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然然后,大家知道我每天在忙啥嘛?不是在喂奶,就是在催奶,已经彻底沦为一头直立行走的奶牛。正好然然属牛,所以悠悠叫然然小牛宝宝,我是奶牛妈妈。。。
上次生完悠悠,护士在产房里挤我的乳头,一挤就挤出来了浅黄色的初乳,悠悠一下就吸上了。当时我还觉得很神奇,怎么母乳一生完说来就来了呢。
因为太自信,这次家里没有提前备好配方奶粉。然然出生的时候,我挤了挤乳头,啥也没有,然然也没有很强烈的吮吸欲望。
我只在医院呆了四个小时就要出院了,当天又是周六,要知道德国周日所有超市关门,是买不到奶粉的。
出院前我担心地问医生:“我的母乳还没来,要不要现在趁超市关门前去买点奶粉备着,万一孩子饿了就给她喝奶粉?”
医生笃定地说:“不用,前三天母乳很少是正常的,初生宝宝体内有储存,不会饿着的,这也是为什么所有宝宝出生后体重都会下降的原因。不管有没有奶,多让孩子吸乳头,吸着吸着奶水就会来的。”
听了医生的话,加上出院时已经晚上9点多了,我们没去买奶粉就回家了...
接下来的两天就是我煎熬的开始。然然不停地要“吃奶”,我几乎每个小时都在给她“喂奶”,但她还是很快就又想吮吸我的乳头。每次喂奶前后,我都会挤挤乳头,一滴奶也没有,也没有在然然的小嘴里看到过奶。
就这么撑到了星期天的晚上,那一晚我不停地喂奶,然然还是哭个不停。医生的话已经不能说服我,我开始自责为什么家里没有备奶粉,小宝宝三十几个小时不进食,连水也不喝,她的身体真的承受得了吗?我这是要把娃饿死的节奏吧?!
睡在悠悠房间的马克思听到然然止不住的哭声,过来帮我哄娃,我气愤地命令他周一一大早就去买奶粉,同时也忍不住责怪他为什么周六晚上没有去买。。。
这家伙态度倒是淡定得不得了,边抱着然然边跟我讲道理:“你放心啦,初生宝宝没那么容易饿着。我们不能随便给奶粉。我查了资料,所有的专业建议都说的是只有等到体重下降了10%的情况下才能加奶粉。还有啊,我完全能理解你的担心,你不是一个人,网上有很多妈妈都和你一样因为奶水不够担心宝宝饿着。”
“那你怎么知道然然的体重还没有下降10%呢?”
于是我俩大半夜跑到厨房,用我家一个小小的厨房电子秤,在上面放了一个超大的沙拉碗,在碗里放了睡袋,把娃放里面称了称,体重下降了7%。
看到这个数字我稍微放心了点,半夜三更买不到奶粉,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先睡了。睡前不忘督促马克思:“你明天早上一起来就去买奶粉!”
第二天一早,马克思说:“奶粉我买回来了,不过我刚刚发短信问了助产士能不能给奶粉,她回复说先不要给,无论如何等她下午来了再决定。”
德国有个助产士家访制度,孩子生下来后,会有一个专门的助产士上门家访,负责跟踪检查宝宝和妈妈的情况,比如监测宝宝的体重、黄疸,检查妈妈的分娩伤口、子宫、乳房和宝宝的肚脐,提供孩子吃喝拉撒睡和妈妈产后恢复等方面的知识。总之有啥问题都可以请教这个助产士,对于新手妈妈来说非常有帮助。
家访频率一开始很频繁,几乎天天来或者隔一天一次,之后间隔慢慢变大,一直持续到宝宝三四个月大,一共家访16次,费用全部由医保报销。
因为助产士周日不上班,所以她第一次到我家来是周一,距离然然出生已经两天了。
煎熬了一个上午,终于盼到她。一称体重,居然还是只下降7%。
这个助产士也说:“还没下降到10%,现在还没必要给奶粉,继续让孩子吸乳头。有很多妈妈都是到了第三、四天才来奶水。放心,所有的宝宝出生后体重都会下降,完全正常,这点你不用担心。”
我觉得很奇怪,我是母乳喂养的拥护者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我不明白在妈妈奶水还没有来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先给孩子喂两天奶粉过度一下,非要让宝宝挨饿呢?
助产士的解释和医生一样:“宝宝体内有储存,不会被饿坏的,关键你要让宝宝多吸乳头,这么早就给奶粉,会干扰宝宝喝母乳的习惯,也不利于妈妈产奶。”
助产士给了我一些下奶的建议,比如去dm买一种有助于产奶的营养补充剂,多喝催奶茶,以及不含酒精的啤酒,再就是多吃燕麦、坚果、肉类等高蛋白食物。
催奶茶我以前在《水果茶、草本茶...听说国外小孩也爱喝茶?外国茶有什么稀奇的?》写过。
营养补充剂很有意思,包装盒上完全没有写具备催奶的功效,甚至什么功效都没写,光看包装完全看不出来这货是干嘛的...但是评论里大家都说催奶效果很好,很多人提到是医生和助产士推荐才来买的。
德国很多食品/营养补充剂都这样,法律对品牌宣传的功效管得特别严,有很多限制,一旦违规罚得很惨。很多企业为了规避法律风险,干脆就什么功效都不写了,让你自己猜。
我开启了一天四杯催奶茶、一瓶啤酒(不含酒精)、一包“营养补充剂”的催奶之旅。
就在助产士走后的那天晚上,也就是然然出生后的第三天,奶水终于来了!黄色的初乳看得我激动不已!也不知道是因为喝了助产士推荐的东西才来的,还是因为本来就到了时间。我想大概是两者兼有。
不过,接下来两天然然的体重仍在持续下降,到了周三,已经接近10%了。助产士终于松口准许我给然然加配方奶了。不过不要多给,一次30毫升就行,一天两次。
考虑到每次只需很少的量,冲奶粉不好控制量。她建议我们先买小瓶装的液体奶,温起来更方便。
喝了两天的液体奶,虽然然然还是一副“总想着吃奶、总也吃不饱”的样子,她的体重倒是很快涨起来了。一称重,平均每天长了45克,超过达标线。
助产士高兴地说:“你肯定有奶,小宝宝一天要喝500多毫升的奶,你液体奶才喂了60毫升,剩下的都是你的母乳。”
她这么一说让我放心多了。不过然然依然和之前一样几乎每个小时都要喝奶,这让我总在纠结她到底有没有吃饱呢?
隔了一个周末再一称重,体重增长率又下降了,平均每天只长了20克,而最低标准应该是25克。
这下我又开始怀疑自己了,是不是昨天午饭吃少了导致奶水产量下降?还是水没喝够?喂奶频率还不够高吗?
助产士又建议我们把液体奶的量增加,增加到90毫升都没有问题,宝宝想喝多少就给多少,喝饱为止,但是一天只能给两次。
因为奶瓶喝多了不利于妈妈产奶,有的宝宝也会因为习惯喝奶瓶而不想再费劲去吸母乳。
之后的称重就像过山车一样,平均每两三天称重一次,一会儿增长超快,平均每天长50克,一会儿又每天只长20克。我每次看体重计的心情跟看股市似的,忍不住随着体重数字的波动而波动。。。
助产士一说“要是过几天再称体重还是只长20克的话,你们可能就要考虑买配方奶粉了”,然然的体重增长就飙升到50克/天;
助产士再一说“慢慢的可以尝试减少奶瓶,增加母乳喂养的比例了”,她又跌回到20克。。。
你们说这是什么骚操作?就好像股市一样,我一买她就跌,我一卖她就涨。可能然然既不想放弃奶瓶,也不想放弃母乳,想鱼和熊掌兼得吧!
助产士总是根据体重增长情况来调整添加液体奶的建议,对于液体奶/配方奶的添加非常节制,不断提醒我配方奶喂多了,母乳产量就会下降,每日次数不能超过三次。
目前我基本稳定在每天给2-3次液体奶,每次40毫升左右,与母乳的比例为1:4。
并且每次喂液体奶都是在母乳之后,相当于是对母乳的补充,母乳频率并没有降低,仍然是每2到3小时一次。液体奶之所以只有40毫升,是因为然然只喝得了这么多,给多了她也不喝。如果她愿意多喝,按照助产士说的,应该不限量(只限次数)。
接下来会怎样,我也不确定,还要根据然然的体重增加情况来判断。体重增长乐观的话,也可能不再需要额外给配方奶了。
马克思在这事上特别淡定,他觉得体重增长有波动很正常,本来娃的生长就不是线性的,她又不是机器人。有时长得多,有时长得少,都不会影响他的心情。
我家要不是有他这根定海神针,我心态肯定早崩了。德国人这种放任初生婴儿头三天不吃不喝的催奶办法,一般人敢用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