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会客厅|四川农业援外专家访谈:我与农业援外的故事(二)

· 《乡村会客厅》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一直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同心同向,提供力所能及的无私援助,其中,农业对外援助始终是援外重要内容,已成为我国农业外交的优质资源和闪亮名片,四川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在农业援外工作中一直承担重要的角色。

主持人:在上一期节目当中 我们是了解了 农业援非专家的不易 但是其实每一位专家的背后 都有一群支持他们工作的家人 这一期的节目让我们来走进 援外专家背后的故事

故事一 马俪娜:努力前行,

让中国农业技术在非洲生根开花

马俪娜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农村发展局 高级畜牧师

2003年-2006年 参与南南合作尼日利亚一期项目;

2013年-2018年 参与援埃塞俄比亚职教项目5期次。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您 为什么会选择到非洲 参加援外的一个行动呢

马俪娜:原来通过这些 方方面面的媒体介绍 然后想帮助一下 当时在那个地方的 那些非洲的妇女 当时觉得她们都生活不易的 教一点那种家禽的生产 所以我就去报考 去了非洲三年 2013年再次走进非洲 做的是一个职教的工作

我们去教的时候 这些学生特别有趣 他第一个事儿 他就想提问题 然后能够把你难到 他就觉得他很高兴了 然后就试试你 看看你水平多少 所以就在课堂上 提很多很奇稀奇古怪的问题 当时我教的学生 先后也教了那么多 他们提的问题 我都给他们解决了 有的时候是正儿八经的回答 有的时候是比较诙谐的回答 所以他们都还是挺服我的 很喜欢我

主持人:在那边的课程 主要是怎么去设置的 在那儿教书的话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马俪娜:首先是埃塞俄比亚比较贫困 那个学校没有教科书 不像咱们中国 虽然有教学大纲 但是没有教科书 所以各个老师都是按他 对教学大纲的理解 他自己制定的一个教学内容 中国政府就援助埃塞俄比亚 就弄了一套教科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马俪娜:当地老师教学 他多半他都用当地语言教学 用当地语言教学 所以他教学相对轻松 但对于我们中国老师来讲的话 我们只会英语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 当时我采取的就是 每一个班的学生 我都给他分成3个组到4个组 十几个人一个组 然后就把英语好的 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参差不齐的 可以传帮带

埃塞俄比亚教学经费不足 所以它的整个的教学设施 一般来讲就很缺乏

五年时间总共教了大致400多个学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主持人:您一个人远在他乡 那边的生活 是怎么去习惯和适应的呢

马俪娜:刚开始的时候说实在话 是非常不习惯的 他的灯不是很亮 水经常要停 这都是很常见的事儿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马俪娜:在非洲 我其实记忆最深刻的就是 有一年我到埃塞 40多天没水没电 所以那个时候基本就是过一种 比较原始的生活 生活非常不方便 咱们周围有中国人 我们这个项目组 一共大概就是20来个人

到了春节的时候 我们这个项目组 彼此大家一起 要团联什么的 周围有中国农场主 大家彼此走动一下 聚一聚 还是可以 缓解一下思乡之愁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主持人:如果有人想从事 像您这样的职教工作 他应该具备怎样的条件呢

马俪娜:首先肯定是一颗爱国的心 还有一个就是说 你对非洲人民也有一颗热爱他们 想帮助他们这样的一种心态 这样你才做的好工作 其实是你要做好吃苦的准备

同时还要忍受远离家人 这样一份痛苦

主持人:那现在您退休了 还想不想再去一次非洲呢

马俪娜:还想 因为你人生 有这样一段经历的话 它是终身难以忘怀的 比如像现在我也会经常想起 非洲那些靓丽的风景 绚丽的自然风光 然后非洲那些 很开朗很热情的朋友 也会想起非洲纯天然的那些 各种各样的水果蔬菜 还有它很有特色的食品 每当想起这些 它都是会魂牵梦绕的 在你的心里面 永远都不会忘 如果有机会的话 让我再回到非洲 我肯定是义无反顾要过去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故事二

卢远华:“情满非洲,命运与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卢远华,自贡市植物检疫站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2004年3月—2006年3月,参与南南合作尼日利亚农业一期项目,任植物保护技术员;

2009年8月—2010年8月,参加中国援几内亚比绍高级农业专家组项目,任组长、植物保护专家;

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参加南南合作乌干达农业一期项目,任谷物生产专家。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主持人:2004年到2012年 你总共有三次 加入了我们的农业援非的项目 在这三次的援外经历当中 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呢

卢远华:我是做谷物生产专家去的 主要是推广中国的杂交水稻 在那个地方我带领的农学专家团队 进行了七批次的杂交水稻的示范 还有就是四批次的杂交玉米示范 以及六批次的杂交谷子 就是小米的示范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受到了粮农组织 包括乌干达农业部 以及我们国内农业部 和省农业厅的称赞赞同赞赏 中国的水稻 无论是种子还是种植技术 现在是世界闻名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卢远华:水稻的示范 当时最低的产量是近500公斤 然后最高的产量一个品种 达到了800公斤每一亩

乌干达农业部官员 还有粮农组织的官员 还有乌干达当地的农民 赞不绝口 特别是乌干达项目协调员詹姆斯博士 他的一句话的话我很受振动 他的一句话就是说 如果乌干达农民 都种出这样的水稻的话 那乌干达就富裕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主持人:一说到这个工作 一说到援非 就发现您特别的兴奋 能感受到您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但是援非这五年时间 跟家人可能就见不到面了 对家的照顾也就少了 而且我相信 每一个男人都是家里的顶梁柱 您这五年时间这一走 那家里头怎么办呢

卢远华:第一次援非的时候 就是到的尼日利亚

当时通讯极不发达 没有网络 没有公用电话 所以我跟家里面的联系 主要是通过写信

主要是在尼日利亚那两年 基本上是一个月一封信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卢远华:我发明了一种叫做双飞信件 什么叫双飞信件 双飞信件就是 我与我爱人同时写出一封信来 然后收到过后马上就回信 实际上回的信是上一封 而不是这一封信 一往一来的那种 而是回的上一封信 为什么要这样子做呢 因为从我们这个地方 工作的这个项目点 寄往国内的信 大约需要20多天的时间 才到得了 然后一来以往的话 差不多就要两个月 才收得到一封信 主持人:刚才卢老师也是授权我 让我能够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他儿子写给他的信 在这信中 我能够感受到 儿子对你的思念 同时也能够感受到 一位父亲虽然他不在身边 但是他依然在影响着儿子一些变化 给大家来分享一段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卢老师的儿子在信中是这样写的 他说爸爸 回想当初我选择七中 而放弃就读二中实验班 我想是受到了你的影响 我想如果只是执着追求平稳 追求平庸 那他怎么能够一览众山小呢 只有经历风雨才能够见彩虹 才能傲立在群山之巅 遥视前方的大好河山 所以通过这些书信的往来 虽然您不在孩子的身边 但是能够感受到 孩子他在一直 他在模仿你 他在学习 他也想成为像你这样一个 有责任心的男人

卢远华:我在这个五年里面 经历了两次最沉重的 心灵上的打击 一次就是我岳母的去世 就是我妻子的母亲 然后第二次就是我父亲的去世 因为我母亲在很早的时候 就是我读大学最后那一年 就已经去世了 然后父亲又去世了 也不是俗话说的是 父母在自己的家在 如果父母没在 自己的家就没有了

主持人:今天在我们的节目上 有没有对妻子 对自己的孩子 有没有什么话想分享给他们呢

卢远华:妻子 儿子 我在援非工作中 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是这些成绩 与你们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这个功劳有你们的一大半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 少了对你们的关心和照顾 我心里也感到内疚 以后会用加倍的爱 弥补这一切

主持人:究竟援非的农业这项行动 是个怎样的一份工作呢

卢远华:把我们中国发展农业的成功的经验 介绍到非洲去 使非洲人民解决温饱问题 不仅要解决他的温饱问题 还要使他们脱贫致富 这个才是最根本的最大的目标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主持人:如用一句话 来形容您这份经历的话 你会选择哪句话呢

卢远华:

我会选择 “终生不悔”来形容

主持人:新阶段 新理念 新格局 我国正擘画“十四五” 开启新征程 广袤蜀乡 也正从决胜脱贫攻坚 奔向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四川农业将不负国家重托 不负受援国期待 持续分享经验技术 搭建经贸平台 增塑国家形象 助推农业走出去 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 和构建更加紧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贡献来自天府大地的磅礴力量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