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巧儿
1 陪儿子考试的谭姐
三月的天空,时阴时晴。
春天的最后一个月份,芒果树上的小黄花开得细碎且隆重,阴雨绵绵可以持续几天才换来一个晴天。
人到中年,某些情绪也只会在春天的午夜里发酵,而所有的牵挂、痛楚、悲欢、纠缠,除了枕边人给予的,更多的还有子女所给予的。
三年前,谭姐的儿子研究生毕业后,一心想考入事业编制的公务员。
于是,儿子到处投简历,各地转战参加各省市的国考、省考,每次都通过笔试,但是面试总是被刷了下来,如此一考就是三年。
这个春季,再过几天,儿子又要去北方的一个城市面试。谭姐放心不下,决定陪着儿子一起去。
儿子对谭姐说不要担心紧张,他自己可以应付。
但是,谭姐还是坚持和儿子一起去,说就当和儿子去旅游了一趟。
私底下,谭姐却对我们说,这两年,儿子每次去参加国考、省考,只要儿子笔试通过,她都争取陪着儿子一起去面试,希望儿子能顺利通过面试,实现成为公务员的梦想。
谭姐说,陪儿子一起参加国考、省考的经历,真的太累了。培训中心、笔试面试、体检、政审等等,不仅儿子累,她的精神压力也很大,但看见儿子如此执着,她也不敢多劝多说,总是小心翼翼地考虑儿子的感受,担心给儿子更多的压力让他失去信心。
2 终于上岸的女儿
在儿女执着地要参加国考、省考的路上,朋友林芳也经历过。
三年前,林芳的女儿也是执着地奔走在国考、省考事业编制的路上。
起初,每次女儿去参加考试,林芳的心情也和谭姐一样七上八下,也不敢多说女儿一句,唯有加油打气,明晃晃地表露出对女儿很大的期望。
但是,有一次女儿从外地参考回来,林芳和丈夫询问女儿结果时,女儿突然一边大哭一边说估计又不成了,那一刻林芳才意识到,平时给女儿的加油打气在无形中也给了女儿很大的压力,既然女儿执着地选择这条路,女儿又没有什么社会经验,那么她和丈夫就应该表现的更沉着更淡定,不仅比女儿的内心更强大,还要和女儿多一些沟通,既要对女儿有鼓励又要保持平常心的精神支持,告诉她等待的时间是很煎熬但是没关系,考不上就考虑别的工作和路子,不必要死磕在国考公考的路上。
后来,女儿也渐渐放松,省考入大围,之后入小围,终于面试通过,终于上岸。
3 后悔的陈叔
陈叔的儿子,当年就是从广东考到了内蒙,后来在内蒙某地安家,两、三年才回一次。儿子也想过接陈叔夫妻俩过去,但陈叔夫妻俩不习惯北方的生活,去内蒙住了一个月又回来了。
头几年夫妻俩身体健康、没上年纪的时候还好说,这两年陈叔和妻子陆续生病住院,因为儿子距离太远,回来一趟花费也比较大,陈叔和妻子都是瞒着儿子。
陈叔说,儿子性格比较内向,在异地他乡人脉很一般事业发展很一般,自己和妻子的身体又日渐衰弱,很后悔当年支持儿子为了编制考到那么远的地方。
4 少挤独木桥,才是最关键的
其实,我一直认为,儿女们成年后,在选择职业、就业的路上,为了编制到处参加异地公考是性价比最低的,尤其是跨省、南北来回横跳地考。
考不上,年年考,到处考,好好的青春就在到处考试中度过,自己给自己压力不说,父母也连带着操心担心。
考上了,终于上岸了,但是考上附近的还好说,考到内蒙、新疆这些省份后,独生子女的你倒是实现了有编制的梦想,但是父母年纪大了可能跟着一起走吗?
当然,不少年轻人和父母级的,一般都有这种想法,那就是进入私营企业工作,年轻时还好说,年纪越来越大时,工作和利用价值会越来越低,所以能在年轻时考公就在年轻时尽力争取,国考省考才是孩子们的最好出路。
但是,当大部分年轻人一心想参加国考、省考事业编制时,就是社会上的一种病态表现。
不仅如此,异地考、跨省考就是一种机会主义,有的考上偏远省份、小城市小县城的事业编制,又抱怨背井离乡、生活太艰苦,蠢蠢欲动地又想走,所以,我相信不少用人单位都会明白这种考生的心理,不仅掐尖儿似地录取前三名次,大部分都会愿意把职位留给本地更合适的考生,总之一句话:国考、省考的笔试确实很公平,但是面试的学问就大多了!
在孩子的就业路上,父母牵肠挂肚的关心和期待不是最好的帮扶,让孩子有勇气面对就业的各种道路选择,结合自己的社会经验和孩子一起分析性格在就业路上的利弊,尽量学点专业技能,少挤独木桥,才是最关键的。
5 你想要的舒适圈
人生,真的不是只有国考省考这一条路走,如果孩子太执着,父母真的有必要开导开导,孩子们还那么年轻,往后的几十年更是充满了无限可能的变数,尤其最近两年,国考省考大部分偏向应届生,没必要死磕国考省考这条路,让孩子自己把自己的路越走越窄,反而无法进入所想要的生活舒适圈。
而我们在工作、生活上的所有努力和争取,都是为了将来进入自己想要的舒适圈,在圈内有熟悉的人脉资源、熟悉自在的环境、做自己擅长和喜欢做的事情。
努力过了,争取过了,还是没通过,那就换条路走,到私企,或者自己开个小店,或者回农村养猪种树,总之只要自食其力自力更生,也许能更轻松地面对社会上的各种压力,更快地达到你想要的舒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