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你不可能不知道帝都的"海淀妈妈"和"顺义妈妈"。前者的鸡娃能力令人闻风丧胆,后者的洋气高端就是凡尔赛本赛。身在魔都,倒是很少听说这样的标签。拜去年新一轮的房价上涨所赐,我们发现了一个正在崛起的妈妈群体:前滩妈妈。
作者: 爱娃
本文原文来自:爸爸真棒
K12原创国际化教育平台,致力于理性、
深度、有启发的中西融合教育探索
01.
前滩,10人抢一套房
你可能也发现了,这些以城市区域为前缀的妈妈标签,背后的核心是房价。
去年一年,全上海的房价总体涨幅据说有10%,但据很多非官方数据,某些区域的学区房涨幅高达30%+。本人有幸参与了一下年末真实的房市,亲眼见证了“市面上像样的学区房已被买空”,“新房几千人摇号”的盛况。
但这种抢房热潮,早在2年前就在前滩不断上演。
数据来源:公众号“真有好房”
在前滩著名的"九宫格"地块里,就云集了中粮、海航、格力等各大地产商。无论是在前的晶耀名邸和中粮海景壹号,还是后来的三湘印象名邸、格力浦江海德,每次开盘,都是千人排队认筹摇号的盛况。
2020年6月,三湘印象名邸首开,认筹率高达690.8%。
图片来自:地产天下官微
9月初,1215组客户抢筹格力浦江海德195套房,认筹率623%。
图片来自:地产天下官微
据说在前滩但凡开新盘,6-10个人抢一套房极其常见,能摇到号的就是幸运,更多的人是陪跑。
02.
前滩为什么这么热?
除了规划,最大的金字招牌是教育。
“在中国上海市的黄浦江以东、川杨河以南、济阳路以西、华夏西路以北,有一块被命名为“前滩”的区域。目前除了已经落成的东方体育中心外,这里更近似于一片荒地。但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是上海新的城市中心之一。”
这是几年前,百度百科上前滩的词条介绍。
这句话其实我本人是深有体会 。早在2014年因公前往前滩采访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开张时,看到的前滩确确实实是一块荒地,出了地铁站,周围像样的建筑只有东方体育中心。
2017年,Chloe和先生第一次去惠灵顿幼儿园参观时,也是这种感觉:这地方也太荒了吧?
后来他们选择了另一所英系国际学校,直到3年后再次转回惠灵顿,这里房价已直冲20万每平,还一房难求。
“当时真是没有眼光啊!”Chloe笑道,为了孩子入学和生活方便,她在前滩的抢房大战里足足忙活了半年,最终在江对岸的徐汇滨江摇到了一套新房,已深感幸运。
三年前看不入眼的荒地,三年后已经差点高攀不起。谁能料到,短短数年,前滩发展的速度达到了令人咂舌的地步。
不同于老外滩的“人车难行”的旅游属性,和陆家嘴的“车易进人难行”的金融属性,据说早在规划初期,前滩的城市界面就被定位为3.0版本,不但适合工作,也适合生活。
“住过来才发现,根本不荒啊。开到人民广场、新天地都在20分钟内,比原来的家进城更方便。”Chloe说。
如今这片2.83平方公里酷似金靴子的土地,已经初具“小陆家嘴”的雏形,甚至更胜一筹。
百度地图上从东方体育中心到人民广场开车仅需22分钟
03.
顶格配置的教育
体育中心、商场、医院、超大的绿地、绝佳的滨江风景,这还不是前滩最具底气的王牌。
看一下这个横跨K15到高等教育的教育资源,上哪儿找这么完美的教育版图?
前滩的王牌,是教育资源。细细盘一遍,很是吓人。
先说学前教育,竟然没有一家无名之辈,全都"背靠大树":
冰厂田前滩幼儿园:
冰厂田前滩开办于2018年,可冰厂田幼儿园早在1952年就开办了,是浦东地区赫赫有名的公立示范性幼儿园、上海市二期课改实验园、上海市家庭教育实验基地。
嘉宝前滩幼儿园:
"嘉宝"的名声,不用我多说了吧?是个魔都妈妈都如雷贯耳。特色是EduDrama教学方式,由Julia Gabriel女士1990年在新加坡原创,将教育(Education)和戏剧(Drama)相结合,有口皆碑。
多年前嘉宝徐汇园就已经以超长的Waiting List闻名,前滩嘉宝同样也是未开先火。
民办惠立幼儿园:
惠立集团旗下成员,上了惠立,意味着半只脚踏进惠立双语,已然又成为浦东家长"占坑"首选
惠灵顿(上海)双语幼儿中心:
同理,基本上读惠灵顿的家庭,都在这家幼儿园。师资强,英式学前教育。外籍宝宝家庭的首选。
再说基础教育,排头兵是惠灵顿,杀手锏是惠立,王牌是华二。而且在一个这么小的地块里,集齐了公办、民办、国际三条神龙,且都是一流学校品牌的场景,恐怕翻遍上海滩也很难找到。
上海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创建于2014年的国际学校,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相当于前滩的地标,英式古典建筑十分显眼。目前也是浦东数一数二的国际学校,现有超过1000名在校生。
上海浦东新区民办惠立学校:
惠灵顿的姐妹学校,由于面向广大中国籍学生,发展势头更猛。是国内第一所将中国课程和惠灵顿教育特色相结合的民办双语学校。
华东师大二附中前滩学校:
可以说是前滩房价涨价的核动力,王牌中的王牌,前滩的很多楼盘都因对口"华二"而一房难求。
由陆家嘴集团投资兴建,是华师大二附中和浦东新区教育局在前滩地区合作创办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于2018年开始招生。民间传说,华二前滩和华二紫竹是"华二系"里风头最劲的两所嫡系"亲儿子"学校。
最后,高等教育:
上海纽约大学前滩校区:
上海纽大,国内第一所中美合作举办的国际化大学。2018年,上海纽约大学前滩校区正式确定了选址及建筑设计方案。我们也采访过上海纽大校长俞立中,上海纽大的定位可是对标国际顶尖大学的。
未来你说前滩不是教育高地,谁会相信?
04.
前滩妈妈们,是怎样的一群人?
说了这么多,到底能抢先“登陆前滩”的这些妈妈们,是怎样的人?
我对她们的印象是:低调实力、理性鸡娃、敏锐果断和超高的时间管理能力。
前滩妈妈们,首先是低调
你说能把家安在前滩,能差钱吗?肯定都不差钱。但从外表看,她们并不爱显山露水,反而相当朴实。
华二的前滩妈Ella说,校门口来接送娃的什么车都有,电动车也很正常。大家也觉得没什么。而除非熟悉的亲友,她对外也不太主动提及自己家娃在什么学校,这可真不是凡尔赛。
惠立的菲比对此也有发言权,经常一身休闲装出现的她,爱好是中医和传统文化。一般人哪里知道她为了娃的教育,从浦东到浦西再到前滩,已经孟母三迁,只有每次在学校旁边买房下定毫不手软。
“儿子最要好的同学,多年后跟他妈妈聊天才知道人家里有庄园。所以什么炫富、攀比,不存在的,也没意义。”菲比说。
低调的背后是自身实力过硬
985、211算个啥,我采访的几个前滩妈妈,包括家属,几乎都是名校毕业,复旦南开上外清华,外加海外研究生学历也不少。职业背景不是经营公司,就是外企五百强高管,或是金融业退隐后专职带娃。
无论是在公办还是在国际,几个妈妈不约而同提到,家长群的素质都非常高。学历、工作经历也都相似,大家对孩子的教育规划非常上心,但也不过度干预。和她们聊下来,我很少感到那种家长们常见的焦虑。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学霸父母无渣娃?”
和海淀妈妈的“吃苦哲学”不同,Ella的育儿态度是:“与其说鸡娃,我觉得'激娃'更贴切。激发孩子的内驱力,激励他们发现自我”。
“热爱生活,理性激娃”——这在前滩妈妈里非常常见。
她家娃所在的华二前滩是公办名校,但孩子的压力并不大。学校在抓好教育质量的同时,也非常鼓励孩子课外的发展,作业重质不重量,数学注重思维的拓展,语文强调审美和语感的培养,孩子每天都有充分的体育活动时间,还有丰富的课外活动可以选择。
家长群的氛围也是如此:比起鸡娃来,大家更懂得花时间陪娃;比起拼命“补短”,大家更知道让孩子“扬长”,找到自己热爱和擅长的科目;比起互相打听机构排名,大家更愿意相约去体育中心游泳打羽毛球。
“我们对娃的成长,不会完全放任自由,也不会特别激进或着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步伐,我们家长可以做的就是陪伴和一起出谋划策吧。”Ella说。
我倒觉得,这种理性鸡娃的背后,是因为有选择。
若是华山险境只有一条路,那你只能鸡娃,别无选择。
而若是你的选择多多,那么所谓的"鸡娃"之苦,对前滩妈妈而言就是“可以,但没必要。”
话又说回来,前滩妈妈鸡娃的理性不等于全然的佛系和放羊。
采访中聊到的几个前滩妈妈,在面临教育的抉择时,都很敏锐和果断。
菲比的两次举家搬迁经历就很有代表性。
第一次横跨上海搬家,是因为发现在家门口公办小学读到3年级的儿子,越来越“木”。按理说那也是附近数一数二的小学,但当她发现学校体育课形同虚设,老师对纪律的要求大过一切,孩子们连去卫生间都要报告时,果断给孩子报名了那里的一所双语学校,买房、搬家,半年内搞定了第一次迁移。
第二次又从西搬到东,是因为发现那家双语学校虽然集团资源不错,师资却实在太生涩,体系也不够成熟。教学进度、教学目标有些随意松散。孩子是自由快乐了,可学习的目标和结果在哪儿?
就这样,菲比果断决定换学校,几番周折,锚定了前滩的惠立。并且精准赶上了惠立开放转学考仅有个位数的名额。前后也仅用了大半年的时间。
回想起转学经历,菲比也觉得惊心动魄。“然而这一切又非常值得”,她说。到了惠立才发现,这里的教学才更像真正的英国公学,宽松中有严格,对学术要求很高。老师培训体系完善,无论是分层教学还是每个月发给家长的学习报告,都事无巨细地罗列了孩子的成长进度,每个科目都有,包括体育和美术课。
现在的她觉得,终于来对了地方。
时间管理大师
想象一下,前滩妈妈的生活,是不是一出门就是一栋栋银色充满未来设计感的建筑,或是去宽阔的滨江绿地走走,听听黄浦江上的鸣笛,感受扑面而来的江风,累了还可以去附近20多家咖啡馆坐坐,或去晶耀前滩商场逛逛?
“打住。”家有三娃的Chloe无情地打断了我的幻想。
真实的场景是:从早晨6点开始,她就要起床开始忙碌一家四口的生活。阿姨准备早饭,她要负责三娃的唤醒、洗漱、衣装;接着送哥哥和弟弟去惠灵顿国际幼儿园,再送最小的妹妹去楼下的嘉宝上早教班。一对双胞胎每周三次要固定去徐汇练钢琴,这当中还要见缝插针安排上英语阅读、STEAM课和运动的时间。到了晚上,还有最磨人的钢琴陪练。
一天的行程表绝对比996要辛苦。
好在马上她就可以把孩子的各种培训班转到前滩附近,这样就不用跨江接送孩子上下课,家门口步行距离就能搞定。这就要靠她调度阿姨和自己时间的能力了。
菲比也是如此,虽然孩子已经可以自我管理,但她也经常要为孩子的教育资源四处出击,搜集到一手信息,与此同时,她还在打理自己的跨境电商事业。
在时间管理方面,前滩妈妈和顺义妈妈类似——每一只优雅的天鹅,都在水下拼命地划动双脚。
即便不用为生活奔波,也要为孩子的培养、家庭管理和公司管理付出许多。
写到这里,我觉得这篇越发像地产软文的文章了。前滩妈妈这个群体,可能只是魔都妈妈们的一个缩印。
而价值观多元,态度理性,不被一个标签束缚,不被一种选择绑架,这可能才是前滩妈妈们,最真实动人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