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老二这学期结束就要上小学了,遇到他班上的家长,聊天时很多人都对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感觉到既期待又恐惧,不知道接下来的半年自己应该如何帮助孩子更加顺畅地度过幼小衔接,作为一个二宝妈妈,我今天专门来聊一聊孩子幼小衔接那些事。
对于许多马上要离开幼儿园的孩子来讲,他们即将要踏入人生的一个新的阶段,而这最后一学期则是他们最后的准备时间。
孩子们或许还没有感受到多么紧张的气氛,家长们却已经陷入了重重的迷茫和困惑之中。
在重视孩子们的教育全面发展的今天,从幼儿园到小学已经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等级跨越,而是孩子们调整身心、适应环境、步入学习的初征程。
毕竟幼儿园和小学,是两个对孩子们要求和考验都截然不同的环境。
01、幼儿园和小学的区别
幼儿园和小学虽然都是针对幼小孩子的教育机构,且幼儿园所针对的孩子和小学所针对的低年级孩子之间年龄差距并不算大,但两个机构的教育本质却完全不同。
幼儿园中的孩子大多处于3-6岁,正是形象记忆的黄金时期,这时候的他们对出现在自己面前的具象事物更为敏感,无法理解抽象的数字和符号。
故此,幼儿园的教育多以生动的游戏和老师手把手的教育演示为主。
精神分析学派的著名学者埃里克森将这一阶段成为孩子们的发展自主性阶段。此时的他们已经能够开始脱离家庭对他们的影响和控制,能够自发决定自己的行为,因此教会他们模仿并顺应他们的成长方式,成为了教育者们必须要做的事。
所以我们能够发现,幼儿园里的老师虽然对孩子是无巨细的照顾,但他们基本不会去干扰孩子的行为。他们只是在用多样性的教育方式和有趣的游戏来作出引导,根本上还是在按照孩子们的兴趣和想法在走。
这时候的孩子拥有了更多的自由,自主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而踏入小学的孩子却面临着另一套教育方式。这时候,约束的绳索渐渐拉紧,老师们一套套地给孩子们灌输他们必须要遵守的规则,如《小学生行为规范》、校规、班规等。
他们要求孩子不能再按自己的心意行事,要求他们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能乱走乱跑、乱喊乱叫,每一个时间段都要做这个时间段该做的事,不得更改,不容有误。
从根本上来说,老师是要让孩子们学会尊重所在的环境,学会遵守新社会的规则。
这是一种蜕变,是孩子们从本我走向自我再到超我的拉扯。因此,孩子们不可避免的会感受到痛苦,毕竟没有人想要失去自由。他们开始厌弃学校,更反感学校一板一眼的要求准则和枯燥无味的知识灌输。
如果这种心理不断发展下去,孩子们就会从内心深处讨厌自己目前所处的环境,做出许多诸如上课捣乱甚至逃学等一系列的事情。
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幼小衔接粉墨登场了。
02、什么是幼小衔接?有没有必要做幼小衔接?
所谓幼小衔接,是指在孩子即将从幼儿园步入小学的过程中,所接受的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的一套教育。
幼小衔接并不是死板的教学输入,而是家长们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心理特征,所选择的一系列帮助他们尽快脱离幼儿园环境、更好适应小学校园的教育模式。
但不幸的是,很多家长都对幼小衔接有着错误的理解。他们认为,孩子之所以会在步入小学的过程中出现困难,是因为他们对小学知识的接受程度有限。
所以,在他们步入校园前夕,家长会为他们报一系列的辅导班,或者亲自上阵,教他们学习小学算术、文字、单词等课程内容。
这些操作在短时间内看似有效,孩子们在校园里接受知识的时候不会感觉那么累,甚至因为学习过这些内容重温起来分外轻松。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他们对课程内容的轻视之心。
这份轻视导致他们在面对后续的学习内容时不再认真,结果,当之前学习的内容全部学完,他们要面临新的课程内容时,孩子们就会陷入困境。他们会遭受更大的打击,因为在这个时候,其他的孩子已经在初阶段的学习之下摆正心态,克服了最初的慌乱,掌握到一套属于自己的学习新课程的方式,而他们却需要再次适应这个过程。
所以,家长的这种做法不仅无法给孩子们带来帮助,反而会打乱他们的学习节奏,这并不是幼小衔接的好方式。
说到这里,很多家长肯定会陷入迷惑当中,既然连提前教孩子们课程都不能做,那所谓的幼小衔接到底是什么?家长做了也是错,那是不是意味着这个幼小衔接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家长只需顺其自然就好呢?
当然不是。
家长们需要记住,幼小衔接的存在意义,是为了帮助孩子们脱离幼儿园,更好的适应小学环境。这种适应不仅体现在知识的容纳度上,更体现在孩子们面对新生事物,以及新的教育和规范时的适应能力上。
它是一座桥梁,是在顺应孩子们身心发展的基础上,引领他们过渡到人生新阶段的习惯培养。
下面我们就来说一下幼小衔接的具体操作方式。
03、幼小衔接到底该如何进行?
首先,家长需要端正自己的思维,将幼小衔接时的主要执行人从自己转移到孩子身上。也就是说,家长不要老想着自己应该怎么做,要多考虑孩子需要什么,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够使他们达成这种需要。
比如,孩子们最先需要的,是正确且客观的认识小学生活。
很多父母害怕孩子一开始无法适应小学校园,就一股脑地给他们灌输小学多好的思想,不断给孩子加油打气,让孩子觉得进入小学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是。结果,孩子起步的理想太高,导致在进入真正的小学校园之后格外失望,甚至觉得小学根本就是一座牢笼。
因此,父母在一开始就要用客观的态度将小学的真实样貌呈现给孩子。最好多带孩子亲历几次小学校园,让他们知道,小学是约范、是规束、是教导,是在磨砺中将他们变成更好的孩子的地方。
接着,父母需要帮助孩子克服恐惧情绪,帮助他们培养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说句实话,对于刚从幼儿园出来的孩子来讲,小学确实是一个很恐怖的地方,如果家长不拼命给他们灌输小学很好的思想,那他们在面对这样的新环境时必然会存在几分恐惧情绪。
家长在这个时候就要做他们的定心丸,并告诉他们,新环境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他们可以凭借着自己的能力轻松度过这些难关。为了佐证这番话,家长们可以多带孩子去一些他们没有去过的地方,陪他们做一些社会和劳动实践。
就像明星家长孙俪和郭晶晶一样,她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带着他们养鸡种地,陪他们接触无数的新鲜事物。大麟子的妈妈邓莎更是带着儿子关爱流浪动物,喂流浪狗吃饭,帮流浪狗洗澡,亲自为它们挑选合适的收养家庭。
这些做法都使孩子们逐渐抹去了对新生事物的恐惧,反而对新的环境和新的挑战有了更多的期待和向往。而经历过这些的孩子更加能够认真地去学着克服困境,很快融入新的环境当中。这些能力是做多少题目,背多少首诗都换不来的。
最后,孩子的自理能力,是他们应对一切的基石。
每一个年龄阶段都要做这个年龄阶段该做的事,这句话没有错,但很多父母却因为这句话陷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当孩子在人生的初阶段,主要任务是玩耍和学习的时候,他们拒绝孩子做任何其他的事,包括自理。
这导致许多孩子在将要上小学的时候都不会自己穿衣、系鞋带,甚至上厕所。但小学老师并不像幼儿园的老师一样会事无巨细地关心孩子的生活,他们工作的时间就是上课,其余时候不会管孩子的一分一毫。
而在这段时间内,孩子必须要自己处理遇到的所有情况,包括上厕所。
所以,父母请不要再一味溺爱孩子,觉得他们年龄小什么都不能做。其实,父母可以适当地放手,让他们至少学会自理,这样当他们进入校园的时候,至少不会因为吃饭上厕所这样的琐事感到困扰。
幼小衔接看似是小事,但从某种意义上,却会影响孩子人生初阶段的身心发展。它意味着孩子们能否顺利经历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更意味着孩子们是否能够适应新生环境,用自己的能力在新的生存环境里拥有立足之地。
因此,正确的幼小衔接是家长们必须学会,也是必须要做的事。家长们需要记住这一点,更需要在顺应孩子身心发展,帮助他们学会自己应对新环境挑战的前提下做到这一点。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