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学园
今天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此前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儿童口罩等6类产品的消费提示。
其中和孩子们密切相关的有磁性玩具、儿童平衡车、儿童口罩这3样。
01
—
磁性玩具
可能误吞导致窒息。
育学园提示:
美国儿科学会曾发布不要在家里存放高性能磁力组玩具的公告,比如磁力珠。
磁力珠吸力非常大,如果不小心被吞咽,它们会穿过人体组织互相吸在一起,而牵拉的力量足够导致胃肠道穿孔或阻塞。
02
—
儿童平衡车
认准CCC标志,注意佩戴头盔。
育学园提示:
目前还没有制定专门针对儿童平衡车的国家标准,所以市面上很多产品的质量层次不齐,需要大家注意甄别。
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节目报道,长三角消保委联盟抽检的30款产品中,有9款含增塑剂,最大值超出了国家标准要求的300多倍!
如果车体上的增塑剂被孩子触摸、舔食,长期不断在体内累计,可能引发一系列疾病,甚至致癌。
还有不少儿童平衡车存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活动间隙,容易产生儿童手指挤压、剪切风险。
如果平衡车的气嘴帽、小螺丝能被轻易拆卸,还可能被孩子误吞。
所以,大家在选购时,一定要多加留心。
03
—
儿童口罩
婴儿佩戴儿童口罩可能存在窒息风险。
疫情防控常态化,孩子出行也需要佩戴口罩,但并不是所有儿童口罩都适合婴儿。
育学园提示:
1岁以下的孩子如果不配合戴口罩的话,可以适当遮盖头面部,同时一定要密切观察孩子的反应。
1~3岁的幼儿选择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即可,N95口罩的透气性比较差,不适合给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用。
3岁以上的孩子,可以选择儿童专用的N95口罩或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
04
—
历年曝光
除了以上3类产品,历年315中曝光的部分母婴产品,也在这里提示大家避坑。
洞洞鞋:
孩子穿洞洞鞋乘电梯时,洞洞鞋如果卷入扶梯,很容易发生事故。
激光笔:
绝大多数的激光伤害事件都发生在儿童身上,伤害的主要部位在眼睛和皮肤。
儿童酱油:
市场上的“婴幼儿/儿童酱油”,大多是一些厂家用“健康低钠”的噱头来赚高额利润。
儿童酱油既不健康,也不应该给儿童用。
05
—
揭秘无良母婴店的洗脑套路
除了以上提到的儿童用品之外,日常我们在母婴店消费的时候,还会遭受各种套路洗礼。
为了更好地维护大家的消费者权益,今天我们也来把母婴店里的常见的套路一一击破。
回想一下母婴店里售货员们的洗脑话术,充满了过来人的“真诚”指导——
“别听医生的,医生都是骗人的。”
“我家孩子也用这个,效果特别好,我还能骗你嘛?”
“你家孩子是不是总是挑食?夜里还闹腾睡不好?肯定是缺钙/锌了!”
此话一出,套路就此开始上演。
套路一
钙铁锌微量元素,宝宝全都缺!
很多人在母婴店上的“第一课”,就让人惊恐地发现,几乎没有一个宝宝是正常的、健康的。
母婴店导购似乎都有一副火眼金睛:
孩子枕秃——缺钙;
孩子偏瘦——缺锌;
孩子皮肤白——缺铁;
孩子手上起倒刺——缺维生素
怎么办?
从出生十几天到几个月、几岁,钙铁锌硒维生素必须全部安排上。
有的家长说,有些母婴店还给宝宝做了微量元素检查,出了化验单,明明白白写着孩子缺XX。
而早在2013年,国家卫计委就已经下发通知,对于儿童微量元素检测做出了指导和建议。
文件的态度很明确:微量元素检测不宜作为常规体检项目。
连医院的用指尖血化验微量元素都不靠谱,母婴店这种检查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真相是:
孩子有枕秃——那多半是孩子在枕头上蹭的,等孩子会坐后就会好转;
孩子偏瘦——定期检测宝宝的生长曲线,如果处于正常范围内,就不要担心;
孩子皮肤偏白——肤色很大程度上和遗传有关,缺铁的症状可不仅是肤色偏白这一个症状;
孩子手上起倒刺——这也和遗传以及皮肤干燥有关,和缺维生素没啥关系。
除了维生素D可以终生补充,如果宝宝饮食正常,生长曲线处于正常范围内,钙铁锌维生素和DHA等营养品基本不用额外添加。
如果大家还是不放心,应该带宝宝去医院检查,而不是盲目听信母婴店的一面之词。
套路二
母乳没有奶粉和羊奶粉有营养!
有些导购最爱问的一句话就是:“宝宝多大了?”
只要一听到宝宝大于6个月,马上说:“该给孩子吃奶粉了,母乳营养早就跟不上了!”
除了忽悠母乳妈妈,配方粉喂养的家庭也不能被放过:
“羊奶粉更有营养!”
“不能总吃一种奶粉,要经常更换不同品牌!”
还有一些母婴店,会夸大固体饮料的功效,还特别针对过敏体质的宝宝,真是防不胜防。
真相是:
母乳是宝宝6月龄内最理想的食物。
世界卫生组织(WHO)明确建议,最好能保证宝宝出生后的前6个月纯母乳喂养,6个月之后逐步添加辅食,并尽量保持母乳喂养直到2岁或更久。
以羊奶和牛奶为基础的婴幼儿配方粉,营养成分上基本没有很大差别。
频繁给宝宝更换奶粉不仅不会获得更多的营养,反而可能因为不同奶粉在口感上的细微差别,导致宝宝因为味道改变而厌奶。
套路三
宝宝专用食品了解一下!
“儿童酱油、宝宝肉松、宝宝果汁、宝宝奶糖……宝宝就应该吃儿童食物。”
某韩国品牌儿童酱油VS某国产品牌生抽
真相是:
很多情况下,所谓的 “儿童食物”很可能只是一种促销的营销手段,其中的钠含量、糖含量和添加剂的含量也并不少。
还有的儿童食品中,还可能还含有有害物质,所以一定要关注配料表。
套路四
床围、学步车,带娃神器来一套!
“买了婴儿床,怎么能不买床围呢?碰到头该多疼啊!”
“给宝宝用学步车多方便!把孩子往里面一放,不用操心孩子摔倒,还能帮助宝宝学走路!”
真相是:
床围和学步车根本不是带娃神器!
首先,床围会增加小宝宝发生窒息的风险!
据美国儿科学会称:没有证据表明婴儿床围对婴儿能够起到保护作用,而当婴儿卷入一些可能阻碍他们呼吸的物体时,他们可能因为缺乏活动技巧或者缺乏力量而无法扭头摆脱,从而存在被勒住,被压迫而导致窒息的潜在危险。
其次,学步车也不能给孩子用!
美国儿科学会强烈建议不应该使用婴儿学步车,宝宝在学步车里踮着脚,容易导致O形腿。
而且宝宝在学步车里稍微一使劲就能滑出去比较远的距离,容易出现意外事故。
最后,把下面这套防忽悠经典话术送给大家:
我是学医的。
我吓大毕业的。
没钱,不买。
谢谢,我再看看。
育学园提示
了解了这些儿童产品可能存在的危险和母婴店的销售套路,希望大家可以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选择,避免盲目消费。
最关键还是要心里有数,清楚什么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不要单纯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买单,也避免只看价格却忽视质量。
虽然母婴行业是爱心行业,但行内人未必人人富有爱心。
我们对孩子的关心,不能随意被这些人利用。
你有没有无意间在购买母婴用品时踩坑呢?
你还知道哪些母婴店的销售套路呢?
留言里聊聊吧!
参考文献:
新浪育儿2020年3.15特别策划专题:盘点3.15晚会曝光的母婴产品 这些“坑”别再往里跳!
图源:网络及@央视新闻
再看看这些也许对你有帮助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