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11岁少女跳楼细节曝光:不要再骂她玻璃心了!

012月18日,江苏扬州某市。

一位11岁的女孩在与母亲争执后,从19楼一跃而下当场身亡。

图片来源:网络

一个如花般美好的生命离去了。

案情细节曝光后,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现场画面中,家人伏在女孩早已失去生机的身体旁哭得撕心裂肺。

据目击者称,女孩在跳楼之前曾因作业问题与母亲争吵,最后一气之下跳楼......

令人深感惋惜的是,让这位女孩做出如此极端选择的“罪魁祸首”,竟然只是一份没有写完的寒假作业。

在旁人看来,这个难以理解的理由给事件增添了几分荒诞的味道。

于是乎,评论区里出现了一大堆“理中客”:

“现在的小孩就是玻璃心,内心太脆弱。”

“为这么一件小事就去死,实在太傻。”

甚至有人觉得小女孩的悲剧是“咎由自取”。

嘴脸之丑恶,令人生理不适。

图片来源:网络

还有部分人一看见女孩发生了意外,便一口咬定“是妈妈逼死了女儿”,怒骂仍在悲痛之中的家长。

对此我只想说:

作为成年人,不要用你自己的心理年龄妄加猜度一位年纪11岁的小女孩,更不能在不了解事情全貌的情况下对逝者、对无辜者展开人身攻击与道德批判。

争吵与责骂,除了暴露个人素质之外,并不能解决问题,更不能化解女孩家庭如今所面临的噩耗。

从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我们不能武断地将事件定性为“女孩因没有做完作业自杀”。

只能说,这场女儿与妈妈之间的争执成为了矛盾与压力爆发的导火索。

母亲的责怪,充其量只是压垮女孩的最后一根稻草。

或许很多人会感到疑惑:

十一二岁,正是小孩最有探索欲、最充满活力的年纪。

他们充满着冒险精神,渴望得到更多的知识,内心已经萌发出远大的理想。

这样的熊孩子,怎么可能草率结束自己的生命呢?

“那时调皮捣蛋的自己不把天捅出个窟窿就算好的了!”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个年纪的孩子所具有的冲动性格,恰好是推动悲剧发生的源助力。

一位网友说道:

“那时候因为一次考试失利被爸爸撕了卷子,第二天上课又因为没有试卷被老师责怪、被同学嘲笑,在极度委屈之中有那么几分钟,真的有一下子从窗台跳下去的冲动。”

冲动之下,就算是成年人也不能保证每一次都能保持理性,更何况是孩子呢?

022019年4月17日,上海卢浦大桥。

一位17岁的少年在车内与母亲发生争吵后,径直下车冲至大桥栏杆处纵身跳下,当场身亡。

图片来源:网络

前座的母亲尽管拼命冲出汽车,但没能阻止孩子的极端行为。

随后,伤心欲绝的母亲跪在大桥上哭泣......

没有人知道这对母子当晚经历了什么,也没有人清楚这位少年为何会如此冲动。

事后母亲回忆,儿子那时因为与同学发生矛盾,被她批评一顿之后突然跳桥。

当年这则新闻在朋友圈刷屏,大家在无比震惊的同时,仍有不少人批评这位少年“都快成年了心理承受能力还这么差”、“这种极端的人进入社会绝对是个祸害”。

还是那一套以己度人的熟悉论调。

我的观点则恰好相反:

很多时候,“大人们”对孩子的世界缺乏正确认知,才是悲剧发生的幕后推手。

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向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却往往忽视了父母对子女的关怀。(这里的“关怀”不只是物质上的养育,更主要的是心理上的理解与支持。)

在“黄金棍子出好人”的思想指导下,语言与肢体暴力成为了教育的重要手段,孩子与父母之间形成了充斥着“要求与命令”的上下级关系。

如果长此以往,家长们往往就会忘记,自己的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同样具备独立的思想与人格。

“孩子嘛,教训完过一会儿就好了,不会放在心上的。”

2020年9月,武汉一位初中九年级学生因在校打扑克被学校请家长。

监控视频里,母亲见到孩子之后十分生气,当众扇了他两个耳光。

结果没想到这个孩子一时想不开,翻身从五楼走廊上跳下,在送医过程中不治身亡。

孩子违反学校纪律,家长该不该教育呢?

答案毫无疑问是肯定的。

但是,正确的教育是有方法、有技巧的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而不是用扇耳光这种带有侮辱性的方式来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所以,当家长们觉得孩子“不听话”、“叛逆”、“没有感恩之心”时,除了指出孩子的错误也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恰当,自己有没有给到孩子足够的尊重呢?

03

记得B站上有个让我触动很深的公益短片,叫“爸妈,我不想做你们的孩子了!”

短片里有三个不同年纪,不同性别的孩子,从童年到少年,再到青年,横跨了整个青春期。

但他们之中有共同的特点,就是拥有对自己不满意、不理解的家长。

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梦想,也会为之努力、为之奋斗。

但这一切,父母视而不见。

父母们总是习惯用自己的眼光、自己的想法来定义孩子,把发生在孩子身上一切自己不理解的事物与行为视为异端。

因此,他们的生活充斥着打骂乃至于“战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来源:网络

当这三位孩子面对镜头控诉自己的父母时,我甚至都觉得在他们与父母之间,“爱”已经死亡了。

但让人震惊的是,当他们咬牙切齿地倒完肚子里的苦水之后,最后不约而同说出的还是那句话:

妈妈(爸爸),我爱你。

我想,这世上能够在经历了由无数错误与暴力交织而成的伤害后,还能对你如此温柔的人。

除了父母,还有孩子。

我不喜欢“父母赋予孩子生命,孩子必须孝顺”这样的说法。

更反对“我掏心掏肺都是为了孩子”这类的宣言。

孩子和父母之间最健康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奉献与接受,而是相互理解,相互给予。

当然更重要是:相互感恩。

不要抱着“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的偏见,一味地展现家长的权威。

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多俯下身来倾听孩子的心声,很多看似棘手的矛盾都会迎刃而解。

孩子或许不是上天赐予你的礼物,但孩子一定是大部分人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正如你是孩子生命的一部分一样,孩子同样是你生命的一部分。

看完点个“在看”吧!请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你与孩子的一点一滴。

标签: 扬州 玻璃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