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福果妈妈
宝妈们自从有了宝宝之后,消费观就有了很大转变。
儿童牙膏50块钱一管,儿童指甲刀将近100块,奶粉300多一桶,尿不湿最普通的也要1块多一片……
可尽管宝妈抱怨连天,在该买的时候却从不手软。
无论曾经多么勤俭持家,现在只要是听到品牌方宣传某种商品对宝宝有好处,就控制不住买买买!而具体好在哪里,十个宝妈中能有九个半回答不上来,再天花乱坠的宣传,在宝妈心中都凝聚成一个字,那就是“好!”
在这种“再穷不能穷孩子”的观念之下,不少商家看到了商机,纷纷将商品打上了“儿童专用”的标签,利用父母爱子的心理,把普通商品包装成高利润产品。
别的都好说,婴幼儿食品中有些套路,却不能不提醒宝爸宝妈们要小心,不要花了大价钱,买到了假安心,最后却是“真坑娃”。
这几种儿童食品,不少商家在其中投机取巧,鱼目混珠,吹出很多营销概念,就是名副其实的销售大坑,宝妈们千万要辨别清楚,别给无良商家去交“智商税”。
一、宝宝酱油
宝宝6个月后,开始陆续增加辅食,为了避免食材味道寡淡,“宝宝酱油”成为宝妈们最热衷的调味品之一。
宝宝酱油宣传低盐低钠,看起来是专门针对儿童体质研发的一种特制酱油。
由于我国并没有“宝宝酱油”的专属概念,对于钠元素含量的生产标准还没有建立,很多宝宝酱油的主要成分和我们日常吃的酱油并无差别,只是包装变小了,甚至,一些宝宝酱油的钠含量比正常酱油还要高。
不同年龄的宝宝们,钠的推荐摄入量是d代表day,一天):
0-6月龄:170mg/d;
6-12月龄:350mg/d;
1-3岁:700mg/d;
4岁-6岁:900mg/d;
既然明白宝宝一岁之前辅食中不需要添加调味料,那么宝宝酱油就没有必要买。一岁之后,在选择酱油的时候,不用纠结是不是宝宝专用的,盯准配料表,钠和盐含量低的酱油,都可以给宝宝适量添加。
二、儿童乳制品
说起饮料,人们都会有一种添加剂满满的固有印象,而说到乳制品,就会觉得天然、健康。
很多商家便是利用家长的这种心理,生产出了大量乳饮料,比如某歪歪、某D钙、某某星等等,其实它们虽然有乳含量,但还是掩盖不了饮料的本质。
而且儿童牛奶中,为了吸引孩子,会添加香精、糖等添加剂,对于宝宝来说,这类乳饮料只能在口味上吸引宝宝,并没有比普通的牛奶含有更高的营养。
所以,不要相信商家言过其实的宣传。
饮品中,适合孩子饮用的就是纯牛奶,配料表中只有生牛乳,这在国内有很多放心的大品牌可以选择,宝妈不需多做功课,国家质检部自然为宝宝健康保驾护航。
三、奶酪棒
奶酪棒是这两年风靡起来的,价格特别贵,小小一只就要好几块钱,商家宣传说,奶酪棒含有丰富的钙、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有“奶黄金”的美名。
其实,商家在这里玩了个文字游戏,以上所有的优点针对的都是奶酪,而非奶酪棒。奶酪棒是再制干酪,也就是以奶酪为原材料的奶酪制品。
首先,它在补钙方面并不专业;其次,它在生产过程中添加了糖、奶油、凝固剂、调味剂等等,除了导致孩子的发胖,在营养补给上,它看起来确实没有什么效果。
想要给孩子补钙、补蛋白质,科学健康的饮食搭配才是最重要的,只要保证一日三餐蔬菜、肉、蛋等食物的摄入,宝宝正常的生长发育完全不必担心。
四、儿童面食
色彩斑斓、造型雅致的儿童面食,很受家长和孩子的青睐,比如蝴蝶面、海螺面、蔬菜面等等,分量不多,价钱却不含糊。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儿童面食都适合宝宝食用,选购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看配料表,尽量不要选择高筋类面食,这类产品制作工艺复杂,难免有添加剂的加入,而且宝宝消化器官发育尚不够完善,高筋食品不利于宝宝消化吸收。
尽管爱子心切,但也不要盲目相信商家的宣传套路,天然的才是最好的,面对市面上参差不齐的儿童食品,宝妈们一定要理智消费。
五、儿童肉松
很多妈妈会给宝宝买儿童肉松,觉得它作为一种肉食营养丰富,口感好,适合咀嚼能力还不够好的孩子吃,所以经常在孩子吃米饭的时候倒进去一点,孩子很爱吃。
但是肉松丰富的口感不是白来的,里面往往含有过量的糖和盐及各种添加剂,口味偏重,影响孩子味蕾和偏好。
想给孩子吃,我们可以在家给宝宝自制肉松,新鲜健康可控制,这样更好。
前几年,有机构发布过一则《中国9城市儿童食品添加剂摄入情况调查报告》,其中提到,方便面、乳饮料、薯片、冰激凌、饼干等九种孩子常吃的零食,所含的添加剂最多。
这其中,像乳饮料、饼干,还是妈妈们会主动给孩子买的“健康”食品。
但是,很多包装上写着儿童食品的饼干,配料表中的钠含量明晃晃地接近甚至超过100%(超过30%就算钠含量高的食品了),吃100克饼干,孩子一天的钠摄入量就超标了。
“借我一双慧眼吧”,那英这首专为315消费者权益日创作的歌曲,送给宝妈们,大家购买儿童食品时,一定要擦亮眼睛,多看看配料表,看不懂的话就选择配料表短的,多让孩子在家吃东西,自己做的,实惠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