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半”难题由来已久,赶不上“接娃”让家长困扰不堪。此次教育部再次明确要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直面民生痛点,是在为千家万户解忧。舆论普遍点赞之余,也表达着对于政策落实的强烈期待。
这些年,国家层面多次印发文件,各地学校也在灵活探索,但孩子放学与家长下班这尴尬的“时间差”,仍未完全弥合,何也?一大原因就在于,学校提供课后服务,意味着对孩子负有更大责任,增加了校方劳动量和组织保障压力,同时财政补贴等并未完全到位,参与积极性自然不高。
提供课后服务,学校必须承担主体责任,不能一味以减负之名给自己减负。当然同时也需要政府部门做好顶层设计,加大稳定投入,保障教师权益。通过进一步厘清家校权责,既建立起全社会对学校对老师的信任尊重,也减轻家长的现实负担,将家长从“代改作业”等不合理的任务中解放出来,才能减少不必要的矛盾摩擦,实现权责对等、多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