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学生父母职业分布,排名第一竟是老师!

近期经常会看到孩子自杀的新闻,都是花一般的年纪。而且看了大量新闻发现,引发孩子自杀的导火线都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爸妈批评没有好好做作业;

父母没收手机;

父母对自己的打骂……

这些在外人看来只是一件小事,为何却成了压死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北大心理学副教授徐凯文演讲时列举了一个数据,什么样的家庭、父母是什么样职业的孩子,更容易尝试自杀——中小学教师。

图中,29个教师,27个是中小学老师、2位大学教师

他认为,一切向分数看,忽视甚至对学生品德、体育、美育的教育,已经成为很多教师的教育观——他们完全认可这样的教育观,对自己的孩子也同样甚至更加变本加厉地实施,精致的利己主义孩子也是从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家庭走出来的

教师、医生和公务员,都是活在大体制之中的。

当然,这是一个小范围样本,说服力不够,但也值得引以为鉴。

当看到这个数据的时候,还是有点震惊的,没想到排名第一职业是老师,这打破了很多人传统的观念,认为老师才最会教育孩子的父母。然后我带着这个疑问去查找原因。

看到很多网友的留言后,才明白生活在教师家庭的孩子都有着很大的压力:

老师手里有大量“隔壁家小孩”的样板,又非常熟悉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模式,做老师家的孩子又不优秀的话可能真的压力很大。

父母都是中学老师,对我的要求非常高,很感激他们的学生可以帮我分担一部分的火力。

我的妈妈是小学老师,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到六年级都是在她的班上,从来都没有感受过读书的快乐,只有压迫,下课不敢出去玩,考试不敢考差,因为我是老师的孩子不能丢人。

妈妈是初中老师,爸爸是高中老师,从小就被上学的恐惧支配着,从来都没有真正的下课时间。而且经常拿我跟其他老师的孩子做对比,谁谁家的孩子学画画了,你也去吧;谁谁家孩子去外国留学了,你到时候也去吧。

很多人说,作为教师的子女,面对的压力和管教,无处可逃。

好学生自杀

这不禁让我想起2009年轰动全国的“完美女孩异国自杀案件”,她叫袁远,有着完美的家庭。父亲是大学教授,妈妈是特级教师。

在妈妈黄侃眼中,女儿袁远从小喜爱体育、唱歌,还喜欢吹长笛和玩打击乐,成绩优异。中学时出访过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从小到大都没有让父母怎么操心,学习成绩优异,兴趣广泛,独立自主能力强,乐观开朗,有很多朋友。

从来没有想过,这么优秀的女儿有一天会结束自己的生命。

后来在黄侃所教的班级开家长会的时候,她回忆了自己女儿的成长经历,给了诸多警醒。

你不知道我这个女儿有多能干。情商高,朋友也多,性格开朗,处理事情冷静。

一说到自己的女儿,黄侃满满的自豪感。

“留学的事情也是她自己决定的,自己找的学校,还申请到奖学金,自己办签证,买机票。”

在国外的半年,学习成绩优异,每一科都拿到了9分的成绩。

写信回来说很喜欢自己在读的学校,风景环境也很好。

博客上也是说朋友很好相处,去哪里游玩了,很快乐的这种话。

“从小就是报喜不报忧的性格。”黄侃说。

直到大使馆打电话来确定女儿去世,黄侃除了大哭之外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事情。

请不要救我

到荷兰之后,发现女儿写了三封遗书,给爸爸、妈妈和警察的。

给妈妈的信中写道:

“亲爱的妈妈:我知道我没有资格鼓励你要坚强不要为我哭泣之类……

我真的太太太累了,八年来一次次平定崩塌的心灵,而当它再一次崩塌时我又无能为力,只有咬牙忍受再寻找调整的机会,而现实的事务又被耽搁着,现实的美好被破坏着,我真的厌倦了……”

遗书中,袁远坦言自己受强迫症之扰已长达8年,痛苦不堪。

黄侃没有想到,自己眼中的完美女儿,竟然背负着这么大的痛苦,而作为母亲的她竟然没有丝毫察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现在回想起来,她上初中后一度变得沉默寡言,我还以为她是变文静了,没想到患上了心理疾病。孩子最后的时光,也是在异乡孤独地度过……”黄侃痛苦地回忆。

“我们从来都没有看过她失败,难过的样子,起初只是觉得女儿要强。”

遗书中还说到,自己想要通过国外留学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减轻自己的症状,没有想到结果还是一样,并没有找到救赎的灵药。

这个善良女孩,最后还请求父母多关注强迫症人群,多多帮助他们。

其中还有一封遗书是给警察的,上面用英文写着“请不要救我。”

同样作为妈妈的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已经泣不成声,她得多难受才会这么想离开人世啊。

黄侃夫妻双方由于工作很忙,女儿上幼儿园时就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只有周末才有时间和孩子呆在一起。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一个可以跟爸妈撒娇淘气的年纪,慢慢被迫独立。

黄侃自己坦言:“和女儿的精神交流很少,造成对孩子精神世界的缺失,这也是中国母亲经常会犯的错。看着孩子平时成绩不错,就觉得没事了。“

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懂事,少让父母操心,有一个好的成绩,殊不知这样的孩子默默承担着多大的压力。

问题早有征兆

其实袁远的心理问题早有显现,平时成绩不错,但是每次大考成绩都会有所波动。虽然父母不会责骂,但是会旁敲侧击的鞭策一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因为女儿的离世,黄侃的教育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尝试让学生们更加快乐幸福,他们学业繁重,本来就很辛苦,我会和他们一起发泄苦闷,对家长来说,我想让他们知道,对孩子的评价不要太纠结于分数。”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黄侃在中考结束后,给家长和孩子们上了一堂特殊的生命课程。

我希望孩子和家长们对人生能有新的认识,考试成绩不是判断一个学生成功与否的标准,要懂得人生还有很多的风景。”

对学生,黄侃说:“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学会面对生命中的痛苦、挫折、不幸,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珍惜生命,生命只有一次,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对家长,黄侃说:“家长们请学会欣赏子女,看到他们的独特之处,给孩子充分的信任和鼓励,尽可能地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步。”

说到自己的教育感受,黄侃说,如果女儿还在世,她一定不会给她压力,让她自由自在的生活,只要未来能够自食其力,做一个对社会没有危害的人,我就满足了。可惜没有如果。

我很敬佩黄侃老师,在女儿去世之后,没有失去理智,而是按照女儿的遗愿,拿出十万元建立了“健心奖”,用来奖励从事心理工作的老师。还用自己经历通过授课的方式来警醒天下所有的父母。

是的,孩子还没有出生的时候,我们希望孩子只要健康快乐的成长就好,随着孩子年龄的慢慢增长,我们的期望也在变,孩子快乐就好,孩子懂事就好,孩子成绩好就好,孩子考上重点高中就好……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怎么教育孩子?

我们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业,还要关心孩子的心灵世界,孩子的生命体征。

孩子的学习成绩,只树上的一朵花,我们只盯着这朵花,而忽视了整棵树。

只有孩子的内心充盈了,才能开出更多的花。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让更多的家长警醒,生活中不仅仅只是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应该看看孩子的内心世界。

更多亲子干货,请关注“兴智教育”(xzjy985),专注解决0-18岁孩子的成长难题!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倾心服务千万家长!

标签: 父母 黄侃 袁远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