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高考能取消一门课,你会选择哪一科?”
这个问题在前几年就出现在网络上,甚至一度成为热门话题。每年临近高考季时,这个问题都会被拉出来“遛一遛”,因此至今各部分答案的占比仍然有变动。
根据最开始的统计结果显示(可多选),有40%的人选择了语文;63%的人选择了物理;选择数学的人高达78%。得到的答案占比很一致。
面对这个结果有人提问:“怎么看待有70%以上的人支持高考不考数学?”
有一经典回复:“数学就是为了刷掉那70%的人。”
这一回答非常的扎心,而且时间越长对这句话的感触越深。数学学得好在很多领域都有分水岭的作用。就拿平时的数学成绩举例,二三十分的人比比皆是,120分以上的人也不在少数,形成了两种极端。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不在少数,大到城市的道路、桥梁设计,小到菜市场买菜。学数学本身需要非常缜密和批判的思维,体现的往往不仅是数学能力本身,而是理解能力或是学习技巧。能学好数学的人,学习能力不会差。
因此,高考用数学来筛人、形成区分,这点没有错。
其实,数学不是单独的一门学科,例如化学、物理、生物、地理等等都需要有数学做基础,就连看似最不搭边的语文有时也需要数学逻辑和数学思维。因此,学好数学、掌握数学思维很重要。
什么是数学思维?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近几年已经成为数学基础教育最核心、最重要的目的。
简单来说,数学思维的运用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便于找到数学背后的原理。从孩子3岁思维能力的发展开始,数学思维就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
首先分享几个孩子没有数学思维的典型表现:
查数能查到100,但是不会拿5双筷子;
在没有实物的情况下,不知道数字3和4,哪个大哪个小;
计算3+7=10会算,问:7+?=10就不会了。
从孩子3岁起,数学思维的锻炼就应该跟上了,打下良好的数学思维基础,孩子以后学数学会更容易。下面分享几个培养孩子数学思维的方法。
1、数学概念的认知
刚开始接触数字的孩子大多会死记硬背,因为不懂数字是一种计数工具,理解不了抽象的概念。
让孩子接触数字应配合实物,先拿出几块积木让孩子数数,把积木打乱之后再让孩子数,然后换不同类别的物品让孩子数数,数几次之后孩子会逐渐理解。
2、按不同维度分类
准备一堆图形或积木,让孩子按照大小、形状、颜色等维度进行分类。
3、空间方位的认知
用积木或其它物品的搭建,让孩子区分上下、左右、里外不同方位,锻炼孩子的空间感。
我认为数学思维的培养应该建立在游戏上。游戏不仅能中和数学的枯燥,还能让孩子主动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数学思维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