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上,关于延长义务教育至12年的呼声不断。不过,延伸的方向和方式却各不相同:有委员建议将12年义务教育向前延伸,即覆盖幼儿园阶段;有委员则认为,应推进高中阶段义务教育,促进国民整体文化水平和科学素养的提高。
学前教育是此次全国两会上的热点话题之一。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供给。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也表示,今后3~5年,将实现幼儿园学位能力全覆盖,其中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到80%以上。
对于如何实现“普惠学前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委员建议,将义务教育向学前教育延伸,并明确地方政府主导作用,形成以公办为主、多元化财政资助的发展格局。
戴立益委员提出,部分地区可优先确保弱势儿童学前1年或两年的免费教育,逐步向3年延伸、向更多人群辐射。有条件的省市可直接实施学前教育3年免费政策,逐步减轻家庭在幼儿教育上的经济负担。
合肥市副市长吴春梅委员建议,应多种途径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继续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重点扩大农村地区、脱贫攻坚地区、新增人口集中地区普惠性资源。
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委员认为,民间力量在学前教育资源中起着重要作用,民间力量的进入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补充,而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趋势。应该让民办园自主选择发展路径,实现普惠与优质并重的发展目标。
不过,与上述委员将义务教育向前延伸的意见不同,北京化工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张明森委员则建议,在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高中阶段教育的义务工作。
“社会在发展,无论从国家未来对劳动力文化水平的要求,还是国民整体文化及科学素养提高的角度,都不能满足于停留在小学到初中的9年义务教育。”张明森委员在2018年全国两会上就提交了《关于适时推出12年义务教育的建议》。随后,他与教育部进行了沟通。据他了解,目前已有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计划,但暂时没有推进实施12年义务教育的安排。
“从世界发展趋势看,12年义务教育终究是要开展的。”张明森委员建议,国家出台政策,允许并支持东部有条件地区先行先试,开展高中阶段义务教育,即实现12年义务教育试点工作。随后,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采用小步慢走的方式由东往西逐步实现全国12年义务教育,推动义务教育水平再上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