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每年两会期间,教育话题都是各类热度榜单上的“常客”,而关于教育,两会代表委员最关注的少不了“教师队伍建设”。据统计,2018年至2020年,教师队伍建设连续3年进入全国两会教育热点主题排行榜前三位。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如今3年过去了,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表示,伴随文件的出台,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全面加强。今年两会上,围绕深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不少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来了新的议案提案。
提升学历、加强培训
壮大师资让教师精心从教
随着人民群众对“上好学”需求的日趋迫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但现实是,从基础教育教师的入职门槛与目前在职教师学历水平看,我国与发达国家,甚至与某些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依然不小。
据了解,2019年我国中学教师拥有硕士学历的仅占4.7%;而美国中学教师硕士以上学历者占59%。作为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短板,乡村教师、幼儿园教师的学历状况更不容乐观,乡村幼儿园有27.1%的教师学历层次在高中及以下。
“我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偏低,远不能适应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战略任务,‘十四五’时期,应深入落实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要求,加快提升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学历层次。”今年两会,民进中央向大会提交《关于加快提升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学历层次的提案》。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则建议:扩大全国教育硕士招生规模,逐年增加师范专业学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计划人数,进而推动提升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今年同样带来类似提案,他建议以新师范构筑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探索“4+2”培养模式,实现对教师人才的本硕一体化培养。探索由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教师教育和智能教育、融合教育和准入职实践等三段相互独立又贯通一体的本硕连读教师培养模式。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没有高素质教师就没有高质量教育。
提升教师素质,除了设置新入职教师的学历门槛,同时还要科学规划现任教师的在职培训。对此,戴立益建议遵循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整体设计职后培训和研修体系。按照入职教师、普通教师、骨干教师、区域名师、特级教师5个阶段,为每个阶段的教师群体进行能力和特征画像,设计各有侧重的培训任务。
此外,由于疫情这一“黑天鹅事件”的出现,如今提升在线教学能力也成为教师的“必修课”。“疫情期间,没有接受过网络化培训的校内外教师,在进行线上教学时出现太多‘翻车’事件。”倪闽景说,目前亟待提升在线教育从业者的专业水平和执业能力。针对教师群体所需的在线教育支持,民进中央今年提出了包括加强培训、加大投入、发挥“AI教师”功能等具体建议,以期提升中小学教师在线教育教学能力。
而针对乡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这一短板,不少代表委员关注颇多。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二十一小学党总支书记马恒燕在建议中提出,补齐农村师资力量短板,吸引优秀人才长期到农村任教;同时加大城乡学校“精细化”帮扶力度,向乡村学校不断输送优质教育资源。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今年带来了《关于利用人工智能提升乡村小学英语教学水平的提案》,俞敏洪建议,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整合国内外优质英语教学资源、开展小学英语口语教学、加强小学英语课堂的互动体验等。
提高待遇、保障权益
拿出“真金白银”让教师安心从教
生活有保障,教学才有热情。待遇一向是教师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两会期间也再次成为教育话题中的热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健全教师工资保障长效机制,改善乡村教师待遇。2月26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布重要提醒,各地要切实防止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问题反复。
如何切实保障教师待遇?朱永新建议,督促地方政府切实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软硬并举,拿出真金白银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水平,落实“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吸引优秀人才争相从教。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花园小学校长曹永鸣在《关于加强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建议》中提出,必须大幅度提高中小学教师政治待遇与收入水平,吸引更优秀的人才进入基础教育教师队伍,“让最优秀的人才培养更优秀的人才”。
事实上,今年两会有一类教师的待遇问题关注度尤高——幼儿园无编制教师。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焱呼吁,尽快解决没有编制的幼儿教师待遇偏低问题。“幼儿教师收入普遍偏低的问题,是一个虽经多年努力,但至今没有得到解决的难题,其症结在于我国出台的关于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政策主要对标的是‘编制’而不是‘教师’”。
对此刘焱建议,对标相同学历、职称和工作年限在编教师的工资待遇标准,给予无编制教师相同的工资待遇并向社会公示;把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改善、同工同酬纳入学前教育督导考核指标体系。
此外,对于教师极为关注的职称与编制问题,代表委员也带来了不少好建议。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建议下放中小学教师中级职称评审权,提高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在实际评审中,要进一步完善教师职称评审方式,强化现场实践评价。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蚌埠市第一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总校校长崔建梅今年带来了关于科学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议案,她建议在教职工编制核定上不搞“一刀切”,真正实行“生师比”与“班师比”相结合的办法解决教师编制问题。
减轻负担、拒绝功利
创设环境让教师专心从教
为教师减负是近两年的热点话题,同样广受两会代表委员的关注。
“十三五”期间,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教师减负20条,目前全国20个省份已出台减负清单。此前,会议多、评比多、表格多、抽调多等分散教师精力的问题一直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作为一名基层校长,刘希娅以迎检工作为例表示,检查标准越来越细,要求越来越严,预查复查程序越来越多,学校需要对照各级指标一项项准备材料,如通知、方案、过程、总结、文档、照片、视频等,影响正常教学工作。还有许多额外的非教学任务,都严重制约了教师发展。
刘希娅建议相关部门减少学校与教育无关的工作。比如减少各类评比检查,精简各类评比达标活动流程;要严格控制各类“进校园”活动,提前计划申报、严控数量,减少对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影响;要大幅度削减部门摊派任务,减少要求教师及学生、家长关注公众号、转发文章、下载APP、平台注册等行为;非教育教学直接相关任务,原则上不得硬性规定教师完成,保障教师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新余市副市长陈文华长期关注教育问题,她今年向大会提交了让中小学教师减负的提案。陈文华认为,必须正本清源、明晰责任,全社会共同努力,为教师安心、热心、静心、舒心从教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对此陈文华建议,对于网络打卡、投票评比等各种非教学工作任务进入校园,应加以控制和规范,避免给教师和学生家长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要尊重教育规律,防止各种功利化、政绩化行为,让学校成为一方净土。”陈文华说。
来源 | 中国教师报
编辑 | 白衣
因微信公众号改版,为防止错过中国教师报的推送
请【星标】或文末点【分享】【赞】【在看】哈
如何设为星标?点击公众号名称“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