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有关英语学习的讨论,不应该放在要不要取消的问题,而是怎么学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很简单,我的观点和答案先告诉你,一定不要取消。
英语是开眼看世界的工具,对于学生开拓眼界、了解世界、融入世界、与世界接轨,增强国际竞争力都非常重要。中国之所以在改革开放后能够快速融入世界,在世界范围内奋起直追,这与中国尊重世界现存体系的游戏规则,以及中国大量培养国际人才和世界各地为中国培养的大量留学生不无关系。
英语乃至其他外语的学习,这是战略竞争力的一部分,也是国民素质提高的组成部分,放弃容易,但是影响的是一代甚至几代后的战略竞争力。
反对者的理由无非是英文耗费了学生大量精力,而毕业后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利用率非常低,这导致了英文这门学科有点“鸡肋”,食之无用,弃之可惜。
所以,我们应该探讨的是,英语怎么学的问题。
中国英语学生有个尴尬的状况是,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甚至大学毕业,学了十来年英语,结果还是“哑巴英语”,不会说,不敢说,不能说,听不懂,听不会,听不清。
学了十来年的英语,却不会用英语点餐、不会订机票不会聊家乡,不会介绍中国的文化,这真是个笑话。但是将这些怪罪到学科浪费了学生精力,更是个笑话。
因此,这是教育方式方法的问题,不能将其怪罪到学科本身。
中国对于英语的考核标准,从高考到四六级考试、研究生、博士生考试等等,都是选拔型的、应试型的,学生可能英语试卷做的很好,题海战术做的很好,但是完全没有实用性,这也就是背离了将英语这个语言学科作为交流工具的学习初衷。世界性的综合素质测评等等也都是采用英语进行,基本可以说,英语已经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工具之一。
目前都是哑巴英语加瞎子英语,学习动机都是为了应付考试,整日刷题,以至于学生在学英语上耗费了越来越多的精力,而老师的教学也是围绕着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答案和套用模板得分式的三段式作文,这跟英语的语言技巧、沟通、表达观点没有任何关系。
在这里,我想与许进委员分享一下维基百科数据,以2021年1月4号的数据为例:维基百科里英语页面的日浏览量为2.5亿。
往下依次排序:日语,3728万;西语,3701万;德语,3084万;俄语,2635万;法语,2439万;意大利语,1862万;汉语,1337万;葡语,1150万;波兰语,881万;阿拉伯语,733万;波斯语,567万;印尼语,538万;荷兰语,493万;土耳其语,338万。
英语的浏览量基本等于后面14个语种的总和,应当看到,尽管维基百科支持世界上319种语言,有5500万个词条,然而英语的编辑量占据了4成,阅读量占了5成。
没有任何一种语言能够与英语的这种传播优势相抗衡。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对于世界上通用语言的英语我们不去主动掌握,而是主动放弃,那么,放弃的不是现在,是整个未来。
这次支持放弃英文主课地位的观点,部分人说,市面上有翻译器和翻译软件,并不一定要掌握英语,同样可以达到交流的目的。这种“唯实用主义”的说法,更是片面。我们的学生在学校学习自然物理、化学、数学等很多学科,并不是每个学科将来都能用得上。以数学为例,学生学习微积分、学习几何空间想象,但毕业后没有几个人从事与微积分等专业高度关联的工作,那是不是就是有些浪费呢?
实际上,面对人类历史和未知世界,人类短短几十年的学习历程仍然太短了,知识储备也太渺小微不足道了。我们学生的学习并不只是单纯掌握知识,而是在学习如何“学习”,学生们面对这个未知世界纷繁芜杂的各种陌生信息和问题时,能够如何有效地收集、整理、输出和启迪,根据对综合信息的处理能力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这是学习的本质。
十八般武艺都要学,并不是让学生成为武学大家,而是让学生知道,原来刀枪棍棒都有各自的特征,知道将来遇到大量不同的场景,如何去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解决实际问题。
这是学习的目的,也是学习的本质。
因此,英语学习决不能因噎废食。但是我仍然要尊重和敬佩提出这个提案的委员,既然这个问题能够引起争论和讨论,说明问题提出者确实发现了当前的困境,我们要做的是,寻找学生、教师、英语培训机构、英语实用者、教育部门、企事业用人单位等等各方,集合各方的力量去研究、探讨、改进,寻求一套行之有效的英语学习路径和教育方法,让英语真正成为学生们交流的工具和开眼看世界的那扇窗户。
2021年3月8日
袁祖文
湖南省政协海外顾问袁祖文太平绅士与许进委员商榷,回应:《全国政协委员许进:建议取消英语中小学主科地位》
作者简介:袁祖文太平绅士,湖南省政协/侨联海外顾问,澳中慈善协会主席、澳大利亚澳中企业家俱乐部主席,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校友导师,湖南常德市七中校友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