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梅校长与清华副教授刘瑜,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观撕裂的到底是什么?

生命树婚恋

昨天推送《23岁货拉拉女生跳车身亡细节终于曝光,里面藏着的竟然是人性最无法直面的真相!》后收到不少留言,的确这件惨剧太让人无法接受。

在回复留言的过程中,也发现这个事件在这个世代所代表出来的,就像一个符号和异象,不得不让我们继续深入地思想下去。

人性在这个时代所表现出来的,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扭曲,互害模式什么时候才会止息。

那些无法逃避的焦虑和不安,为什么如影随形,明明知道这一切的悲剧结局,为什么人们还是一意孤行?

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在这种败坏面前,人类到底将往何处去?

01

教育的本质

人类一切的文明都从所受的教育而来,每个个体的观念、价值观也都视各自所接受的教育所定。

当然教育不仅仅局限在学校,还有更多的是从家庭、社会等各自环境而来,所以说一个社会的终极价值观,往往就决定这个社会中人们的一切。

货拉拉跳车女孩的惨剧,真正追根溯源,其实最深处就是这个社会价值观的真实体现。

当生存的压力遭遇到物质至上的风暴,当幸福美好的生活遇见拜金主义的巨浪,在物质和金钱下瑟瑟发抖的生命,才是最终的受害者。

但悲剧的是社会阶层的固化,加上不同阶层对物质和金钱拥有程度的差别,教育的根基就开始被撕裂,导致的就是不同阶层对于生命意义本质上的误解。

所以,当北大心理学教授徐凯文,对这个社会发出:“我们的教育是在帮助孩子成长,还是在毁掉一代孩子?”灵魂拷问的时候,回应是完全不同的。

这个社会不同层面的人,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早就因为所处的环境而分出不同的层面和理解了。

而悲剧的是,对于阶层固化已经完成的中国社会,对这个问题的解读和反思,早就因此而固化,成了鸡同鸭讲的尴尬,甚至成了水火不容的矛盾。

这种现象在前不久的一个争论中,被淋漓尽致的显明出来,让人在一声叹息中思之极恐。

“我们要放松下来,发现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的个性,引导孩子发现自我,而不是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

“我们必须拼命,不停地刷题,用填鸭式教育帮助孩子走出贫困和大山,要考上浙大、武大、厦大和川大。”

这两种完全对立的观点,一个出自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老师,一个来自华坪女中的张桂梅校长。

撕裂的就是这个看起来相当厉害的外壳,露出来的却是内在千疮百孔的真相……

02

精英的自嘲

刘瑜老师演讲的题目原来叫《不确定的年代,教育的价值》,这个严谨生硬学术标题,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直到自媒体把题目改成《我的女儿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后,迅速火爆网络。

刘老师在演讲中,切中要害地指出:在这个不确定时代里,对教育的普遍焦虑,成了这届父母都非常确定的事情。

当学历和技能,成了好工作和高薪酬的象征,所有家长都被一根无形的指挥棒,赶到了军事竞赛的跑道上,看谁成绩好,看谁会的多,谁就成了别人家的孩子。

最终,我们的孩子在一路设计和要求中,考上了大学,却不知道自己热爱什么,要干什么,为了什么,最后成了彻头彻尾地成了空心人。

甚至,有的还没有考上大学,就跌落进抑郁和自杀的深渊,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为了让更多人从唯分数、唯名校、唯成功的焦虑中跳出来,刘瑜老师甚至自我调侃道:我家孩子以后就开个奶茶店就得了,不行开个煎饼店也行。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她看来:为人父母,与其逼着孩子成为一个痛苦的空心人,不如让孩子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找到自己的优势,跟随自己内心的热爱,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种人,过上自己想要过上的那种人生。

我个人认为刘老师的演讲非常到位,但悲剧的是因为她的环境和地位,让这篇精彩的讲论沦为了高高在上的清高。

网友们的留言,更是让人脸红心跳,种种的质疑和围剿,让无数的父母更加焦虑和恐慌。

您是清华大学的副教授,您全家都是清北博士,您女儿在清华附小读书,你竟然说你家孩子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您对普通人是不是有什么误解?

现在哪个学校不是用成绩和分数说话?作业做不完,成绩上不去,领导责备老师,老师传达家长,家长必然要焦虑地批评孩子,怎么可能从军事竞赛的跑道上下来?

为人父母,我们倒是想给孩子松绑,让他/她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当个无忧无虑、欢天喜地的少年;但是,如果他连大学的门儿都摸不着,将来一日三餐没有着落,一年四季颠沛流离,又拿什么支撑自己的热爱和梦想?

03

底层的挣扎

而雷贯耳的张桂梅校长,最近刚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拿到奖状,她的事迹和观点大家应该都很熟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她在接受采访时,坦然说出来的这些细节,却是另一类孩子接受的教育常态,这些也正是刘瑜老师所诟病的重点:

每天凌晨5点,她就像半夜鸡叫的周扒皮一样,督促姑娘们起床跑步晨读;

从教室到餐厅,女生们都是跑步前行,3分钟到达,吃饭时间每顿只有10分钟;

为升学率,老师们要狠心逼着孩子们不停刷题,见题型越多,死记硬背越熟练,大脑里储存的知识点越多,考场上出现意外的可能越小。

“拼了,不停地刷题,人家说刷题对孩子们不好,但我们也没有别的办法啊。不这样,我们的孩子就去不了浙大、厦大、武大和川大。”

必须死磕,必须硬扛,必须压抑自我,必须放弃快乐,必须用不留退路的决绝和果断,向着那个叫高考和大学的龙门,用劲儿一跳,奋力一跃。

只有苦苦奋斗,考上大学,来到城市,才能摆脱父辈的贫穷和愚昧,才能穿越风雨和疼痛,成为一个看起来不那么艰难的普通人。

我们曾经在《被张桂梅校长怒斥“滚出去”的“全职太太”到底惹了谁?为什么两性之间的敌意会这么大!》中,讨论过张校长的“偏执”,也讨论过无数在寒窗苦读中等候逾越底层孩子们的“死磕”。

我个人被张校长的事迹深深感动过,但难过的是当她站在社会阶层固化的砖墙面前,对着唯一考上大学改变命运的狭窄时,她的观点也失去了力量。

也有不少网友有对她的观点和言论,持反对的意见,甚至有比较过激的言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张桂梅不仅仅是过誉了,她的错误的极端思想,根本不应该得到任何的宣传。整天想着去县城、去北上广,这是大错特错的。”

还有博主说,“张桂梅不配,这是歧视男性,应该把张桂梅从宝座上拉下来。”

人性就是喜欢当神,喜欢分别善恶对错,对于这些看法我们大可一笑而过,但这两种看起来完全不同的观点,却是真实发生在今天这个社会中。

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更没有办法得过且过;无论我们处在这个社会的哪一个阶层,这些致命的问题都要面对。

但让人恐惧的是,无论是刘瑜老师的潇洒,还是张校长的紧张,所有人都会面对生命本身的拷问。

就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往哪里去?我为什么活着?我活着的目的和意义?

如果教育的边界和触须无法触摸到这些根本性的问题,无论如何深奥的道理,如何真实地改变阶层属性,都是一场空虚。

也许这才是大众点赞或者质疑的焦点,才是所有人都不得不面对的灵魂拷问。

04

生命的意义和本质

有文章说到,这个争论的焦点,就是底层的焦虑执念遭遇了精英的随遇而安;但谁都避不开的还是怎么去面对教育的问题。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看起来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一个在高楼上岁月静好,一个在深渊里动荡不安,一个试图用道理安抚焦虑,一个在用行动抵挡焦虑……

但如果不知道生命终极问题的答案,随遇而安的结局就是养尊处优的浪费生命,拼命执着的结果就是登顶之后的迷惑与迷茫。

当千千万万鲤鱼跳龙门进入大学的农村孩子,因为不认识自己而陷入都市的迷茫中的时候,张校长的努力到底是帮助他们,还是害了他们呢?

当千千万万养尊处优在家族资源中笑傲江湖的精英孩子,因为不认识自己而掉入物质的陷阱中的时候,刘教授的放手到底又会是什么呢?

这不就是这个世界,最让人胆战心惊悲剧的真正样子吗?不认识自己是谁的人,最后都会相遇在利益这个刀刃上,所有的人都会在此交出答案。

当拿着月薪一万八仍然为几十元钱锱铢必较的莎莎,遭遇了为了生存不得不努力赚钱的周师傅,竟然就会引发这样惨烈的悲剧。

那谁能够保证精英阶层,就能够与底层不发生任何的交集?谁能够保证两者能够和平共处呢?

所以说,这个争论并不是底层与精英的区别,所导致的不同感受和认知,而是对生命被造本质的迷惑,而导致的自说自话。

这个争论也并不是苦读与乐学背后经济的实力和支持,而是对于被造生命的误解和愚昧,而产生的自大和自夸。

当然这个争论也不是所谓:当生计成为难题,个性也无所谈起的矫情,活着和活出价值才是本质的问题,但这与金钱和物质无关,只与信心有关。

因为价值这个本质问题,无法用人的地位和阶层来证明,只能用信心来确认;不认识自己的精英也会沉沦,认识自己的底层却会飞升。

而这个信心就是相信耶稣基督的救赎,因为认罪悔改,而因信称义;这才是这个世界最本质的奥秘!

当然,可能会有很多人说这个转折太突兀,但奥秘本身就很颠覆,当我们看过了这个世界的炎凉,看到了人心的诡诈,人性的黑暗。

不抬头望天又会怎么样呢?面对这个让人伤痛的世界,被扭曲和割裂到如此地步的社会,我们能够往哪里去呢?

因为人的尽头就是神的起头,祂就在我们走投无路的时候,才会让我们看见柳暗花明又一村!

当然,也只有愿意谦卑下来思考的人,愿意俯伏下来认罪的人,愿意痛定思痛悔改的人,才会得着这丰盛的恩典!

欢迎加入生命树婚恋公号

一起来思考婚姻的真谛

想看更多文章,请关注我们

点击文末右下角的 “在看” 给别人更多惊喜!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