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前一百天,大部分学校都要搞一个高考百日誓师大会,有的还会请各种类型的励志专家做报告和演讲,这些所谓的高考专家大部分是来灌鸡汤的,不过灌完鸡汤之后,学生很快发现,并没有用。
离高考越来越近了,每一个学生都在忙忙碌碌,都在“疲于奔命”,可是仔细复盘一下,大部分学生都是在伪努力,仅仅是在陪跑,熬夜不少,努力不少,但是没有把握住学习的规律,题越多越多,思维越来越糊涂,成绩越来越糟糕。
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没有自己的体系,没有自己的计划,仅仅是在跟着学校的计划跑,几点起床,几点上课,几点自习,老师布置了多少学案,要求几点做完,看着每天都很累,都很辛苦,但是效果不好。
为什么?
说白了很简单,学校计划是总体的,老师计划是针对整个教学任务的,这些任务或者计划,都是忽略个性的,但是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特点,哪一个科目不好?这个科目中,哪一部分不好?每一个学生都有具体情况,这些具体情况,老师很难照顾到,所以,如果学生很盲目,就只能是陪跑了。
甚至出现了很可悲很可怜的现象,孩子很努力,成绩却不断退步,甚至美术生艺考回来之后,都比他们考得多。
原因很简单,艺考生做题少,思维没有糊涂,而很多同学做过太多题目之后,思维也糊涂了,能力不是上升的,而是下降的。
怎么办?
第一:知道自己的弱科,知道自己的弱项。如何知道?很简单,高三的考试都是高考模式了,题型分布,难度系数,都在模仿高考,自己在哪方面不好,只要细心,每一个学生都会知道,弱科是什么?强科弱项是什么?每一个学生都应该知道。
第二:不要盲目跟着老师的计划走,不要天天忙作业,知道哪里不好之后,要去弥补差距。
第三:要抓易放难,那些是自己不会的,比如数学题,如果压轴题压根做不出来,这就需要放弃了,不管、不看、不涉及。那些自己努力一下,就能攻克的题目,才是自己应该下大气力去做的,一定要弥补不足,而不是平均用力。在自己擅长的地方,可以用力少一点。
第四:要有自己的小计划,比如哪一部分不好,集中精力攻克,每天找固定时间,做固定事情,集中精力攻克难关。一了百了,而不是仅仅跟着老师的计划,都是雨过地皮湿,压根不深入。
第五:课本,课本,课本,基础、基础、基础,不要只刷题,在题目出现错误,一定要回到课本,把相关的基础知识点,再次掌握,掌握熟练,这才是做题的意义。
第六:反思、反思、反思,在做错题之后,一定要改错,一定要反思,将错误归类,经过反思要形成做题正确的逻辑思维,只有逻辑思维对了,才是彻底改错,才能作对题目,要不然做再多的题,都是缘木求鱼。
有的家长问,老师这么明白,为什么这些事情老师不能做?老师是班级的老师,不是一个学生的老师。孔子说,因材施教,但是到现在为止,这句话也不能落实,能够个性化的,只能靠家长和学生个人。我是张文平说教育,从事教育二十年。在教育的漫漫长途中,我们携手前行,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