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诚言呈语
最近的热搜上,总离不开一个“周期性”的话题:考研。
其实在前些年,考研还并不算得上是什么太热门的话题。
顶多也就是持续个三两天,然后这阵风就过去了。
毕竟,在就业压力还不是很大的时候,考研只是大学毕业后诸多选择的其中之一。
考不上,也就考不上了。
但现在不同了。
就业的压力,不仅让每年的报名人数都在持续上涨,而且二考的人数比例,也在不断增大。
考研,似乎开始有点像过去的高考那样,“不得不考”了。
提升学历重要性的上升,相应的是对考研重视程度的提升。
虽然年年都有“考研气氛组”的存在,但这终归只是少数人而已。
而对于大多数考研的同学来说,这无疑是不亚于高考的一次大考。
山东女考生上热搜
在前些年,一般能上考研热搜的新闻,都是些“正常人”看不懂的高分“学神”。
但在审美疲劳了之后,也有一些“考研百态系列”吸引着人们的视线。
比如说,一位因为数学考了80分,而倒在床上又哭又笑的山东女考生。
数学一考了80分,其实也不是什么太显眼的成绩。
说实话,刚看到那段视频的时候,我都没闹明白她到底是觉得80分这个成绩,是考多了,还是考少了。
不过,当得知她其实在去年,已经有过一次失败的考研经历后,我瞬间理解了她的眼泪。
因为成功的滋味,只有经历过失败的人才会倍感珍惜。
如今的她有多开心,去年的她,就有多失落。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大四那年,我接到了一位三本的高中同学发来的报喜短信时,他字里行间那份压抑了四年的欣喜若狂。
当然了,他的考研上岸,意味着可以摘掉三本毕业生的帽子。
怎么开心都不为过。
但是对于本就是本科,甚至是985、211的毕业生,也真的至于如此吗?
我想,如今可能还真至于。
从“考着玩”,到“必须考”
回想当年读大学的时候,宿舍里6个人是全部准备考研的。
刨去三个“气氛组”,再去掉俩找到工作就把“自习室”搬到了网吧的。
真正坚持到上考场的,其实也就我一个人。
倒不是说我比人家更能坚持。
实际上在我们六个人里,我的成绩成年排在正数第五,倒数第二。
而我坚持到了最后,也只是纯属为了“考着玩”而已。
万一要是考试时劲儿使大了,被北科大录取了呢?
毕竟北科大的材料学专业,也“还可以”。
坦白地讲,我考研那纯属是误打误撞,毫无心理负担的。
考上了就再读三年书,考不上起码这波也不亏。
但是对于现在大学生来说,考研,正在逐渐成为一种“标配”。
这些年,毕业生就业的压力就摆在那。
无论你在大学里,发展了什么特长,培养了什么能力,在应聘时,其实都不如一纸学历更有说服力。
因为无论在哪个领域,如今都是在向知识密集的方向发展。
没有眼界打底的特长,大概率只会泯然众人。
而没有知识做基础的能力,有时候破坏力比创造力更强。
考研,不止是学历
对于考研,可能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目的。
有人为了追求学术上的深耕,有人为了逃避现实中的工作。
有人想用考研填补高考的“窟窿”,有人想学历镀金谋求更高的发展。
其实对于不同的追求,我觉得都可以了理解。
哪怕只是为了几年后的那张硕士学位证书,也无可厚非。
因为无论目的是什么,从考研到读研的过程也足以让你为自己筑起知识的“高边疆”。
退一万步说,哪怕是最终没能成功上岸,那么准备考研的这段时间,也能让你给大学四年的学业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即使这样的结果,可能会让你所获得的平台区别于硕士生,但无论在哪个平台上,能获得更高上限的,不都是那些敢于去逼自己的人吗。
写在最后
回到山东那位女考生的事上。
相信此时和她一样开心的,还有很多人。
不过大伙也别忘了,下面还有复试要准备呢啊。
虽然极个别冷门院校的复试,基本上就是跟“欢迎仪式”一起给办了。
但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这道坎还是得认真准备,千万别功亏一篑。
当然了,有人欢喜就有人愁。
那些分数处于摇摆位的同学,也别过于灰心。
抓紧搜集调剂信息,尽早做打算。
在调剂这条路上,说不定又能柳暗花明了呢?
而且就算是再来一年,只要努力的话,没准儿明年“又哭又笑”上热搜的,就是你。
当然了,你可能会觉得我这样说,显得太过于轻巧。
但没办法,谁让我研究生早就毕业了呢(滑稽保命)。
最后,祝大伙今年都能成功上岸,准备迎接新一轮的挑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