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报志愿怎么报不吃亏?大家可以看看这份走心的攻略!

文:家长慧

近三十年的教育工作经历,帮助无数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有的踏着边沿进入“985”的成功,也有以1分之差而名落孙山的沮丧,但无论侥幸进入“985”,还是无奈复读再战,学生的发展还真不会因一次报考而决定终身,只是方向可能发生了变化。

纵观几十年的高考志愿填报经历,我总结经验就是专业第一。

身居小县城,本身的视野和格局就决定了自己的闭塞、落伍,好在自己还是一个比较爱学习、爱研究的人,一直不断学习和思索,并不断实践着。

加之以前帮着报考志愿的考生,大学毕业后,有的进入央企、国企,有的进入机关单位,有的在大学、研究所工作,有的中等生在自己学科领域造诣颇深,有的高分考生泯然众人。

总结几十年的经验,更多的是教训,希望自己的一些分析和思考能给当季考生有一点帮助。

一、填报志愿的误区

1、盲目追求“985”“211”。

落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使得全县上下、各级领导和老师都在追求名校、名专业,能上“985” ,绝不上“211”,能上排名第一的专业,绝不上排名第二的专业,所以当时的报考理念就是虚伪和浮躁,不顾兴趣爱好,不考虑自身的条件和特长。

所以很多孩子踏着边沿走进了“985”“211”,但是,由于分数所限,只上了这所大学所谓的最差专业,师资水平、教学条件都受到很大限制。

2010年,我们招聘教师的时候,有一名外地北大毕业的历史系学生就给我们投了简历(仅是个例),尽管他没有参加考试,但足以说明某些“985”“211”甚至顶尖大学的某些专业的发展形势并不乐观。

2、盲目追求热门专业。

几十年间,中国的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出现了几次热门专业的极度盛行,法学、计算机、生物工程、建筑工程、环境工程、经济金融等轮番登场,如今,人工智能又登上宝座,诱惑着众多学子。

然而,人们对所谓专业的认知程度不足,只懂的专业的字面意思,不知道学习的课程和发展方向,造成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方向迷失,不知所学,甚至非常厌恶自己的专业,而大学转专业的几率只有不到5%,所以这些孩子非常悲催。

又因为热门专业太热,高校也追逐攀比,都开热门专业,甚至某医学院开设了建筑工程专业,其师资可想而知,加之报考人数太多,就业难度大,亮起了红灯,比如法学、计算机都曾严重过剩,经济金融专业的学生很多没有从事自己家所学专业。

3、盲目追求大城市。

特别是农村出身的孩子,有着对大城市无限的向往,北京、上海、杭州、青岛等都成为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天堂,向往着从读书开始就成为该城市的一员,这本无可厚非,但自己的考试分数和这些城市大学的录取分数是否匹配,自己是否适合这里才是关键。

从总体上看,大城市的大学录取分数都很高,比如北京,即使二本学校的录取分数在其他地区特别是稍微偏远的地方几乎能上“211”。

很多考生就这样失去了进入优质学校的机会。

二、志愿可以这样填

1、坚持爱好特长,报考最喜欢的专业。

教育的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一样,已经进入了一个高水平且平稳发展的时期,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解放人、发展人,即发展个人特长,张扬个性特点,使人得到最充分、淋漓尽致的发展。

我们观察一下周围的人,凡是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几乎都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施展手脚。

在政界成功的人一般能驾驭全局,精明处理人际关系;

在科技界有成就的一般是专心研究、不善言辞的陈景润式的人;

取得销售大王的一般是头脑精明、善于观察的人;

像许振超一样成为大国工匠的一般是动手能力强且善于钻研的人。

报考志愿应该优先考虑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这是最重要的先决因素。

很多人认为,大学毕业生从事非专业的比例非常高(不完全统计数据大约为30-40%),所以还要看专业的社会需求。

这一点我不否认,但在进入大学之前,几乎没有人计划毕业后从事非专业工作,而且,即使毕业后不从事本专业工作,也尽可能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既节省学习成本又有更多的学科资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还有的考生自己的喜欢的专业社会需求度不高,自己茫然,如果选了喜欢的专业,将来的就业是否受限,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但请相信,“同行无同利”,尽管社会需求少,但只要学得精,学得透,不怕没有饭碗。

很多人还在纠结大学优先还是专业优先,我的观点是专业优先。

历年的报考中,有的学生和家长坚持大学优先,认为好的大学有先进的理念和设施,有优秀的教师和专家团队,学习的氛围更好。

但是,大家一定要明白,如果低分进入一个好的大学,我们进入的可能是该校的非重点专业,甚至是调剂的专业,大学重点投入的重点学科。

特别是目前双一流建设中,更多投入到重点专业中,非重点专业的师资和设施一般不理想,而且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学习受到很大影响,有的学生甚至为转专业而退学重考。

而专业优先话,一般能进入一个适合的大学中的重点专业,投入多,学校重视,各种政策倾斜,而且是自己喜欢的专业,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所以大家一定不要纠结说这个分数上某学校是浪费,一定要踩着边沿上某重点大学。

与其冒着落榜风险和调剂专业坚持大学第一的原则,还不如坚持专业优先稳妥进入心仪的专业和合适的大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综合考虑家庭环境、地域差异等其他因素。

每个考生的家庭状况不同,有着不同的资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选择。

比如自己的家庭有实业,家长愿意子承父业,有的在某城市有亲戚朋友提供帮助,有的家庭在某行业有人脉资源,可以提供很好的引领,有的考生就是感觉某城市令人神往,这些都是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

衷心希望每个考生走进理想的大学,活出精彩人生。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