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朋友家做客,刚到的时候,朋友正在喂婴儿米粉给宝宝吃,米粉细滑可口,半碗米糊很快就见底了。坐在旁边的我,欲言又止,看见朋友又盛了半碗过来,我终于坐不住了,“一下子给宝宝吃那么多,不好。不是说前天才开始吃辅食吗?”
“宝宝爱吃啊。”朋友似乎没看见我严肃的表情,还跟我“炫耀”宝宝第一次吃米糊就吃了一碗。说实话,美妈不是第一次遇这种情况了,不少父母初次添加辅食时会给宝宝吃很多,宝宝肠胃本来就还没发育成熟,你一下子给娃吃那么多,不是给肠胃添堵吗?
添加辅食是很有讲究的,不是按照你预设的时间表来引入,也不是你想给多少就喂多少,更不是宝宝想吃就整碗整碗给他吃,添加辅食要循序渐进的。那么初次引入辅食不注意哪些问题,容易加重宝宝肾脏负担呢?
1.只按预设的时间引入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添加辅食至少在宝宝4个月大时开始,纯母乳喂养最好在6个月再开始引入。相信不少父母都是按照专家给的这时间来引入固体食物的,配方奶喂养的4个月,纯母乳喂养的6个月开始引入。其实这只是一个参考时间,具体什么时候添加,是有一个基本原则的。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相同的宝宝,每个宝宝的发育进程有所差异,胃口及进食技能也不一样,所以添加辅食不应该只按预设的时间,而是在宝宝发出以下一个或几个信号后:
对食物感兴趣:当我们吃饭时,宝宝如果双眼放光,表明他对你所吃的食物或者餐具感兴趣,你可以给一个塑料勺子他玩,如果拿了勺子后能心满意足地玩,不再看你的食物,则说明他感兴趣的是餐具。如果拿了勺子后无心玩耍,还盯着你的食物看,那可以添加辅食了。
具备进食能力:宝宝趴下时如果能够用手臂撑起身体,而且在爸妈的协助下能好好地坐在高脚椅上,也可以用手指捏食物,这也是引入辅食的信号之一。
不会把食物推出口外:挺舌反射是宝宝与生俱来的本能,是防止过早被固体食物噎住的保护反射,如果第一次添加辅食,宝宝很乐意张开嘴巴,并移动舌头推送食物,那可以继续推进辅食。但是如果宝宝将食物推出口外,那要再过一阵子再添加了。
当宝宝向你发出这3个信号,说明他的身体已经准备好接受配方奶或母乳以外的食物了,体内的众多消化酶开始运作,逐渐成熟的肠胃也能过滤不良过敏原了,添加辅食后也能够延迟配方奶或母乳在胃肠道的留存时间,提高营养的吸收率,促进宝宝的成长。
2.太过急进
有些家长一上来就给宝宝吃半碗甚至一碗,五六月的宝宝的胃只有(宝宝的)拳头那么小,肠胃本身还不是很成熟,一下子吃那么多怎么消受得了?添加辅食要循序渐进,遵守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软到硬、由细到粗的原则。
第一次添加婴儿米粉,应该用指尖大小的量,让宝宝试吃观察有没过敏反应,接着到半茶匙、1茶匙(5ml),再1汤匙(15ml),然后半碗左右的量;浓度先从汤状(用勺子舀可连续流淌)开始,再到泥状 ,最后到块状。米糊吃了1-2周后,如果没有过敏反应,那就可以添加蔬菜泥了,一周后再添加果泥。
宝宝1岁前以奶液食物为主,辅食为辅,这个时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宝宝品尝新食物、新味道,塑造良好的味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而不是单纯地填饱他的肚子。
3.睡前喂辅食
有些家长为了不让宝宝半夜醒过来,会特意在宝宝睡前吃一顿辅食,把他喂得饱饱的。但事实上,睡前喂辅食不但不能让宝宝一觉睡到大天亮,还会加重宝宝的肾脏负担,造成胃口失控,将来成为胖子的概率更高。辅食添加时间也很讲究,早餐时间充裕,肠胃吸收营养的能力不错,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在早上吃辅食是最好的;傍晚宝妈的母乳分泌量较少,所以母乳喂养的宝宝最好安排在傍晚。当宝宝能吃两顿或三餐辅食了,可以安排在两餐之间,比如宝宝早上9点吃奶,那10点半可以安排一顿辅食,这个时候宝宝有点饿但又不是特别饿,自然乐意吃你做的辅食。
美妈寄语
虽然很多文献都建议4-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但这里是有一个前提的,就是从宝宝身上能捕捉到引入辅食的信号。宝宝的胃量还很小,胃肠道尚未发育成熟,无法同时消化多种或大量固体食物,所要推进时要循序渐进,以免引起肠胃不适,加重肾脏负担,增加过敏风险。至于辅食添加时间,你可以根据宝宝的节奏适当调节,但不建议睡前吃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