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诚言呈语
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分享。
我有个朋友(真不是我自己),自从本科毕业后的这几年,就从来没上过班,只想着自己创业。
他卖过菜,开过饭店。
这两年,又在水产批发市场卖海鲜。
熟悉我的读者都知道,我把眼镜一戴,也是个标准的读书人形象。
但平心而论,他无论从毕业大学的排名,还是从外貌上来看,可能都比我更像个文化人。
说实话,我是挺佩服他的。
因为他的同学如今基本上都走到了中层岗位,西装革履,咖啡红酒。
而他所在海鲜批发市场,却是再整洁也整洁不到哪去。
至于他的日常,更是起早贪黑地进货,发货。
而且,还是自己去搬水产箱。
这份工作,看上去可能至少算不上特别的高大上。
不过这些年,他生意做得还是不错的。
虽然比一些金领可能要差些,但至少在三代之内,应该是不用为经济问题发愁了。
按理说,在这样的条件下,即便是不放飞自我,也不必再给自己过多的负担了。
但有一年多的时间,我都没见过他。
直到去年的一次聚会时,他才告诉我:老哥你落后了,我考上研究生了。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都懵了。
闹了半天,一年没见,他是忙着去提升学历去了?
难道现在的有钱人,在追求上已经从享受生活,变成拼学历这么“接地气”的事情了?
后来一聊我才反应过来,如果是我的话,我也会考虑的。
因为他一家人的户口,全都在山东。
他考研究生的目的,正是为了早点达到天津的积分落户条件,好把自己和孩子的户口迁过来,让孩子能参加天津的中考和高考。
如果单地从高考的角度来讲的话,他的这个决定无疑是正确的。
因为山东五十多万的考生人数,本就位居全国前列。
而这里异地考生的人数,更是占到了全国异地考生的将近六分之一。
并且,作为“人均学霸”的省份,优秀的生源质量,带动的是水涨船高的高考分数线。
再加省内捉襟见肘的名校资源,让山东的高考难度多年来一直就是“地狱模式”。
别说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这些名校了。
我感觉只要是能在山东考上个一本的话,都是“人中龙凤”一般的存在了。
当然了,我这么说的话,江苏、河南、河北的考生可能是有话要说。
但这也没什么好比的。
因为甭管您那边的高考是否比山东难,但终归都不会比这位朋友迁户口的天津更容易。
天津,多年来一直有“高考天堂”之称。
虽然每年本科录取人数只有4.5万左右,但本地的考生,拢共也就5.6万的样子。
所以接近80%的本科录取率,比山东高了一半还出去。
那么能把户口从山东迁到天津的话,又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了,也有人问我这位朋友:
耽误着手里的生意,自己去提升学历,只为了孩子参加高考,到底值不值。
毕竟按他的经济条件来说,考大学未必就是他家孩子唯一的出路。
但我和他的看法是一致的:肯定值啊。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提升学历是改变人生轨迹的最大捷径。
因为在高考的面前,是只认分不认人的。
只要你能越过了这道坎,就意味着离人生跃迁的机会更近一步。
对于条件优渥的家庭来说,提升学历也是维持优越的必由之路。
因为财富的多寡,终归会和驾驭财富的人的能力正相关。
那句“富不过三代”的老话,实际上正是富家纨绔子弟的真实写照。
说到底,教育为人带来的上限虽然各有差别,但它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生的下限。
诚然,这些年有一些鸡汤和毒鸡汤,在撩动着人们的焦虑。
比如《我奋斗了18年,才能和你一起在星巴克喝咖啡》,再比如《三代人的奋斗,凭什么不如你的寒窗苦读》。
但说实话,每个人生来的高起点,都未必只是一代人努力奋斗的结果。
与其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又何尝不应该想想,是否自己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
为了孩子的学业,可着劲砸钱的我是见了不少。
但能自己去给孩子“打个样”的,他还是发生在我身边的头一位。
在我看来,我这位朋友所做的,并不仅仅是给孩子提供了一条更宽的高考车道。
更是在用自己的行动,给孩子建立了标杆,树立了榜样。
这比各种唠叨和说教,都更形象,更有感染力。
至少,你的行动,让孩子们看到了努力的人应有的样子。
当然了,我也承认,高考并不一定是人们唯一的出路。
但它终归是能让你成材的更大概率。
至少在高考前,你的努力,会通过分数的量化让你得到合理的归位。
而高考后,能通过努力去改变的事情,就越来越少了。
努力读书吧,趁你还没高考的时候。
趣谈教育新鲜事,大型表情包工厂。
在这里,有故事、有观点,有逻辑、有深度。
欢迎关注,公号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