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喊话家长:别再把孩子沉迷问题,甩锅给“网络游戏”了!

这两天,人大代表的一份建议禁止明星代言网游的提案上了热搜。这份提案里,明确提到要禁止明星代言网络游戏广告,总量控制游戏类目在各类媒体的展示广告和互联网的推送,以防给未成年人带来不好的影响。

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未成年打游戏的话题又成为人们的热议。

在传统中国家庭教育里,游戏为70、80、90后背了很多锅:学习不好,是因为玩游戏;不认真工作,是因为玩游戏;找不到对象,还是因为玩游戏;甚至于,只要孩子没有长成家长心中的栋梁之才,而又刚好玩过游戏,那罪魁祸首必然是游戏。

实际上孩子想玩游戏,是他们正常的心理需求。

去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小学生网络游戏的认知、态度、行为研究报告》指出,

76.3%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网络游戏,90%以上的学生认为网络游戏使业余时间更愉快,约70%的学生认为网络游戏带来幸福生活的能量。

然而家长们对游戏的看法却和十几年前如出一辙,视游戏为毒物,只要碰了就会上瘾,就会毁掉人的一生,为此家长们可没少骂游戏商们。

事实上孩子的成绩好不好,不能只单纯地归结为游戏所导致。它和家庭环境、教育环境等其他因素也有很大的联系。

为此,不少专家在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这个问题上,经常呼吁人们关注成瘾背后的亲子关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儿研究所还专门对网瘾高危人群的个体特征和家庭特征做了大量的数据调查。

数据显示,沉迷游戏的未成年,家庭几乎都是粗暴、溺爱或者放纵;父母与孩子交流较少;亲子活动较少;父母不上网则家中不能上网;父母反对孩子上网。

相信不少人都看到过这样一个新闻,父母比较忙,孩子放学了想和爸妈玩会,但家长直接拿平板就把孩子给打发了。孩子自己无聊,打游戏认识了不少朋友,在群里又聊天,又经常一起玩游戏。直到后来孩子成绩下降了,家长把火发了出来:“你们这个是个什么群?为什么要拉我儿子进来这里?搞得我儿子三更半夜都不是睡觉,影响他学习”、“你们这是害人不浅啊你们这个群”......

虽然这位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甩锅到游戏身上,网友也不同意了,大多数的网友都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位家长的问题在于根本没有发现自己的问题,孩子沉迷游戏,难道就是游戏的问题?游戏群主的问题?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其实家长的陪伴远比手机游戏更有温度,平时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也可以减少孩子对着手机自娱自乐的时间。

而这几年游戏防沉迷措施肉眼可见变得更严了,被网友调侃游戏商给自己“自断财路”,像腾讯这样的游戏界老大哥更是带头表态,“将旗下所有游戏接入到防沉迷体系,不能接入的一律停运、下架。”

“成长守护平台、儿童锁、16+试点”,这些举措推都引起了不小的舆论轰动,甚至一度到了要和小朋友们“斗智斗勇”的地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就比如说上文说的,针对一些孩子趁家长睡着了偷偷玩游戏,游戏商纷纷出台了相关政策,每日22时到次日8时,网游企业和平台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法定节假日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其他时间每日不得超过1.5小时。

针对这个政策,有的小孩子还偷拿家里老人账户玩,或者用其他成年人账户,腾讯又自主研发了人脸识别系统,未成年人想玩游戏?抱歉,刷脸不成功!

说到底,玩游戏的是人。选择不被游戏玩,而能赋予游戏以社会功能的,也是人。比起防沉迷系统的防护,真正能“救孩子”的是家庭教育。

治理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是一个综合系统的工程,需要家长、社会、学校等多方努力。随着游戏商不断深入未成年防沉迷系统,家长也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来。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