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陈凯歌曾带着妻子儿子——陈红和陈飞宇参加一档综艺节目。陈飞宇在节目里的表现,让网友纷纷夸赞,这孩子有规矩有家教。
例如,节目里陈飞宇推门进入一个房间时,发现父母正在交谈,此时他没有上前而是静静地站在门口等待父母谈完,等到父母谈完让他过去才上前。
或许有人会说过于做作,当然综艺节目少不了作秀的成分,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它在一定程度上提醒了我们,规矩之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想来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在高铁、飞机上被熊孩子的大喊大叫吵到苦不堪言、在电影院被熊孩子的乱踢的脚扰了兴致。
虽然遇到这种事情,我们表面上会说没关系,但内心总免不了吐槽一句:没规矩。
规矩是世界运行的基本法则
黑格尔曾说:“秩序是自由的第一条件,无视秩序、破坏规则的自由,不仅自取灭亡,也殃及他人。”
规矩之于人至关重要,一个从小被培养以良好规矩的孩子,一定会比一个没有规矩的孩子要走更少的弯路。
人在社会中生存,如果你无视规矩,终归是会被淘汰的。
没有规矩就等于告知周围的人:我是一个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伤害任何人的人,试问谁愿意接纳这样的人?
在生活这场盛大的竞技场里,你可以拼尽全力追寻成功胜利,但要遵守最起码的游戏规则。
家长应有培养孩子规则的意识
所谓规矩,通俗点说就是眼里有别人,很多家庭因为是独生,所以对孩子格外宠溺,导致孩子眼里只有自己,做事情从来只考虑自己的感受。
作家刘墉说过:“你舍不得给孩子立规矩,就会有人给孩子长教训。”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只给孩子爱的父母表面无私实则糊涂,往往会害了孩子。
教给孩子规矩,不是为了束缚,而是因为规矩是保护孩子踏入社会后少受伤害的铠甲,或许这才是真正的爱。
没有规矩的人通常自我中心思想比较严重,遇到任何事情会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完全置他人于不顾。
就像在共同场合大吵大闹的熊孩子,在他们的意识里是没有别人的。如果是在孩子的幼年阶段,这样的行为倒也不可怕。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
2-7岁的孩子倾向于从自己的角度看待事物和思考,儿童的自恋意识认为别人的思考方式应该与自己的思考方式完全一致。
因为此阶段的儿童,还没能力站在别人的角度,替他人思考问题。
但家长一定要有培养孩子规则的意识,孩子社会化的过程就是脱离这样思维模式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懂得引导帮助孩子建立适应社会的人格,并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在影视界,郭麒麟、陈飞宇都是教养的好例子。
如果一个孩子没有社会化的过程,那么走入社会的必将要吃很多苦头。
韩非子曰:“欲成方面圆而随其规矩,则万物之功形矣,而万物莫不有规矩,议言之土,计会规矩也。”
意思是说,如果想要画一个圆,必须要遵循其径长,任何事情成功都必须要有一定的基础,万物都有其道理和规矩,善于提倡言论的人,都是遵循事物应有之理的人。
培养需要恰如其分
虽然时代变化莫测,但很多事物的本质规律是不变的。在社会中生存,遵守规矩是基础,在规矩之上,个人可以自由随意发挥,一旦越矩则一定会被淘汰。
其实规矩远比它字面的意思要精深得多,一个懂规矩的人,不止是心中有原则,还得懂得洞察人性。
在人际交往中,他们懂得什么叫恰如其分,什么叫见好就收,也就是说这些人做事有分寸,和这样的人相处总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但在这里需要强调一点的是:
孩子的规则意识不应该是被强行添加的意志,而应该是在感受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的。
也就是说,在给孩子培养规则的时候,要有爱的流动,让孩子习得并且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思考。如果孩子的规则训练,缺乏爱的流动,在他内心规则就等于痛苦。
他之所以会遵守规则是因为害怕失去父母的庇佑,那么当有一天他不再需要父母的庇佑,打破规则,伤害他人的概率极大。
- The End -
参考资料:《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