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再提“性别差异”:男孩没阳刚气,犯得着全社会讨伐?

两会召开之际,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表示,将向大会提交《关于在“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中注重性别差异化教育的建议》。这个课题里的“性别差异化教育”一下子就抓住了我们的眼球。

没错,它和此前引起社会热议的提升中小学生“阳刚之气”是同一个话题。

去年5月的时候,全国政协常委斯泽夫认为现在的中国男孩子有变得柔弱、自卑、胆怯的现象,他把这些称之为男孩子的“女性气质化”,如果这个现象不得到治理,就会危害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今年1月,教育部在答复里回应,要适度改进体育教师教学方法、形式,更多注重学生“阳刚之气”培养。

熊思东校长也有类似的感觉,他认为现在的很多男孩子“做事畏缩、依赖性强,个性喜静怕动、胆小无主张,缺乏冒险、勇敢和探索精神以及自信心不足”,引发了社会、家庭担忧。

先不说中国的男孩子是不是确实变得更具有女性气质了,这是很难求证的。可以确定的是,委员们和教育部都认为,男孩拥有更多男性阳刚气质,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重要到会影响到民族和国家的命运。

阳刚之气这么重要,但你很难找到一个比较权威的定义来解释它,可以用近义词敢作敢当、自强不息来概括吗?从委员们认为的阳刚之气的对立面——女性气质来看,这么形容似乎并不准确。从教育部提出的改善措施——改进体育教育来看,这里指的阳刚之气和男孩的身体素质挂钩,而这两者的联系,就很接近我们从学校里接触到的、关于男孩儿气的印象了。

要明白,阳刚之气是一个社会性概念,没有人一出生就能贴上这种标签。所以从一个生理上的男孩,变成社会期待的男孩的样子,是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影响的结果。但阳刚之气是什么,男孩该有怎样的男孩儿样,谁也没办法给出一个具体、不变的答案。也只能用经验来回答。

比如,大部分人都会认为身体强健、勇敢强硬的男孩是具有阳刚气的,反面特点就更多了,身材瘦弱、内向沉默、长相异常秀气、留长头发、青春期变声后依然嗓音尖细等等,都可能被周围小伙伴认为女里女气。还有和女孩紧紧绑定的做手工、喜欢粉红色、学习芭蕾舞、甚至是喜欢小动物和花草等行为,男孩一旦接触也会受到同性的排斥。不过这些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不同的场所、年代、地区皆有不同的弹性。

对男性气质的看重,是几千年父系社会形成的根深蒂固的观念,本质上代表了一种支配权力,而它的弹性变化,也是由权力的对抗相持影响的。

还是回到学校,用生理、行为特征区分完阳刚和阴柔之后,事情还远远没完。强壮霸道的男孩儿总是会去欺负“娘娘腔”的同学,其他孩子,要么跟他一起这样做,要么起码也得和那个被欺负的孩子划清界限,否则自己也要被盯上了。

这不是危言耸听,校园霸凌中有相当一部分比例是男孩欺负男孩,多个研究都表明了“性别表达”和校园霸凌之间存在的关系。歌手蔡依林的《玫瑰少年》就是在讲一个初三男孩因“喜欢女孩子的东西”,而在学校被霸凌致死的真实故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一旦我们用社会共识和强力手段,在学校里进一步强调所谓的阳刚气质,其实就是把权威交给了孩子们中身体最强健、性格最霸道的人,他会用这种权威做什么事情呢?男孩们又该怎么用行为证明自己是一个“男子汉”,让自己也混得风生水起、或者只是保护自己呢?结果会如何,应该不难想象。

强调这种阳刚之气,不止会伤害到男孩儿,对女孩也同样会有影响。因为当确定男性性别身份的种种特点被强调,和女性气质做出清楚的区分之后,女孩的形象、行为也必然会受到约束,她们发展的自由会被大大限制。

延伸到社会上,阳刚气质被崇高化后,男性就不再会把温柔、平等当做美德,而是学会把阴柔、女气烙在别人身上以证明自己的强大,对异性表现武断、暴力和控制。一旦感觉他的男性气概被侮辱了,他就要跟人拼命。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很难估计这么做是不是真的会和代表们希望的那样,让国民更加健康,让国家更加强大,但可以预见的一个结果,就是会有更多的孩子将成为校园霸凌受害者。

对此,你怎么看?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