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来,还有一百米到终点,咱们来个小冲刺。”周五早晨,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园,一群孩子组成的跑团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冬季的清晨,即便裹着厚重的羽绒服,人们仍然会感到阵阵寒意。可在这个寒假,这支少年跑团每周三次坚持锻炼,从未间断。跑团的领队是46岁的李华民,尽管从事传媒行业多年,但他更愿意大家叫自己“李师傅”。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送给女儿的特殊礼物
从奥森公园东门往里走,不远处就是一片空地。周五清晨还不到8点,空地上就传来了孩子们的嬉笑声,今天参加跑步的孩子有三十多人。
“李师傅,咱们啥时候开跑呀?”“来,大家先过来热热身。”被孩子团团围住的李华民俨然变成了孩子王,在“一二一”的口令声中,他和孩子们一起有条不紊地做起了准备活动。10分钟后,孩子们分成两列,部分家长也跟在了队伍后面,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就这样跑了起来。
为什么会组织这么多孩子晨跑?这还得从李华民女儿的儿童节礼物说起。从事传媒行业的李华民和妻子王慧都是跑步运动的爱好者,夫妻俩从2014年起就参加过多个城市举办的马拉松赛事。去年因为疫情的原因,李华民一家三口一直宅在家里,为了让一家人加强锻炼,夫妻俩便定期带女儿到奥森公园里跑步。“六一”儿童节时,因为不能像往年一样带孩子去游乐场玩耍,李华民就想送孩子一份特殊的礼物——邀请女儿的同学一起跑步,这样小伙伴们既能聚在一起开心玩耍,还能增强身体素质。
这份奇特的生日礼物,让几个孩子玩得都很开心,进而觉得这是一项很有意思的活动。在家长和孩子们的共同要求下,这项跑步活动竟然坚持了下来。
跑团的孩子越来越多
“还有最后一百米了,咱们来个冲刺,比比看谁跑得快。”每次跑步,李华民有自己的固定线路,最后的一百米是他留给孩子们冲刺的距离。
对孩子来说,长跑是一项需要毅力的运动。第一次带着孩子跑步时,尽管压着速度,但孩子们还是跟不上,一张张小脸涨得通红,全程下来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连话都快说不出来了。“长跑的目的是让身体更健康,而不是挑战极限。”李华民不断地调整着速度和节奏,慢慢地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跑步的乐趣。
住在李华民家楼上的那女士听说了他带着一群孩子跑步的事儿,主动找上了门:“我的外孙也爱玩,正好让他跟着小伙伴们一起跑跑步,也锻炼锻炼身体。”跑了几个月,那女士发现,每到冬季就离不开擤鼻涕纸的外孙,不打喷嚏也不流鼻涕了,身体变得强壮了不少。有时那女士也会跟着跑团一起跑上一段,一来二去她的身体也悄然发生了改变。“过去走不了多久就觉得累,现在感觉耐力好了不少,身上也有劲儿了。”
第二次参加长跑活动的璐璐约了其他同学一起来跑步。“第一次跑步的时候,因为没有熟悉的小朋友,孩子还有点儿害羞。”璐璐的父亲王先生说,现在叫上了熟悉的小伙伴儿一起跑,两个孩子彼此间还会有你追我赶的竞争,更能调动孩子跑步的积极性。
李华民没想到,当初只是为了给女儿送一个有意义的节日礼物,现在却受到这么多孩子和家长的欢迎。他每周三次组织孩子们到奥森公园跑步的事儿一传十、十传百,不少家长都带着孩子慕名而来,加入到这个少年跑团中。这些孩子的年龄大多在6岁到12岁之间。人最多的时候,跑团里的孩子数量达到了近百名。
让小胖墩儿重拾自信
去年年底,国新办发布了《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其中6到17岁青少年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1%和7.9%;而在2015年,这一数据还分别是9.6%和6.4%。
许多家长都意识到,现在孩子们吃的高热量食物越来越多,可运动量却变得越来越少,跑步是让孩子减重的好方法。在李华民的跑团里,9岁的童童是让人感到变化最大的一个孩子。刚开始跑步的时候,才上二年级的他体重已经接近90斤。“孩子有点儿胖,我想让儿子通过跑步来减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童童的父亲带着儿子找到了李华民。
5公里的长跑,对于没有任何跑步经历的童童来说,太难了。跑了不到五百米,他就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看到儿子实在跟不上队伍,童童的爸爸便陪着孩子走走停停,坚持着“跑”到终点。
“大家都清楚减肥的关键是控制饮食多运动,可越是偏胖的孩子,运动能力越差,在体育活动中越是缺乏自信。如果方法不得当,还会让孩子进一步产生挫败感,甚至有可能出现羞辱感,最终对运动产生厌恶的情绪。”对于童童,李华民采取了鼓励的方式。
每次跑完步,李华民都会延长其他孩子跑步后做拉伸放松的时间,甚至会带着孩子们守在终点,等着童童“冲刺”。坚持了两个月后,童童终于能跟上小伙伴们的步伐了。如今,已经能跑完全程的童童明显瘦了一大圈,就像变了个人。
“之前上体育课跑步总会垫底的他,如今对跑步一点儿也不发憷了,甚至在学校的运动会上还拿到了好名次。”童童的变化让李华民感到了欣慰。
传递健康的生活方式
“加把劲儿,咱们可不能掉队哟。”跑出去三四百米后,原本在队首带着孩子们的李华民,开始向队尾跑去。有几名孩子看到和前面的队伍落下的距离有点儿长,立刻攥紧拳头,紧跑几步追了上来。看到孩子们还跟得上,李华民这才放心地跑回了队首。
带着这么多孩子一起跑步,李华民其实渐渐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了。“孩子一多,我有点儿看不过来了。”尽管每次跑步,李华民会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来调整跑步的配速和节奏,但还是会出现个别人掉队的情况,常常会让李华民顾前就顾不了后,有点儿手忙脚乱的感觉。好在,很多跟跑的家长主动担当了志愿者,跟在队伍后面“收容”跑不动的孩子。每次跑步时,李华民在前面带队领跑号,跟跑的家长就会组成“爱的包围圈”,让他感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奔跑”。
去年受疫情的影响,李华民和妻子王慧原本忙碌的生活被按下了暂停键。“除了梳理之前的工作,我也腾出了更多时间找点儿有意义的事儿来做,那就是传递健康的生活方式。”随着跑团队伍的不断壮大,加入的孩子和家长越来越多,也让李华民意识到,跑步不仅仅是个体力活儿,还要有专业的知识。尽管自己有马拉松比赛的经验,可如何带领孩子进行长跑运动,他的心里并没有多少底。为此,李华民也买了不少教材自己钻研。每当有新的孩子加入跑团,李华民也总是要细心地叮嘱一番:“跑步得有专业的跑步鞋,这样才不会受伤。”每次锻炼时,王慧也会用手中的相机将孩子们跑步的过程记录下来,剪辑制作短视频发到微信群里,向孩子和家长传递科学和健康的锻炼理念。
专家说法 家长更应以身作则
“学校布置的寒假作业中,体育作业的比重越来越大了。”家长李女士发现,在今年女儿的体育寒假作业中,不仅仅布置了运动项目,还规定了运动量。而去年受疫情影响,在家上网课时不仅给孩子们的心理、社交、学习习惯等各个方面带来了挑战,如何走出去、动起来,也成了不少家长们关心的问题。
“李师傅发起的这个公益跑团,恰好解决了家长的忧虑。”家长王先生说,通过跑步,孩子们不仅锻炼了身体,还结交了很多好朋友,一起跑步也让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锻炼习惯。
在教育学者熊丙奇看来,这支少年跑团的成功之处,不仅是李华民夫妇义务带领孩子们跑步锻炼,更重要的是有这么多家长看到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甚至能和孩子一起锻炼。“父母花时间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和习惯,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家庭教育内容。”熊丙奇认为,由于家庭情况不同,有的家长侧重于让孩子长跑,有的让孩子尝试各种球类运动,但无论采取哪一种运动方式,都值得提倡和鼓励。
但遗憾的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并没有重视孩子的体育教育,有的家长甚至以牺牲孩子身体健康为代价,只顾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学科班,占用了原本属于他们锻炼身体的时间。在熊丙奇看来,家长不仅应提高对体育锻炼的重视,更要以身作则。“有些家长自己都没有运动的习惯,一进家门就坐在沙发上玩手机,怎么能给孩子做示范?作为父母,家长更需要转变观念,多参加体育运动,这样才能给孩子起到表率作用。李师傅率领的这支少年跑团就为大家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