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中学初一班级新上任了一位班干部——东东同学,他的职位可不一般,是“御史大夫”。原来,东东同学在班级成绩较好,但是总爱调皮捣蛋,值周的班干部总在“班级日记”里给他扣分,记录他的违纪行为。对此,东东非常不满,认为班干部在针对他。又一次被记后,他有些崩溃,说自己受不了了,甚至当着老师和同学的面将班级日记扔到楼下,还嚷着自己要当御史大夫,监督班干部。没想到老师真的同意了这个任命,东东就此成了班里的“御史大夫”。
让老师和同学没想到的是,东东这个“御史大夫”当得非常认真,不仅改掉了自身很多毛病,还和值周的干部一起维护班级纪律。东东一边观察一边记录,对班干部的工作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经过担任一段时间的御史大夫,东东的纪律和学习状况有了很大好转,对班干部的工作有了更多的理解,也得到了老师、家长和同学的支持。
东东的转变,表面上源于当了“御史大夫”,这种类似虚名的班干部,其实更多的来源于他自己心态的变化。当上御史大夫之前,东东对其他班干部动不动就将自己的劣迹写在班级日记里的行为很不理解,认为他们是在吹毛求疵,找自己的麻烦。然而,当他当上御史大夫后,能够从另外一个角度,审视班干部和自己的行为,他才觉得,班干部在一些事情上的做法是对的,而自己当初的一些行为的确不对。因此,他开始在内心深处严格要求自己,要给其他同学做出榜样。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很多人只从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容易进入思维误区,总觉得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别人的观点都是错的。即便周围的人普遍认为他是错的,他也不愿改变,甚至会认为“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
这种固执的观点,并不是当事者有意为之,很多时候是出发点、角度、经历的不同带来的差异。有一个很生动的例子,能够说明这种问题的存在。一家纺织公司新进了一种布,当拿到总经理办公室的桌子上时,桌子东边的人说它是红色的,而桌子西边的人却说它是黄色的。于是总经理要求东西两边的人互换了位置,他们才发现,刚才对方说的是对的,而自己刚才都只是从一个角度看到了布的一方面。
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人们对待事物的观点,实际上是一个人知识点的汇总,而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受教育程度、经历都或多或少存在差异,因此汇总起来的信息也会存在差异。想要得到问题的正确解答,必须学会换位思考,从别人的角度,审视自己原来的判断和决定是否存在问题。这种变换并不意味着妥协和盲从,也不意味着自己就一定是错的,而是用以找到客观存在的真相。
同样,站在别人的立场,审视、监督自己,是发现自身问题的最好方法。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人们会觉察不到自己的思维和行为存在哪些问题,甚至会产生“世人皆醉我独醒”的错觉,对那些善意的劝告充耳不闻。但是,如果将他放在对方的位置上,回头看他曾经的观点和做法,就会让他产生截然不同的认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无论对人还是对事,都不能固执己见。虚心向他人学习,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才能让我们变得更加理性而强大。
对于此事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