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6点15分,9岁的Alex关掉闹钟,起床了。
洗漱完毕、带上简单的早餐他匆匆坐上了妈妈的车,从上海市中心来到位于昆山的一所国际双语学校。
虽然仍有些睡眼惺忪,想到马上要和喜欢的同学、老师见面,让他无比期待每一天的上学。
为优质教育甘愿跨城市流动,成了现在不少家庭的选择。Alex家就是其中之一。
如果说从国际化教育欠缺的省市流动到资源更丰富的地方可以理解;有意思的是,竟然还有上海、北京这些教育资源丰富的城市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其他地方去读国际化学校。
这些为了孩子做“教育候鸟”的家长是怎么考虑的?
为了寻找答案,“爸爸真棒”采访到了两个家庭,他们的孩子目前都就读于上海华二昆山国际学校,但两人的情况却有所不同:
@Alex:3年级,家在上海,从一所英式的国际化双语学校转来以美式教育为特色的华二昆山,现在每天往返上海和昆山读书;
@Justin:5年级,1-4年级在连云港一所体制内学校就读,去年来华二昆山。
他们到底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
01 。
两个家庭的选择
“我愿意为孩子找到一个合适的好学校,去任何城市”,Alex妈妈快人快语地告诉笔者。作为一个一直在大型跨国公司担任市场和策略分析相关职务,工作环境非常国际化的人士,对自己想要给孩子找的学校非常明确:
一定是国际化的学校
希望孩子能拥有国际化视野,有能力去到世界各地工作学习,选择自由的人生;
一定是双语的学校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肯定会有天差地别的改变,对孩子的教育选择来说,我从没想过让他那么小就去国外或者纯国际学校,而是要让他在双语学校,把母语中文学好,保留中国文化根基,认同中国身份,这非常重要。”
一定要强调全人教育
希望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成为一个健康健全、有幸福感的人。
有了这几个原则,在孩子幼升小的时候,Alex妈妈走访了很多双语学校,最后选择了一所符合上述需求的杭州英式国际化学校;之后她接触到了当时即将创校的华二昆山,在向创校团队深入了解并考察了华二昆山的办学理念、课程和师资等情况之后,毅然决定将孩子从杭州转到昆山就读。
△上海华二昆山国际学校
Alex妈妈说,虽然现在每天从上海出发去学校需要早起床,但其实路上单程也就40-50分钟,比许多位于上海的学校还方便。更重要的是,孩子因为喜欢学校,甘之如饴。
从英式转向美式,妈妈最大的感觉是,孩子的天性更加得到释放,从一个内向的孩子变得能更为自信地表达自己,并且有很强的归属感。
“我有时候会开玩笑问他,每天上学路上这么久,很辛苦,是不是要转回上海读书,他总是一口回绝说不愿意走,他说非常喜欢学校,喜欢自己的老师,喜欢上课,喜欢体育锻炼,喜欢食堂的的饭菜……让我觉得他真是由衷地热爱华二昆山。”
和Alex从小就接受国际化教育不同,Justin的小学前四年是在连云港一所公立学校度过的。原本Justin妈妈想着,孩子可以通过公立教育打好扎实的基础,但慢慢地她发现,孩子的自我意志被越压越低。
“比如Justin特别喜欢三国演义这本书,对书中的人物有自己的看法,但学校考试却有标准答案,给他的人物分析打了个叉。孩子回来问我,妈妈你觉得我这样说是错的吗?我只能告诉他,妈妈觉得你分析得特别好,但考试还得按照学校要求走,他很迷惑。”
这样的情况多了,Justin妈妈觉得自己越来越无法自圆其说,到后来她发现孩子自己也会向标准答案上靠。
“我想,未来AI时代,什么职业都可能会被替代,唯一替代不了的是思想和个性,但之前的学校把两者都快磨没了,孩子被越压越低。”
所以从三年级开始,Justin妈妈就参加各种择校展,北京、上海、苏州等城市的学校她都看过,希望找到更符合自己理念的学校——不仅要培养孩子独立的思维方式,同时要兼顾中西文化融合。
在一次择校展上,她听到了华二昆山执行校长Carol Santos的分享,觉得很多想法非常一致,于是亲自来到学校考察,听了小学部邹菁校长的报告会,马上被圈。“就是这里了”,Justin妈妈最终决定陪伴孩子从连云港到昆山读书。
△华二昆山执行校长Carol Santos
这两个家庭转换城市也要加入的华二昆山学校,是近几年上海周边地区最红的学校之一。不仅吸引了江浙地区的学生,还有上海、北京甚至顶尖的美初美高的学生,都纷纷前来。
它的吸引人之处不仅在于和“华二”这个上海家喻户晓的名字的结合,更因为它:
由美国TOP 3顶尖美高Groton校长挂帅,完美复刻美国顶尖寄宿制学校模式;
原汁原味浸润式的英语课程+独特的iSTEAM-PBL课程+强大的中国文化课程,做到了完美的中西融合;
高达1:6的师生比,从小学就开始实现分层的个性化教育。
此前,“爸爸真棒”曾前往昆山探校,校园风格让我们感觉一下子“穿越”到了顶尖美国私校;“一人一张课表”的个性化教育理念,也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那么,孩子们在华二昆山真实的就读体验是怎样的?这两个孩子来到华二昆山遇到了怎样的挑战和机会?
△华二昆山的学生们
02 。
“在这里,我被看见了”
出人意料的是,两位妈妈在谈到孩子转学后最大的转变,不约而同提到了“人”的改变。
上学期刚从公立学校转学到华二昆山的Justin,因为课程衔接问题,曾经历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妈妈,我英文听不懂”,是他那时放学后经常沮丧地对妈妈说的话。
一段时间后,妈妈渐渐发现Justin有了不小的变化,不仅英文水平提高了,英文阅读、写作、数学都有了质的飞跃;而且心态更放松,每天去学校“走路都带蹦蹦跳跳的,带有轻松感”。
沟通时,孩子对妈妈说了一句话:“这里的校长很不一样”。原来,遇到问题后,Justin去找小学部的邹菁校长聊了几次天。这位有着20多年教育经验、曾在惠立、鼎石等著名学校都担任过管理者的校长耐心听Justin讲述自己的情况,给了他很多实用的建议和帮助。
△左:在学校里快乐的Justin;右:Justin一家
妈妈感叹,虽然她也一直安慰孩子“不要和别人比”,“要给自己一点时间”,但“收效甚微”。“家长的安慰有时孩子根本听不进去,但老师的鼓励一句可以顶十句,完全不一样。”
在华二昆山,学生们都知道,老师乃至校长,都不是“高高在上的领导”,和校长直接交流是孩子们的家常便饭。校长的办公室就在一楼二楼的转角处,一进教学楼就能看到,有任何事情,学生们都能溜达着进办公室和校长聊一下。
“孩子告诉我,他觉得校长特别愿意听他说话,而且能和校长直接交流,建立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让他觉得自己长大了。”Justin妈妈说。
而聊起Alex的转变,妈妈到现在还很感谢华二昆山的老师。在之前老师的评价中,Alex是一个不活跃、不善于表达的孩子,但这些“问题”在华二昆山老师的眼里,都变成了优点。
“在家长会上,我碰到的每个老师都给了Alex很高的评价,认为他专注、有秩序感,而且很热心、善良,这使我很感动。在这里,孩子的自信度有了很好的提升,这可能就是美式学校的特点——让孩子们的天性更加得到释放。”
更让Alex妈妈想不到的是,内向的Alex迅速在华二昆山找到了归属感,班里的老师和同学遇到什么问题,他都会默默提供帮助,组织活动、维持纪律,很有主动参与的意识。
用Alex和Justin妈妈的话来说,这些孩子的特质在华二昆山“被看见、被尊重”,这种感觉给了他们自信,仿佛点燃他们心里的小火苗。
就在本文即将推送的前一天,Alex妈妈惊喜地得知Alex刚在学校的春季校会上获得了Outstanding Artistic Progress Award(突出艺术进步奖)。“这个奖项的获得也再次应证了在华二昆山,孩子们被关心、被了解、被接纳,每个孩子都会有绽放自我的高光时刻。”
△左:Alex在练习马术;右:画画中的Alex
03 。
“让学校适应孩子,而不是孩子适应学校”
不仅如此,从细节上,学校也在帮助来自四面八方的学生尽快适应并取得进步。Justin妈妈说,很多课程都会根据孩子的程度分层进行个性化教学。
“因为从公立学校转来,Justin的英文不如其他一直在国际化学校的孩子,所以刚开始面临部分听不懂的情况,所以他的英文和英文数学都分在了B班,也就是进阶班,每天,老师会针对他的程度安排作业,不至于因为课程太难,而丧失学习的信心;也不至于因为太简单,觉得没有挑战性。”正是这样有针对性的学习,让Justin一学期以来如鱼得水,进步飞快。
一位从顶尖美初回流的家长也表示,因为孩子的中文水平比不上同年级的孩子,华二昆山的中文分级分班能让孩子从容地重拾中文,让不同程度的孩子有合适的课程上。
△华二昆山的学生课堂
在华二昆山,这样的个性化教学是由科学的分级测评(Placement Test)实现的,每一位学生都会在不同科目上进入三个不同的层级——初阶(Beginning)、进阶(Developing)、高阶(Advancing),可能有的学生会进入“英语高阶,语文高阶,数学初阶,科学进阶”的不同学习小组,真正实现“一人一课表”的状态。
这样的“分组”、“分层”不是分快班、慢班,而是针对不同学生的学术能力,给予每个学生“私人定制式”的学习提升方案;它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学生们的成长和进步灵活地变更学习小组。
正如邹菁校长所说,“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尊重每个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步伐,给他们信任,给他们尊重,给他们时间,这正是个性化教育的真谛。”
△华二昆山的冬季传统庆祝仪式
这样的个性化定制、分层教学,需要强大的资源和超低的师生比才能做到,而在华二昆山,1:1的中外教比例,和1:6的师生比,以及强大的师资团队——75%的中外教师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包括麻省理工、哥伦比亚、宾夕法尼亚、芝加哥、与浙江大学、华师大等海内外名校背景,平均8年以上的教学经验),为个性化的实施提供的强有力的保障。
华二昆山的管理团队由拥有20多年一流国际学校管理经验、来自中美澳的教育者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