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是要让我们知道怎么办,但是现在的教育常常弄得我们不知道如何是好。
「曾仕强每日箴言」
|全文共2800字,深度阅读需9分钟,受益终生|
每年两会,教育领域的话题一直是代表们提案议案的重点,今年也不例外。
代表们提出的,诸如
“建议提高教师学历”
“增加男教师比例”
“严禁高中学校跨规定区域招生”
“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好的教育生态要百花齐放”
“设立汉字日”
“对教师工资免税”……
此类与教育相关的话题,频繁冲上热搜。
尤其是,全国政协委员唐江澎提出的热议言论:孩子如果只有分数,恐怕赢不了未来的大考;教育如果只关注升学率,国家恐怕也就没有核心竞争力。
这一言论一经报道,除了登上热搜,更是刷爆了朋友圈,引发强烈共鸣,网友纷纷表示:这是我听到的最好的教育。
今天,我们也来分享一下对教育的理解,当今教育的问题是什么?教育的方向和目的又该是什么?
当前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现代社会,包含正规学校在内,各种教育机构、教育培训林林总总,五花八门。
但慢慢都有这样一个趋向,就是倡导企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教育越来越产业化,美其名曰紧跟时代市场化潮流、商业化运作。
这到底是跟上了时代,还是扰乱了教育?
中华文化的一切,只为了两个字,叫作教化。
现在我们忘记了教化,只记住了商业化,而商业化会把全人类搞垮,这是人类当前最大的威胁,是非常严重的事情。
特别是教育领域,更加不能商业化、企业化。
所以,我们说:企业必须教育化,教育一定不能企业化。原因在于下面三点。
01
教育不能企业化的原因,首先在易经的启示
教育不能企业化,首先要从《易经》讲起。
如果有人提出这和《易经》有什么关系的质疑,我们会平心静气地反问:如果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事物和《易经》扯不上关系,那么世人何以敢说它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所不包呢?
教育不能企业化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蒙卦、师卦、贲卦和晋卦的启示。
蒙卦提出“物生必蒙”,必须透过学习、再学习的原则;而启蒙的目的,应该是促使人们认识自然、理解自然、效法自然,进而善用自然。
师卦告诉我们尊师重道,我们需要的,是各行各业的老师来传道、授业、解惑,不但不误人子弟,而且还要用心导正每个人,以期共同走上正道。
贲卦提出文明以止,告诉我们语言文字本身就具有局限性,必须重视其逻辑性,才能进行有效沟通。
晋卦为明出地上,象征君子以自昭明德,告诉我们教育的功效,必须化民成俗,使明德遍照大地。
然而,企业的意义在于追求合理的利润,这一点和以上有关教育的提示,显然相去甚远。
02
如果教育企业化,势必造成师生商品化的祸害
名师将成为各校争相邀聘的对象,并被拿来作为招生的诱饵,使得“名师”和“明师”之间,逐渐拉开距离。
明师难求,而名师却过度炒作。
虽然名师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很快就会纰漏百出而败下阵来,但却居于企业化追求利润的原则,过度包装,影响力巨大。
名气大到可以无所不可乱出意见,那就更加可怕!
往往一两个不当的措施,可能是出于无心,却也是误人子弟,造成十分严重的恶果。
03
教育企业化最大的破坏力,出现在师生关系被扭曲
把学生当顾客且教材市场化的结果,造成学校有如百货公司,而教师不过是众多专柜中的销售人员。
这种基于顾客至上,而又采取市场导向的做法,不难想象教育企业化所造成的种种乱象。
更糟糕的是,校长、教师争相讨好学生。由于背后有家长的资财作为支撑,学生变得愈来愈强势。
再者,教师倘若以收入作为绩效的衡量标准,岂非师道荡然无存?而学生不像学生,也终将误了自己!
现代经济挂帅,一切都向金钱看,以收入的多寡,来评定各人的社会地位。
学生认为交了钱,老师能把我怎么样,而教师也极力找机会赚外快,各方争取补助,来增强学生选择名师的吸引力。
迎合学生的需要,教师不能主导。为了顾客的需要,可以不顾自己做人的根本道理。
文凭是假的、买的,老师也是假的,所有的报告都是请人家做。没人在乎这样的教育方式,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
凡此种种,弄得学生不像学生,老师不像老师,导致师道都没有尊严了,这样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
照理说,教育的目的是要让我们知道怎么办。
但是现在的教育常常弄得我们不知道如何是好,这才是我们要小心的。
教育的目的和方向,究竟是什么
那么,教育的方向和目的究竟应该是什么?
我们不得不向圣贤智慧回归,他们早就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明路。那就是培养君子。
《易经》里面“君子”出现了很多,《论语》里面“君子”出现的也非常多。
做人第一步就是先做君子,然后你才能做大人。
没有君子,你根本不可能做大人。君子是基础,他的基本条件就是以德为本。
君子要怎么样呢?就是尽人事,听天命。
我们中国人的教育,其目的自古至今都是一样的,就是培养君子,而不是培养什么全能。
全能怎么培养?那是不可能的。也不是培养什么卓越,那是骗人的。
有的孩子,智商明明不是很高,可家长非要给他补习,让他考进名牌大学。
可到了大学以后,他跟不上人家,结果要么自杀,要么大学毕业以后再也不看书了,那有什么用?
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不同的用,不是相同的用。
现在很多父母都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拼命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志学这个学那个,一定要考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并没有考虑孩子愿不愿意。
其实父子两个拥有不同的灵魂,你是你,他是他。
你要传什么东西给他,要看他有没有这个天分,能不能承接得了,很多事情是不能勉强的,这才是尊重。
因此,我们的教育应该非常重视做人、做事基本态度的培养,而不是教他多少知识。
所以,“行不行”的那个“行”比较重要。我们的考核应该偏重行为,而不是字面上能答多少分,能写多少作文。
行有余力,才来学文。
这不是讲先后,而是你做到了,然后才可以去学那些东西;你做不到,学了,最后也是伪君子。
有很多伪君子,就是没有学到心里头去,光是学表面。
唐诗他会背,宋词他会写,你说什么他都能够对答如流,可是只要心术不正,品德欠佳,危害社会,又有什么用呢?
教育必须以培养品德为优先,确立“德本才末”的信念。
因为品德良好,才能越大越受人欢迎。品德欠佳,才能愈大愈危险。
所以,教育最大的责任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万物之灵的人。帮助孩子打好品行的基础,先做一个好人,再来学习其他技能。
这样所学到的东西才不会乱用,才不会用来危害社会,未来才会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君子。
这种影响是深远的。因为社会上的君子越来越多,社会就越来越安定;而伪君子越来越多,社会就越来越混乱。
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总之,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正确的教育。
所谓正确的教育,就是要站在儿童本位来考虑问题。
儿童本位不是现在所认为的那样一切以儿童意愿为准,而是站在儿童的立场来替他着想。
过分迁就儿童,过分按照儿童意愿去走,这是不对的,反而把他们宠坏了、害惨了。
很多人以为这一代的小孩子是幸福的一代,其实他们是被误导的,是非常糟糕的一代,他们整个脑筋都被整乱了。
而现在教育的问题就是思路搞错了,才一代害一代,导致一代不如一代,非常不值得。
所以,现在的孩子能不能成为幸福的一代,有赖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全方位调整,有赖于我们每一个人认知的转变和提升。
我们要为孩子未来的二十年、三十年去想事情,而不是现在。我们要替他想到,他现在学的,二十年以后要用。
这才叫良心,这样的思路才能做好教育。
本文内容:曾教授著述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