,家长也对老师的教育方式给予最大的配合。在当年,考上中师的学生当中,男生和女生的数量旗鼓相当。但是现在呢?很多中师学校被撤并了,而且就是大部分师范大学,现在也呈现出一副“阴盛阳衰”的情况:师范生中的女生所占的比例远远超过男生,想当老师的男生越来越少。
一代中师生,有的人到中年,有的逐渐老去,有的甚至已经作古。岁月流逝,风过无痕,这些中师生,曾经是农村基础教育的脊梁,不该轻易被忘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