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佳睿
最近,网络上刮起一阵“00后的贫富差距”风,引起大家热烈讨论。
“00后里,有人穿着洛丽塔,每天在街上晃悠各种玩儿;有人放假了也舍不得出门,就在家里蹲。00后的贫富差距,真大成这样吗?”
下面是清一色“大”,“巨大”,“超级大”,“真的真的真的……”
看来,大家都深有体会,不吐不快啊!
钱上的差距这点不用说,是差距本距了,比如浑身上下都品牌而不当回事儿,买奢侈品就像随手到菜市场买菜,把高消费的餐厅当做日常夜宵——
父辈为他们挣来了花不尽的钱,他们便霍霍,这是人们印象中富二代的最典型标签。
然而,时间一晃来到00后。
人们发现,00后的富二代和80后、90后的富二代比,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在网上一些一线教师根据亲身的辅导学生的经历,做了个鲜明对比。
引起了很多共鸣。
当00后的“富二代”甚至“富三代”出现在学校中的时候,老师们能很明显感受到孩子们除开家庭财产之外的思想上的差距。
一位重点高中老师说道:“来自财富自由家庭的孩子普遍十分谦逊有礼,补习功课态度认真,思维敏捷,连老师都很享受教学过程。身上基本看不到不自信和自卑,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也更高”
而这个孩子的父母已经方方面面为他的未来做好了规划:如果考不上国内名校,就读预科,再出国留学。
而家里购置了多处房产,无论他以后选择上什么学,都能供他读完。
可以说,这个孩子没有经济压力,可以自由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还有经历丰富的父母为他做指导。
在各方面,他都走在同龄人的前面。
一线城市,高知父母,国际视野,这种标配有多重要,2017年的高考状元熊轩昂已经分析清楚了:“我获得的教育资源,是外地孩子和农村孩子完全享受不到的。”
有一天一条微博热搜出现了“如果你有了一个亿,你还会学现在的专业吗?”
下面的回答很出乎大家意料
很多人这样回答:“如果有一个亿,那我一定会去学自己真心喜欢的专业,去做真正想做的科研。想研究生物就研究生物,想搞设计就搞设计,不用在意专业是否以后能找到工作,不用在意自己未来是否能养活自己,这样反而能有研究上的突破”
也许,这就是财富带给孩子们的变化,给了“00后富二代们”更多选择的权力。
当我们穷的时候,我们没得选,只能去做生活逼的我们去做的事儿;
当真正财富自由之后,就可以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了。
而00后富二代的父母们就为孩子创造了“让他们自己选择的权力”
还有老师分享了另一组家长的案例,02年的父母水平不高,收入很低,也不会教育,孩子非常懒散和不自信,没有明确的方向,每天沉浸在眼前的琐事,痛苦和快乐中,只想混个文凭,随便拿个薪水,能活下去就行。
这位教师有感而发,可以想象,这些孩子还意识不到自己已经落后了。将来等他们后悔,为时已晚,已经错失了最宝贵的教育机会。
为了生存,他们要拼得头破血流,但只是挣着微薄的薪水,勉强独立就不错了;
最要命的是,他们的下一代还是会重复这般凄凄惨惨的生活,没有改善的可能,更不用说跨越阶级。
很多时候家长一直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其实,起跑线的差距并非在这一代孩子身上,而是在上一代父母身上。
00后富二代最秒杀别人的地方就是,父母不仅是高收入,还是高学历;不仅会挣钱,还精神充实,格局高,低调且努力。
他们可以用钱生钱,能挣还能守。
这一辈辈积累下来的眼界和资源,让00后富二代成了闪烁在头顶的群星。
好不容易爬到山顶的美滋滋的中产,和深渊里的普通孩子,他们设想和老一辈发家致富的方式一样,训练自己成为做题家,通过高考、留学改变命运,却发现自己:
不仅没人家那么多钱,还没人家那么肯吃苦;
没人家手握的资源多,也没人家眼界宽阔;
考差了哭一场,考好了欢天喜地,精神还不稳定;
表面上看来很努力,前途很光鲜,实际却是命悬一线,可走的路不多。
是不是戳中了很多人的心声?
还有个蛮有趣的现象。我国“新中产”家庭数量不断增加,2015年的时候已经成了全球之首,超过美国。
图源:DT财经
但这里头很多家庭属于高不成,低不就,父母打拼几十年,靠积累慢慢变成中产。
他们的孩子不算是富二代,但他们要求自己的孩子处处都要拔尖;在消费上,他们从来不轻易说“不”,和富人看齐,导致自己的孩子误以为家里很有钱……
一位老师介绍自己的经历说,在他的学校里,大家共同商讨订制校服;针对校服的品牌,有人建议用一个国际大牌。
这就代表着价格不菲。
在询问意见时,几乎所有孩子都举手赞同;但某位家长却私下找到他,说”这几百块一件的校服,有必要吗,我们都没穿过”。
而这位家长的孩子,平时穿的衣服也都挺高档,性格很洒脱,老师以为他家庭各方面都不错,其实只是家里经营小卖部,有点小钱。
老师收到了很多家长的“悄悄话”后,很震惊,也明白了一个道理:越是中间阶层的孩子,越不想透露自己的真相,越想往上够。
而这些中产家庭的孩子最后也会发现,虽然他们每天和富人小孩玩,但眼界却比不上他们;
对于这个世界发展的潮流趋势,他们远不如这些孩子了解得清楚,看得明白。
“我钱给得到位啊,为啥孩子还是考不了前几名?”
觉悟就这样了。
他们今天穿上了名牌,买上了学区房,进入了重点班,成功在独木桥上为自己买下一块跻身之地,殊不知最大的差距终究在人心,不在金钱。
一位老师有感而发道:“阶级正越来越固化,想跨越,越来越难。”
他在一所学费一年十几万的私立小学教书,这里的孩子不知道“穷”的概念,一提起乡下,他们会想到“环保”,一提起电动车,就想到“特斯拉”,脑子里是无穷无尽的现代化概念。
一提到“穷”,他们还笑了:“骗人”。
是啊,这时代,还有真正的穷人,因为“穷”才做出一些选择吗?
他们从出生开始,就没听说过。
出国旅行是他们放假打消时间的标配,不断开阔视野是生活的必需品,自律和学习不仅出现在上学时间里。
出国游学的孩子
图源:搜狐
这些孩子生活中接触的全部,都是父辈格局积淀下来的深耕资本,差距不是努力奋斗一辈子能拼回来的,需要数十年的努力,甚至数辈的弥补。
穷人家的00后们,寄希望于富人家的00后们骄奢淫逸,挥霍财富,好让他们实现弯道超车是不现实的,因为00后富二代父母们已经开始注重财商的教育,教会孩子如何理财守财。
过去人们没钱上学,而现在,读书不再难了,人人都能接受教育,想单纯靠学习杀出一条路,向上跨越阶级,这种投机是难上加难。
“00后孩子们之间的贫富差距,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这位教师评价道。
更可怕的是,当贫富差距拉大到一定的程度,底层无力消费的时候,“泡沫经济”便会出现。
受影响的将是所有人。
最近,Netflix的贿赂案纪录片《买进名校:美国大学舞弊风暴》,揭露了上百起考学丑闻:
斯坦福等美国名校引诱家长出高价,把孩子送入非法捷径,直接“买”到录取。
不得不认清一个事实,就是再崇尚知识,崇尚个人力量,崇尚科学的地方,它也是“贪食者”,不会放弃对资本暗搓搓的排序。
美国明星通过贿赂把孩子送进大学
这一点,中外都一样,有人的地方就存在。
美国人盛行的兄弟姐妹会,不断的Party,是为了享乐,也是为了把富有的同僚聚到一起。
“那些有钱的同学做的事,我根本无法理解。” 一位南加州大学的普通美国学生这么说。
图源:商业新媒体
虽然他和有钱的孩子都在同一所学校,但他的打算是毕业以后搬回去和父母住,这样就省了钱。
穷人孩子进入精英学校,就能摆脱负担,成为精英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
起跑线相同,人生轨迹就能靠近了吗?
我们想用“00后”的标签,把所有“00后”捆绑在一起;
但“00后”彼此之间,可能来自于平行空间,生命轨迹天差地别,没有交点。
“谁跟你00后?”
而现在的90后的孩子是20后,他们的贫富差距将更大,从个体差异变为代际差异。
想要迈出这个看似无法戳破的圈,最重要的是要放平心态,不要困在既定的道路上,认为自己必须抓牢,一直走到黑才行,越是这样,越会被自己的“假精英思想”束缚住,迷失方向;
也不要把已经做出的选择当做“魔咒”,认为这是已经写好的剧本,自己就栓牢了,好坏都这样了。
迈出思维定式,拓展思想,深化自己对物对事的感受,不要披着金贵的外壳,但走马观花。
贫困的代际传递的根源是教育的缺失,而教育的缺失又根本上是贫困。
只有打破这种悲惨循环,社会才有希望。
这也是国家使出吃奶的力气全面扶贫的原因,不能让一部分国民永远被这种教育上认知上的“代差”彻底锁死了未来。不能像某些国家那样出现“穷人和富人已经不是同一个人种”那种可怕现象。
全面扶贫 + 高考 + 稳健的公立教育体系,构筑了坚守社会进步源动力的铁三角,可以在人人担忧阶级固化的当下,给社会留足足够的机会。
聪明的家长点个了在看
孩子的教育从此不再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