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虐哭上亿人:这群不哭的人还是被抛弃了!

作者:能量君

01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是一年中陪伴父母最长的时间。

而很多子女却在这短短几天里,也难给父母全部的温柔和关怀。

贾玲导演的《你好,李焕英》后劲很猛,票房截止24日凌晨已经破43亿了。

屏幕前卷走了一波波一波人的眼泪。

正如导演贾玲,筹拍李焕英这部电影其实就是她一场多年压抑的个人情绪宣泄。

毫无疑问,她成功地把情绪转化成了与众人的共鸣。

但是让我最有感触的还是背后的事。

先是电影中的故事。

贾玲妈妈李焕英48岁因车祸意外身亡,当时贾玲刚刚上大学,还没有来得及报答妈妈。

所以,贾玲想让自己穿越到1981年。

目标只有一个——想让妈妈过得比现在好。

因为她觉得自己从未让母亲骄傲过,享福过。

“妈妈喜欢的绿色皮衣”、“开着敞篷车带妈妈兜风”,这些都是母亲生前的愿望。

未完成的事件,在电影里弥补遗憾。

所以,与其说是拍电影,不如说是贾玲在诉说没有对母亲完成的事。

这样为人子女的情感触动了很多同龄人的心弦。

因为是讲母爱的题材,自带天然泪点,所以“好哭”、“后劲儿大”是意料之内的;

但在意料之外的是事,更让我深思的是,

当无数年轻人被感动得稀里哗啦时,

40多岁的妈妈们却很平静。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背后的真相,或许比电影本身更加催泪。

儿女感动得不能自已,是因为自觉对父母的爱有亏欠。

但是对于妈妈来说,她们和李焕英的想法一样:

我的女儿,健康长大就好。

至于自己为孩子付出多少,孩子有没有出息,自己得没得到回报,都不是她们计较的事。

妈妈们看电影没有哭,因为李焕英做的是她们同样做过的。

那是身为母亲的素养,这份爱不该给孩子背上沉重的枷锁。

妈妈不懂我们在哭啥,

就像我们也永远想不到,妈妈在用什么样的方式爱着我们。

02

父母对子女之爱,往往是隐忍含蓄的。

他们用自己的委屈与牺牲,成全了孩子的诗与远方。

你可能从来没听过他们嘴里说过“我爱你”,

他们却从小到大用行动偷偷爱了你一辈子。

小时候,他们从不喊苦喊累,悄悄把最好的都给了你。

一位妈妈买了晚上回老家的火车硬座,把年幼的孩子哄睡后,她用这样的姿势护着孩子,整整站了11个小时。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一位做清洁工的妈妈腰间绑着一根带子,她一边工作,一边牵着孩子的车,挣钱的同时照顾着年幼的孩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一个憔悴的父亲带两个女儿吃炸鸡,但自己什么都没点。他跟女儿说自己不饿,其实是口袋里没有更多的钱。

长大后,他们从不求儿女关注,默默在背后支撑着你去飞翔。

一位母亲送孩子去大学报到,给孩子铺好床铺以后,累得在坚硬的地板上睡着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一对80多岁夫妻,住在高档小区却常常捡破烂,他们总觉得孩子钱紧,要给儿子减轻负担。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农村母亲去城里女儿家住,就像请的钟点工和保姆一样,家里什么事都做,不愿给孩子添麻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一位父亲开着小货车送已经是大学教授的儿子上班,怎么也不肯把他送到学校正门,因为觉得这种车会给儿子丢脸。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电视剧《请回答1988》里有这样一段旁白:

偶尔觉得妈妈很丢人,为什么连最起码的脸面和自尊心都没有呢?

那是因为,比起她自己,她还有更想守护的珍贵东西......

那就是你。

《触龙说赵太后》中左师公也有句名言: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当子女最弱的时候,父母竭尽全力也要为之遮风挡雨。

当子女变得强大时,父母又害怕牵累到孩子成为累赘。

父母倾其所有,奋力托举孩子过上想要的生活。

可扎心的是,随着孩子长大,见了更多的世面,他们会变得心安理得地挥霍父母的爱,

而父母在孩子面前变得越来越小心翼翼。

03

看到父母买了很多保健品,就开始骂老人被人忽悠交智商。父母帮儿女收拾了下屋子,就开始指责老人无聊多管闲事。看到父母给孙子喂了零食,就开始怪老人什么都不懂害孩子。父母糖尿病嘴馋想吃甜的,就开始气急败坏数落老人不要命。父母想跟孩子学习用微信,就开始不耐烦嫌弃老人脑子笨。父母想让儿女帮忙干点活,就开始犯懒埋怨回家都不消停……

这些场景或多或少都在每个家庭里出现过。

面对子女凶巴巴的指责,父母只好小心翼翼的赔罪。

“我不是故意的,对不起。”

“年纪大了,下次注意。”

我们为什么对父母凶的这么肆无忌惮?

是因为父母经济来源不足,需要靠我们养着?

还是因为父母身体逐渐衰弱,需要靠我们照顾?

还是因为父母见识少了,就该被儿女打击,被社会淘汰?

可孩子对我们的依赖更多,懂得更少,为什么我们不舍得骂孩子,即便骂过之后也会主动安慰他?

其实说到底,还是因为骨子里的自私,让我们觉得对父母的态度其实没什么要紧的。

我们绝不敢对老板、对同事这么凶,因为他们不会惯着我们。

《论语·为政》里,子夏曾问过孔子,何为孝?

孔子的回答是:“色难”。

意思是,孝敬父母,不给父母摆脸色看,是最难的。

胡适曾在《我的母亲》中写道:

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把生气的脸摆给亲人看,比打骂还难受。

很多人觉得只要给父母吃好的、用好的、穿好的,就是孝顺。

但这只是养的形式,不是爱的核心。

而我们中国的父母,也都太过懂事,太过知足。

哪怕再多想念,也不愿轻易打扰;

即使能力有限,也不愿过多牵累。

正如黄磊所说:

“中国式父母有一个特点,叫不给孩子添麻烦,所有爹妈都这样。”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04

有本书中写道:

“子女越独立,父母越孤单,即便这样,父母仍然去学着懂事,总是跟你说:我很好,没事的,你忙吧。”

世上最心酸的事,莫过于唯一真心为我们付出的人,却要对我们卑躬屈膝,看脸色行事。

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里有句歌词非常扎心:

“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但在儿女心中,父母心里流的泪,谁看到过,谁记得过?

子女常常忘记要回头看一看父母,等到幡然醒悟的时候可能和父母这一世缘分已尽。

就像贾玲,母亲在世时,她也惹妈妈生气。

但因为有妈妈的宠爱,所以可以肆无忌惮,继续做那个任性的小丫头。

可当妈妈离世后,孩子不得不一夜长大。

才会细数过往,发觉对母亲亏欠实在太多,想弥补已经没有机会了。

网上曾经流传过一个计算公式:

假如一年之中,只有过年的六天才和父母见面,一天在一起相处11个小时。

若父母60岁,活到了80岁,我们实际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只有1320个小时。

你以为来日方长,其实只剩下55天。

一辈子真的很短,远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长,永远真的没有多远。

为人儿女者,想必都曾向父母许诺要孝顺他们的宏愿。

但在前行的过程中,会有太多遗忘和意外,让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承诺变成了空头支票。

父母老如小,尽孝要趁早。

父母曾小心翼翼地伴我们长大,如今我们也该多点耐心陪他们变老。

不要让色难成为父母与我们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

父母去,此生只剩归途。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觉得本篇文章对你来说有帮助的话,别忘了点赞、评论、转发和收藏哦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