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前,轰动全国的北大保安高考第一人,现在怎么样了?

作为国内的顶尖名校,北大有多难考?

以2020年为例,全国参加高考的考生将近1071万,北大录取了4326名的新生,比例是0.04%。

想要成为这0.04%,需要付出异于常人的努力,需要寒窗苦读十几年经历炼狱般的高三,需要每科成绩都考到将近满分。

所以北大一直是莘莘学子遥不可及的梦。

初中毕业,保安,不懂英语……这些词语更是和这所顶尖名校不沾边。

可1995年,张俊成把这种不可能变成了现实。

张俊成原本是北大的一名保安,1995年考上了北京大学法律系,上演了“扫地僧”式的传奇。

如今20多年过去了,被媒体誉为“北大保安高考第一人”的张俊成,现在怎么样了?

1

志向远大,从农家走向北大

张俊成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一个农家,家里7个孩子。

因为家境贫寒,大哥大姐从来没走进过课堂,三哥从小被过继给亲戚。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可即便这样,家里依旧穷得揭不开锅:

山上的野梨是一家人的早餐;

最好的零食是一块长满了绿毛的鸡蛋糕;

衣服是兄弟姐妹几个轮流穿,轮到他时,已经破烂得不成样子。

学习成绩优异,但不得不辍学去附近铁矿打零工。

被别人欺负了也不能反抗,因为母亲反复叮嘱他:“人家可以闹,咱家穷,不能闹!”

……

贫穷和自卑贯穿了张俊成的整个童年,但褴褛衣内早已藏志,少年最大的愿望就是走出农村。

他羡慕在县城工作的三哥举手投足间带着城市的洋气,他也不想过“这种被庸常和苦难腌透了的生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当一个人下定决心时,全世界都会给你机会。

不久后,这个机会来了:当地县劳动局决定向北京传输一批劳动力,张俊成二话不说报了名。

母亲不同意他去那么远:在县城汽车配件厂工作这么好,又何必去北京呢?

可走出大山的心思早在少年的心头生根发芽。

离家的那一天,他给父母留下一句话:“我不闯出名堂就不回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为了这句话,张俊成吃了不少苦头,在昌平农村苦练26天,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从500人里脱颖而出,被分到北大保安队。

比起小时候的衣衫褴褛,现在可以身穿深绿色的保安制服,笔挺地站在砖红色的院墙外。

远离了农家年久失修的土坯房,守着北大西门雄伟壮丽的牌楼,看着眼前朝气蓬勃的学生,谈吐不凡的教授。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张俊成觉得:“这就是自己的人生巅峰了”。

所以,他分外珍惜现在的工作。

上岗时站得笔直,服务热情周到,一有时间就向前辈请教业务细节,了解北大环境。

模仿天安门的国旗护卫队,精心编排了交接班仪式:抬头挺胸走正步,敬礼呼号,天天如此。

组织志愿服务:帮师生搬东西、接送来访学者宾客、清理卫生等尽心尽力。

下班时间遇到小偷撬自行车,他不顾安危冲上前去制伏小偷,事后经查,牵出了背后的犯罪团伙。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他的付出也给他带来了回报:实习期满,他就成了班长。

1996年,北大西门岗被北大保安队评为先进班集体。

1997年,张俊成带领的北大西门保安岗荣获北京市保安系统“十佳保安示范岗”。

他说:北大是一流的学府,所以我们要做一流的保安。

他带领北大西门保安队一直为之努力,但是不久后的一根“小小的手指”,让他的梦想轰然坍塌,也给他打开了人生的另一扇门。

2

坚韧不拔,从北大保安成功考上北大

北大西门长久以来都是著名的打卡点,经常有外国人慕名而来。

一次,他拦下了7个没有证件却执意想进入北大的外国人。

因为语言不通,张俊成只能比划加敬礼地劝阻,7个老外悻悻离去。

离开前,老外全都给张俊成比划了一个手势:大拇指朝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张俊成的心有点儿悲凉,也一度觉得自己如此失败,不如回家种地算了。

但想起自己离家时对父母的“不闯出名堂不回头”的承诺,想到外国人因为自己不会说英语而看不起自己。

他终于下定决心:谁说保安不能说英语?我去学。

与其在这儿伤春秋,不如挑战自己的不足。

下了班,张俊成就买了两本英语书自学。

白班站岗不能看,张俊成就在值夜班的时候学到凌晨三点。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农村出身、初中辍学,可想而知他的基础有多薄弱,单词早就忘了,时态、语法一直没学会,自己琢磨的英语发音听起来像德语。

结果吸引了北大英语系曹燕曹教授的驻足。

曹教授惊叹他的努力,但也很无语:把英语念成这样,你会把外国人气疯。

再次见面,曹教授送给他两份礼物:

一张是英语强化培训听课证;一张是成人高考培训班听课证。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曹老师的鼓励下,张俊成决定考北大。

北大其他的教授也对他多有照顾,西语系的张玉书教授每天约他在未名湖散步,给他讲马克思、尼采,讲中西方哲学和政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东语系的章学诚教授帮助他联系法律系老师,允许他去教室里旁听。

有人说:成功的路上是汗水铺就的,所有的努力都有迹可寻。

那考上北大,除了老师们的支持外,更多的是源于他自己的努力和坚持。

用他的话说:一天二十四个小时,我见过每一个时间点的北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备考阶段,他申请连上夜班,周六日不休息,上24小时的班。

除去站岗时间和三四个小时的睡眠,他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有时候被窝里还常闪着手电筒的光。

很多时候,他连吃饭都顾不上,不到半年时间瘦了15斤。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他用了3年时间,一点点啃下来了专业书上艰涩生僻的字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之后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他上演“扫地僧”般的传奇,成为了“北大保安高考第一人”。

后来,顺利拿到了北京大学法律专业自考专科毕业证。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毕业后,北大想留下他,甚至许诺解决家属工作问题,但他婉拒了。

因为他的家乡依旧贫穷,家乡有太多的孩子没有来到北大。

他想把在北大学到的东西,带给家乡的孩子,他比谁都清楚,“落后”是什么滋味。

所以他选择回到家乡长治,成了一名中学老师。

3

传道授业,不忘北大精神

张俊成离开北大那天,保卫室小黑板上每天一换的金句写着:“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身在何处,而是朝什么方向走。”

他要走的方向就是让“一朵云的力量去推动另一朵云”,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知识的力量。

或许是为了锻炼他,学校让他带有名的“刺头”班,张俊成看着无精打采的学生,直接了当地说道:“我带的班级,要不最好,要不最差,不要架在中间,不上不下的。你们选吧,第一还是最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听完,学生都沉默了。

最后这些孩子虽然没拿第一,但取得了入校以来从未有过的好成绩。

遇到学生不想学习,他和学生蹲在垃圾旁边比赛捡垃圾,3个小时后,学生开口:“我要回教室了。”

他常在早上5点40分陪学生上早自习,凌晨一两点巡查完才去休息。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从一线教师,到政教处主任,再到校长的二十多年来,几乎天天如此。

他比自己备考北大时,还要拼。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张俊成和朋友联手创办了长治市科技中等职业学校。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个学校的绝大多数学生和张俊成一样,寒门子弟,有的还是中考的落榜生,高考无望,又恰逢青春期迷茫:

所以他的担子比一般的校长要多很多:他想方设法联系省内外企业给学生们提供打工的机会,孩子没钱上学,他自掏腰包。

他告诉孩子们,要有一计之长,中专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一定要往更高的平台发展。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看到读不下去书的学生,我更是格外注意,不读书不行,起码我看见了就是不行。我要复制北大老师对自己的无私奉献的精神,这应该也是教授们愿意看到的。”

后来,这些被他温暖过的学生,有的成为了他的同事,继续温暖他人,也有的上了高校进入了名企,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散发着光芒。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说:教诲是条漫长的道路,榜样是条捷径。

除了教育家乡的孩子,张校长的力量也影响着北大保安队。

在过去的20年,北大保安队有先后500多名保安,相继考上了大学,实现了阶层跨越。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现在的北大保安队,早已不是过去那个因为不会说英语而被嘲笑的保安队,而是可以自学Python编程,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可以掌握一万五的单词量,用英文与留学生流利对话的保安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无论是职业学校的学生,还是北大保安队,他们都很感谢张俊成,因为他让他们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最后

我在想:二十多年前新闻怎么又被重新翻出来?张校长火出圈的原因是什么?

大概是在“读书无用论”和在“利己主义”风气猖獗的时代,张校长用他的事例告诉我们:知识改变命运,平凡依旧可以伟大。

少年时历经磨难,拼命努力把自己的身影定格在未名湖畔;功成名就之时,却决定回到家乡,撑起职中1300多中考失利学子的未来。

张校长的身上有太多我们可以歌颂的品质,而这些品质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