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内完成家庭作业,对中小学生的学习成长,未必就是真正的好事。
中小学校为学生布置家庭作业,已经有好几十年的历史。但是,关于家庭作业的热议,从来就不曾停止过。有说家庭作业过多,导致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有说家庭作业应该在校内完成,应当留给学生和家长更多自由时间的;有说家庭作业不可少,有利于学生学习成长的。不管哪一种说法,似乎都不缺它的理由。
东北师范大学附中校长邵志豪的一番话,又让中小学生家庭作业的话题,再一次上了网络热搜榜。邵校长认为,中小学应当统筹做家庭作业的时长,让学生在学校里就完成家庭作业,放学回家后学生可自主拓展学习,或者是补充学习。
现在中小学搞课后延时服务,拉长了中小学生在校的时间,就小学生的那点作业而言,完全可以利用延时的两节课去搞定。初中生的家庭作业会多一点,要是延时服务时长稍稍加长,也应该能够完成。高中是个例外,作业基本就是晚自习的任务。
网友怎么看这个建议呢?认真翻阅上榜话题下的评论,反对的声音居多。不少网友认为,中小学生的家庭作业,不管是在学校完成,还是家里完成,本质上都是为了巩固学业知识,考一个好的分数,升入更为优质的学校。课后延时服务的时间,就应该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多拓展、多补充学习,而不是拿来做家庭作业。
与众多网友一样,我的观点也是反对家庭作业在校内完成,不过反对的理由却不与网友所称的有些不一样。
中小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并不只是一个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也是一个独立自主锻炼的过程。通常情况下,学生在家里做作业,家长不会守着、盯着,即使顽皮一点的孩子,家长也是敦促其尽快做作业,至于做作业的过程,基本是孩子自主完成。
这样自主完成作业的过程,考验和锻炼的就是孩子的自我思维、自我克制、自我管理的能力。可以说,在家里完成作业的过程,就是孩子获得另一种成长的过程。
要是家庭作业在校内完成,那就是要老师的眼皮子底下。不管多么目中无人的学生,在老师面前多么还是有一些敬畏,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在学校教室里做家庭作业,就如日常教学中完成老师的课堂作业没什么两样,本质上还是有老师监督的教学状态。学生感知到的是更多的强制,而不是源自于内心深处的自觉与自律。
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已成为国内教育界人士的共识,为他们减负的措施“一浪高过一浪”。但是,无论怎么减负,中考、高考这“两道槛”,都是拿分数说法的。这“两道槛”闯不过去,素质教育就是海市蜃楼,留给孩子无疑将是更难的人生挑战。
从这个层面讲,给中小学生减负的命题,多少有些假。“一份一操场”的升学态势下,分数为王,“数”说人生,又有几个家长敢于给孩子真正减负?
作为陪伴孩子完成中小学教育的过来人,也曾看到不少家长从小坚持孩子走素质教育之路,音乐、国学、舞蹈、演讲什么的,确实孩子获得了不错的成长,成绩到了小升学,到了中考、高考,家长才知道孩子读个书都是那么难,不得不留下一路的遗憾。
原因就是考试分数不够硬,孩子选择优质学校、选择人生的权力,并没有牢牢地把握在自己的手中。这就是赤裸裸的教育现实!当然家里有“矿”的学生,可以忽视。
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是一项惠民的举措,受到广大中小学生家长的欢迎。但是,站在家长的角度,更希望让孩子在这两节课,获得老师更多的指点,实现更好地拓展,而不是把这两节课拿来做家庭作业。
就像部分家长所说的那样,要是家庭作业在校内完成了,学生下午放学回家到上床睡觉,还有好几个小时,恐怕焦虑的家长又会把这个空档变成“鸡娃”的宝贵时机,把孩子送到校外培训机构去补课,结果是“肥了”校外培训机构、累了孩子与家长,孩子的自主学习与管理能力得不到提高,反而陷入越是减负、负担越重的怪圈。
仔细想一想,家长说的这些还是很有道理的。家庭作业与课堂作业的功能定位有所不同,家庭作业在校内完成那就不叫家庭作业,只能叫课堂作业,已失去了家庭作业的本质。千万不可盲目地“一刀切”,让中小学生的家庭作业在校内完成。从长远来看,这样的操作模式,对中小学的学习成长,未必就是真正的好事情。
东北师范大学附中校长建议家庭作业在校内完成,你怎么看?欢迎关注、留言评论。
(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不妥,请联系速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