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对于英语学习的讨论非常热烈,继正.协. 委员许进建议取消英语主科地位后,又有多位人代大表发表看法,其中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校长刘维朝建议“小学初中阶段不开设外语科目。”
刘代表认为:“过早地开展外语学习不仅对母语学习造成严重干扰,同时还会加重学生学习负担。”“过早地进行外语教学只会造成高耗低效的局面。”
刘维朝说“小学阶段更注重夯实拼音基础,注重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本技能培养,注重兴趣、爱好的激发与培养,注重良好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的培养。初中阶段更注重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对于许进委员和刘维朝代表的观点,慨文认为非常正确,但网上也有很多人反对减少英语学习,他们反对的理由主要有三个,
第一, 说如果取消英语主科甚至取消英语课,会造成教育不平等,会让农村和城市贫困家庭的孩子丧失竞争力。
慨文认为,取消英语主科反而更有利于农村和城市贫困家庭孩子获得机会。
我们知道,由于当前中小学英语学习的低效率,家长们为了孩子在英语方面不落后,在大中城市,超过一半的孩子,都进行过英语补习。
英语补习的花费可不低,一般的补习每年都要花费数千元到一万元,有些个别的,要请外教,每堂课就要花费500元,每年补课费数万元。
这样的花费对于农村或城市贫困家庭的孩子,基本上是无能为力的,这就造成了在英语学习上的不平等的竞争,这也是违背了义务教育的初衷。而如果取消了英语主科地位,改为选修,让真正有需要或有兴趣的人去学习。其他孩子用省下的时间多学习一些语文和数理化,为将来高中的学习打好基础。
所以,取消英语主科地位,更利于教育公平,更利于贫困家庭孩子获得升学机会。
第二条说英语是世界语言,如果不学习英语,就没办法与世界交流。
对于这一条,慨文认为更加荒谬。首先,吹捧英语是世界语言并不正确。说英语是权力语言更为合适,英语是伴随着美国的霸权,在冷战胜利后成为一种权力语言的。
仅仅在1990年之前,也就是30年前,英语还没有如今的地位,当时的世界语言分为几大势力范围,前苏联东欧集团,是以俄语作为权力语言的;欧洲的法国在其前殖民势力范围内大力推行法语;西班牙和拉美国家则是西班牙语的天下;中东北非以阿拉伯语为尊;日本也在亚洲大力推销日语;还有不少人在推广世界语。
当时的中国学校,并不是英语独尊。英语,法语,俄语,日语,西班牙语,都有人在学习。在当时没有一种全球性的权力语言,也没能阻止大家相互交流。
其实,在现实的环境中使用什么语言,是看哪一方更为强势。早些年中国人出国旅行,不会外语真的很头疼,你去日本,就得有日语翻译,去法国就得有法语翻译,去新西兰就要有英语翻译,否则真的寸步难行,但是日本人、法国人、新西兰人到了中国,完全没有这些烦恼,中国导游、宾馆服务员、餐厅服务员都要会对方国家的语言,给别人服务好。这不是双标吗?没错,就是双标,因为当时的我们处于弱势,我们需要赚取外汇,是我们需要他们来中国,自然就要服务好人家。
现在形势已经有了很大转变,慨文虽然学了20年英语,但还是说不出,听不懂,完全是应付考试的英语。但现在慨文出国旅行却完全没有障碍,凡是中国人常去旅游的国家和景点,必有中文服务,就算偶尔没有中文服务,只要打开手机上的翻译软件,基本上也能解决问题。
以前在中国做外贸,必须要精通外语,但现在不会外语照样能做好外贸生意。只要去义乌小商品市场看看,很多外国客商都会学习一些中文,就算不会中文,他们自己也会请翻译,义乌那些不会外语的摊主,外贸生意也都不差。
为什么30年间出现这些转变呢?因为态势变了,中国强大了,中文的权力也提升了,别人更有求于我们,他们自然就会学习和使用中文。
网上曾有一个视频,是一家小餐馆的英文菜单,翻译错漏百出,就有人嘲笑这餐馆老板中学英语没学好。但一位网友就反问他:为什么中国人出国,要讲外语。外国人到中国来,我们还要讲外语?难道就不应该让外国人在中国讲中文吗?
第三,说当今世界所有的科学文献都是英语的,如果不学习英语就不能搞科学研究了。
这也是一种谬论,英语作为主要科学语言,不过是这几十年的事情,二战前世界科技中心在欧洲,法语和德语是当时的主要科技语言,爱因斯坦、巴斯德、居里夫人等等大科学家,他们发表的科学论文都是法语和德语的,他们并不精通英语,但一点也不妨碍他们成为伟大的科学家。
200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日本人田中耕一,英语不好,他连通知他获得诺贝尔奖的祝贺电话,都没听懂。
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日本的益川敏英,对英语一窍不通,他因此从未出国参加过学术会议。
2015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也不擅长英语,她在诺贝尔颁奖典礼上给全球观众用中文进行了演讲。
一个科学家能不能进行科研,靠的是他的科学素养、努力和天分,而不是英语学习能力,至于说世界上的科学论文都是英语,只要有专业的翻译就好了。
其实,说起这些英语科学资料,也是非常悲哀的一件事。根据SCI数据库的统计数据,2018年世界科技论文总数为206.97万篇,其中有20.20%来自中国,中国学者发表的SCI论文占比仅次于美国,已经连续10年排在世界第2位。也就是说现在世界上五分之一的SCI论文是中国人写的,但绝大多数的中国研究者却又看不到或者看不懂这些论文,还要向外国人购买或翻译成中文才能阅读。
看看一篇SCI论文的行走过程:
中国研究者用中文撰写论文花钱请翻译公司翻译成英文大部分论文需要花钱买版面费发表在外国期刊上花钱购买外国期刊花钱请翻译翻成中文。
等于是中国几百万科研工作者,在给外国人提供免费的劳力,甚至还要倒贴钱!按照2018年的数据,一年中国研究者就给外国期刊贡献了40多万篇SCI论文。
金灿荣教授曾经说过:中国在SCI发文上每年花费300多亿,相当于送一条半辽宁号给美国!
该醒醒了!
慨文建议,
1.由政府成立或政府指导私营公司成立专业的翻译部门和资料库,实时翻译国外论文、社会研究内容及其它有价值的信息,向公众免费开放。
2.尽快建设和完善的中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论文发布平台,要求公立大学和国营研究机构的研究者必须首先在中文平台发表论文。通过长期努力,逐渐打破西方在SCI及SSCI(社会科学)期刊上的垄断,建立中文的科学资料库。
您是否支持慨文的建议,请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