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慕课君
来源 | 飞慕课(ID:feimooc)
一个独立性强的孩子,才是生活中的强者,未来的赢家。
最近,电影《你好,李焕英》爆火,讲述的是贾玲穿越回80年代后,和已故年轻母亲相遇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看完电影,觉得对孩子的基本要求,两个足以。
一个,别总想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孩子健康快乐比什么都重要。
第二个,孩子有独立的价值观,独立的谋生能力也必不可少。
这才是孩子们以后健康快乐的前提。
像厂长沈爸爸的教育,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反面教材。
在80年代,一个厂长爸爸,有钱有权有地位。
于是他想掌控孩子的全部,给他安排工作,安排对象,给他一条指定的路。
然而,在这样的教育下,沈光林(沈腾饰演的厂长儿子)不可能真正独立成熟,也没能力自己完成好一件事。
这也是我猜想,如果重新让李焕英选择伴侣,不会选择沈光林的原因。
沈光林一边享受着父亲身份带来的各种好处,但又很想摆脱父亲变得独立。
电影的最后,也是给出了一个比较好的结局,面对父亲安排的深圳工作机会,他拒绝了,决定一个人出去闯一闯。
但在现实生活中呢,我们没有别人有钱,但一旦养出不独立的孩子,想要他觉醒非常难。
很多时候,只能父母苦一辈子。
之前看到一则新闻。
一位父亲,五六十岁了,过年还在外面辛苦打工,不回家。
只为给儿子赚钱娶媳妇。
结果,儿子呢,自己却不努力,理所当然地在家里窝着,等着父亲寄钱。
为人父母,总想为孩子负责一辈子,自己多辛苦无所谓。
但这不是爱,是害呀。
我很理解,面对高昂的房价和彩礼,多数人是需要啃老的。
谁也不能说自己独立到不需要任何人帮忙。
但很悲剧的是,很多父母总是忙着赚钱,却忘了告诉孩子:这是你的人生呀,你才是主角,而独立奋斗才是你赢得这场比赛的资本。
否则,父母一个人单打独斗,就失去了意义。
孩子的后半生,也将寡然无味。
1
家里最受宠的孩子
往往最没出息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身边有一个这样的现象,家里最受宠的孩子往往最没出息。
之前热播剧《都挺好》里面的二哥苏明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家庭条件一般,苏妈妈却让会说好话讨好人的二哥过上了大爷的生活。
大学回家带了一堆衣服、臭袜子给正在读高三的妹妹洗;
明明为了大哥留学的事已经穷到卖房子了,却依旧拿出几千块钱给苏明成出去旅游;
没考上二本,家里花钱买学上;
找不到工作,家里花钱走后门;
包括结婚娶妻,家里又卖了一间房,买了套房子给他……
然而,母亲的宠爱并不是他的幸运,而是他的悲哀。
他成为了苏家三个孩子中成长最慢的人,也许在他内心里一直拒绝长大。
严重地缺乏同理心,人格难以独立,思想难以健全。
苏妈妈成功地培养了一个一直在啃老、花光爸妈积蓄的妈宝男。
而在现实当中,这样的人比比皆是。
之前,上海街头出现了这样的一幕。
一位上了年纪的老阿姨在街上走着,后面一男子突然冲过来将她抱起,在空中狂甩。
老阿姨试图挣扎,男子则加大了力度,强行将她往地上按。
啃老不成,作为儿子竟然能这样丧心病狂地摔打自己的母亲,这一幕看得我既心酸又毛骨悚然。
这样的巨婴总是一味地向父母、社会索取,永远以自我为中心,丝毫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
父母对孩子有多溺爱,伤害就有多大。
心理学博士西尔维亚说:“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你不舍得让孩子吃苦,以后你就会自讨苦吃。
在适当的时候放手让他经历风雨,直面磨难,这样才能激发他自我的潜能,学习和锻炼各种能力。
让孩子独立面对一切,他才能真正扛住世界。
2
父母最大的无奈
就是养不出独立的孩子
之前,在网上爆火的“墨茶”事件,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
一个23岁的B站Up主播去世,引起了围观。
从上面的信息中,可以看出墨茶身世很悲惨,父母生而不养,躲债跑路,最后还来抢房子。
父母靠不住,墨茶自己养家糊口,又得了重病,最后因为没有钱继续治疗逝世。
他去世之前,还发了一条动态:“我老想吃草莓了。最近被病折磨的吃什么吐什么,然后特别特别想吃草莓。可惜草莓太贵了。”
当时看到这个事惋惜不已,早点看到请他吃一顿草莓也好呀。
可后来,这个事出现了反转。
墨茶父母出来了,其实他们家并不穷,甚至还比普通人家富裕。
家里有房有车,还经营着一家足浴店。
为什么会搞成现在这样呢?
因为墨茶整天沉迷游戏,成绩很差,连高中都没考上,读了个职高也读不下去。
于是他就成了一个除了玩游戏什么也不会,只会和家里要生活费的人。
他母亲嫌弃他无所事事,觉得他应该去工作挣钱,玩游戏做直播是不可能养活自己的,更不可能发财。
但是墨茶不听,于是母子关系破裂。
后来墨茶和母亲要生活费,母亲让他自食其力,于是墨茶就和家里断绝了关系。
没有了生活来源的墨茶,只好做起了直播。
但直播根本没什么人看,生活穷困潦倒,甚至连一场病也没熬过去。
我当时很好奇,都这么穷了,为什么还要做游戏主播呢?
这个社会,就算处在最底层,想要吃饱穿暖,其实一点都不难。
我后来想想,父母的原因占一大部分,从一开始,墨茶的父母可能就没有教会他谋生的能力,独立的本事,或者是这孩子从小溺爱惯了,后来父母又急着和孩子切断关系,要孩子独立,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我们总说父母要学会放手,但绝对不是对孩子不管不顾,什么都不教,到了年龄就对孩子撒手不管。
3
孩子独立的4个关键期
为人父母一定要抓住
独立,是孩子成长最大的软实力。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总有一天,是要独自去面对世界,过自己的日子。
但这件事一定是要从小开始就培养的。
在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让孩子做关键的事,对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非常重要。
第一个关键期:2岁左右。
这个时候,孩子会有一些独立的意识,会把自己想要的表达出来,他们特别喜欢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就是“我”, “我想要”, “我的”等。
他们是没有分享意识的。这在心理学上叫自我意识,即他认为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所以要培养独立性,起码要让孩子到这个阶段。
因为几个月大的孩子,他不认为自己是一个独立个体,他认为我跟妈妈是一体的。
虽然说他从妈妈肚子里分娩了,但是他意识当中还是和妈妈一体的。
慢慢地到了一两岁,才会出现自我意识。
这个时候,孩子的生活技能、运动技能和语言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2岁的孩子已经可以自己拿调羹吃饭,会走路了,说话也可以了。
再大一点就开始尝试自己穿衣服了。
2-6岁这个阶段,我们重点关注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自理能力包括吃饭、穿衣、上厕所、洗澡等。
这里不是叫你孩子做这些事的时候,你就坚决地推开,而是要告诉她一些基本的东西,然后再放手。
生活自理能力在幼儿园是最好培养的,家里一定要和幼儿园同步,不同步的话,孩子会退步,会走样的。
第二个关键期:6岁左右。
这是孩子与父母真正分离的起点,因为他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里去了,就是学校。
它和幼儿园不一样,幼儿园有老师负责吃喝拉撒,孩子做得不好,她们会帮你。
但是在小学里面,老师教学任务已经重了,她没有精力照顾好孩子的生活。
6岁左右,孩子认为自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内心重新燃起对独立的渴望。
他开始不希望依赖父母了。
所以说,6岁是孩子与父母真正分离的起点。
这个阶段,独立性培养重点是自主学习能力。
从上小学开始,上学第一天让他自己整理书包、背书包。
孩子做完作业,不要帮他。
你要告诉他,这是你的事,不是我的事,我是辅助你的。即便是陪他做作业的时候,也要让他有这样的意识。
每次放学回家,给孩子十几分钟休息一下,然后就让他回到房间自己去写作业。
看电视、出去玩都要等到孩子做完作业再去干,自主学习能力是从这里开始培养的。
第三个关键期:9岁。
9岁,是孩子独立而执着的年龄。
这个时候他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了。
基本上到了三四年级,你让他自己做点饭是可以的,实在不行你给他点钱他自己出去吃也可以。
这个时候他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生活上的事情,有比较强的安全感。
他爱思考,喜欢与人为善。
这个时候,你重点关注的就是他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独立思考不是一下子冒出来的,而是逐渐培养的。
在五六岁时他会反问、质疑,但是真正的完全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是要到九岁左右。
在上小学的时候,你就可以多让孩子看一点新闻,看一些时事,和孩子多讨论一下,到三四年级的时候,他对一些事会有自己的想法。
现在在学校基本上是标准答案为主,不太注重独立思考这方面。
但在家里家长需要重视,要允许孩子独立发表意见,从最开始独立的反问、质疑,孩子独立思考的时候,要多呵护他,而不是打压他。
不要总说,你小屁孩懂什么,这件事听我的。你这样的话,他就没有独立性了。
你要慢慢培养他,鼓励他,问他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慢慢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最后一个关键期:青春期。
青春期前后,不管孩子的独立能力怎么样,他的独立性绝对是够的。
这个时候他绝大部分的事情都不听你的了,他可以为独立而向各方宣战。
你会看到有一些孩子因为作业被父母批评了,他就离家出走了。
事实上作业只是导火索,背后一定还有其他的原因。比如爸爸妈妈平时对他控制太多,孩子通过离家出走向你宣战。
他们渴望脱离父母,树立自己的形象,独立是孩子整个青春期一直在追寻的东西。
其实,一个孩子在整个青春期,都在寻找自我,认识自己、界定自己,依靠自己。
所以中学生的家长,重点关注的就是孩子独立的价值观。
培养独立的思考能力还不够,你要告诉他要有个底线,当你的孩子到成人的时候,一定要有独立的价值观。
对一些事,包括对生活、世界,对很多事情有自己一致的判断,一致的原则,一致的底线。
不然的话,他上了大学,可能就睡觉、打游戏去了,对很多事情不关心。
孩子有自己的追求和思考,在梦想和现实面前也能做好权衡,慢慢地向上,上升到另外一个人生阶段。
4
教育的本质,就是为孩子独立生活做好准备。
要知道,一个独立性强的孩子,才是生活中的强者,未来的赢家。
因为独立不仅是底气,也是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
-作者-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编辑|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