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死了,困死了。”
……
“哎,不说了,我要去睡会儿。”
闺蜜在群里聊天的次数变得越来越少,到现在基本上,大家都习惯了她在群里的冒泡模式,基本就是以上两句。
闺蜜儿子现在2个月,用闺蜜的话说,她正遭遇“暗无天日”的折磨中,儿子频繁夜醒,一醒就很难哄睡。从喂夜奶到哄睡,一次一个半小时,等她睡没到半小时。嘿,儿子又醒了,导致她睡眠严重不足,快熬不住了。
对此,闺蜜问我,你当初咋过来的?
闺蜜的情况,我想大多妈妈都经历过,我也是其中的一员。只是,在我焦急不已的时候,我家宝却给我带来了从天而降的惊喜,什么都没做,人家自己就把整觉睡起来了。
“睡渣”娃到底会让妈妈累成啥样
在哄睡这件事上,我一开始还真不在乎,因为我家宝刚出生那会,属于“睡神”级别。早上9点左右,为了给她喂奶,全家总动员搞她半小时,她都能酣睡依旧。
那时我,心中一直偷偷窃喜,“哇撒,我家宝好,能吃还能睡。”然而,这种惊喜从我出月子回家住之后,情况发生了巨变。我也陷入了闺蜜那种状态。
我记得很清楚,我家娃从50天左右睡眠变差,直到她4个半月后转好,用流行的术语来说就是,“从低需求宝宝”变为了“高需求宝宝”。
什么抱睡、奶睡、摇睡等,不管什么手段,只要能这个“小祖宗”晚上能安睡一小时,让我这老母亲能休息一会儿,我就感恩戴德了。
那时,宝夜里固定醒来要两三次。最难熬的是晚上凌晨一两点,喂完奶后宝想睡又睡不下去,不断揉眼睛哇哇哭,我抱着娃来回在卧室里走动,走了十多二十分钟后,宝宝终于睡了。
因为高需求,我得从慢慢走逐步过渡到站、坐,然后再将自己的腿缓缓地抬到大床,再将身子倾斜靠在床头,慢慢闭上双眼小眯一会儿。距离我一臂之遥的婴儿床对我而言宛如相隔万里,是水中月、海上花。
这样一个小时以后,我才能把她放到小床,然后我躺下伸腰睡半小时,再起来进行如上步骤。所以,这种状态下,真的别问妈妈们,生完娃为何脾气变大了,换你你来试试。
为了哄睡,我还在网上买了“哄睡神器”,那种自带音乐的电动摇椅,但我家宝也没有好喜欢,它对我唯一的用处就是能够稍微释放一下双臂。
盘一盘有哪些号称神奇的睡眠大法
那段时间,我为了找到一个“哄睡秘籍”,可谓是翻烂了书本,也逛遍了各种育儿APP的论坛,也尝试过很多宝妈们提供的“成功经验”……那种求学精神,如果拿来做一篇论文答辩,我想导师肯定会给过。
结果呢?三个字——然并卵。
同时,看完很多睡眠大法后,明白专家们也是分派站队的,较为流行的有四种睡眠大法。
哭声免疫法
哭泣的孩子
代表人物马克·维斯布朗,美国临床医师协会成员、西北大学小儿科芬堡医学院儿科教授,拥有35年的临床经验。
他写的《婴幼儿睡眠圣经》中就是讲这个方法。
这本书第二章十六小节的标题是《三种帮助孩子改善睡眠的方法:不让孩子哭、哭哭也罢、想哭就哭吧》章节末尾写到:“不管怎样,家长们主要应当做到:在晚上尽量少关注孩子;晚上最多喂两次奶;无论孩子哭的时间长还是短,都尽可能不要理会他;如此这样坚持四五个晚上。”
书里还提到,“夜里让宝宝哭着而不去照料他,可能是父母最难做到的一件事情。”以及“当父母进行睡眠训练的时候,婴儿在晚上的哭闹肯定会暂时性加剧。当你的宝宝哭声变得刺耳的时候,我的意见是‘一次耗尽’与‘逐步耗尽’相比,哭闹的总量会少一些,因为前者可以更快奇效。”
同时,书中举了一个例子——“狠心”让阿瑞斯哭解决了他的睡眠问题。有意思的是,例子中的妈妈表示试过了夜间亲密育儿法但是并没有什么用,才想到用哭泣免疫法的。
夜间亲密育儿法
大人宝宝依偎在一起睡
代表人物威廉·西尔斯,医学博士,美国儿科学会会员,全美最知名的儿科医生之一。儿科从医经历近40年,受训于哈佛大学医学院儿科诊所。
在他著作的《西尔斯亲密育儿法百科》中表示,夜间亲密育儿法有两个基本要素是:白天调整与缓和宝宝的脾气;夜里和宝宝一起睡。书中强调,不要强迫宝宝睡觉,睡眠不是你强迫他进入的状态,必须让宝宝自己自然地入睡。然后列举了,背着宝宝入睡、一边吃奶一边入睡、由爸爸来哄着入睡,推荐颈部依偎法、和宝宝依偎在一起、慢慢地晃着他入睡,以及借助工具,用汽车哄睡和机械式安抚等。
对于“哭泣免疫法”,西尔斯在书中也不断强调不可行,认为这种方法铁石心肠。
我们来看看怎么说:
自从育儿书进入宝宝卧室的那天起,就不停地有“睡眠训练师”声称自己发现了神奇的方法,可以使婴儿轻易地入睡。但是这些所谓的“神奇方法”无非是对“让宝宝哭,放着不管”这一老方法的新包装而已,很少涉及宝宝不睡的真正原因。所以,你要小心了,不要轻易采用别人的方法来对待自己的孩子。同时,书中表示,这些撒手不管的方法除了减弱你与宝宝之间的亲密联系,还能有什么效果呢?
好吧,两位美国儿科界的专家在书中隔空打架,互相抨击对方的做法不靠谱。也增加了我们普通父母的判断难度。
那我们还有其他方法么?有的!
介于两种方法之间的还有这样一种在我眼中的中立做法,名叫“抱起放下法”。
抱起放下法
小土大橙子书中列举的不睡原因
代表人物是特蕾西·霍格,是有近30年育儿经验,世界闻名的实战型育儿专家,以“宝宝耳语专家”享誉全球,与前两位不同,这位是从护士进阶成育儿大拿,著作《实用程序育儿法》。
不过,鉴于目前大家可能查阅电子版不方便(我知道肯定有小伙伴想看这些书),一个由小土大橙子写的《婴幼儿睡眠全书:小土教你守护安睡宝贝》书中对特雷西的内容有较多引用。
书中写到:
如果有困的迹象,就开始哄宝宝睡觉,轻轻和宝宝说说话,拍他后背,在宝宝没有睡着之前,已经平静下来时,把他轻轻放在床上,如果宝宝放下开始像说话一样咿咿呀呀,甚至声音中比较烦躁痛苦,用拍拍、白噪声等安抚的方式来缓解。
如果情绪失控,哭得太厉害,可以抱起他,安抚情绪,哭泣缓解或者不哭了即可尝试放下。不要用等宝宝在手上睡踏实了再放下。
其实,这也算是“哭泣免疫法”的一种,与“一步耗尽”相比这算是“逐步耗尽”。这个方法在各个育儿AAP面特别流行,很多宝妈高兴地在里面分享如何利用它,让宝宝好眠。不过,我怀疑是不是因为大家从手机上看内容方便,所以让这个方法流传很广,毕竟“小土大橙子”还有个同名微信公众号。
法伯睡眠法
循序渐进法的时间列表
代表人物理查德•法伯,哈佛医学院神经内科副教授教授、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儿科睡眠疾病中心主任,结合大量的临床实例经验,写了这本《法伯睡眠宝典》。
这本书提到一个做法“循序渐进法”。不过,整体而言,这个做法其实也算是“哭泣免疫法”中的变异做法。
书中以一个贝茨小朋友举例,十个月大依然还是要反复醒来。书中对贝茨的做法如下:
每天晚上贝茨入睡时以及半夜醒来后,家长都不能去贝茨的房间,我们希望能让她独自入睡。一开始贝茨会哭闹,家长就放任她哭闹一段时间,然后走进贝茨的房间,停留一小会儿,在她还清醒时就离开房间。如果家长离开后贝茨再次哭闹,就再放任她哭一会儿,然后再次进入房间,逗留一会儿,仍旧是在她清醒时离开。如此反复,直到贝茨哭闹的时间逐渐延长,比如第一天放任她哭闹5分钟,第二天就变成10分钟,第三天就变成15分钟。
想让宝宝睡,更看重宝宝需求
可是,即便了解了这么多,我都没有在那段特殊时期,做到让我家宝宝顺利学会自主入睡。
可是,当我向朋友抱怨宝宝难以入睡时,作为过来人的她对我只说了三个字,“太紧张”,朋友表示,其实每个孩子都不一样,育儿不能太教条。
后来,我尝试放松自己的心情,去观察宝宝,以一种满足她需求的方式,给予她爱意。察觉到她出现困意的信号,揉眼睛这些举动之后,我就开始让家里环境变得相对安静与黑暗。让她在自己的小床上各种翻着玩,我就在黑暗中默默地陪伴着她。
渐渐地,她从不喜欢在小床上玩到愿意在小床上玩然后进阶到能自主入睡,入睡时间也从此前耗时半小时慢慢缩短到十来分钟,并日渐睡满整夜。
如今,回过头再看我此前那段时间的经历,其实我走了弯路。
一、过于看重育儿技巧
正因为朋友所说,我虽然为了在让宝宝好眠这件事上过于死磕,严肃认真地却学习众多的育儿理论,但却将自己搞得情绪紧张。
同时,不断尝试哄睡大法,不断和宝宝做斗争,搞得两人筋疲力尽,也让宝对睡眠抗拒。
因为,即使大人你让他在没有睡意的时候睡觉,也觉得强人所难。
二、关注自己忽视宝宝的需求
起初,我看育儿书籍时,就有一种急迫心理,跳过分析只看结论,也就是只看做法。看似,我看了很多书吸收了不同的育儿理念,实际上都是出于我的需求去翻答案。
就好比,我们小时候做暑假作业时,临到开学前为了偷懒做题时就直接翻到答案处,将所有的正确答案填进框里,抄完答案之后,你问我从暑假作业里学到东西了吗?答案当然是没有。
我忽略了解题步骤,忽略了宝宝哭闹的真正需求。
正如郝景芳在回忆自己带二宝的情景后说,我们所有走过的弯路,都可以归结为:对孩子自身不够了解,只想学一些“好父母”的技巧。可实际上,不了解孩子,不可能了解如何做好父母。
欢迎关注,曼陀说育儿,以史为鉴,以科学为本,育儿路上的那些坑,我们一起面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