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如果可以选女儿,齐明月和李尖尖你愿意选哪一个?

最近热搜被《以家人之名》刷了屏,没时间追剧的我,靠偶尔刷微博仿佛追完了全剧。

爱情线咱们就不聊了,聊点关于孩子的事,我突然有一个想法:如果可以选女儿,《以家人之名》中的齐明月和李尖尖你愿意选哪一个?

齐明月和李尖尖是高中同学兼闺蜜。不同的是齐明月不仅是学霸还是班长,从小就成绩优异、懂事、乖巧、听话,而且父母健在,家庭条件优越,妥妥地“别人家孩子”。

而李尖尖不仅年幼丧母,学习还总是垫底,时不时还爱耍个小脾气!齐明月的妈妈常常为此不允许女儿和她在一起。

看到这你一定想说,那还用想吗,当然是选齐明月啊,谁不想有个这样的孩子。

但到后来你会发现,齐明月虽然各方面都很好,但是无论什么时候她都是自卑的,非常不自信、没有主见。哪怕是吃个冰淇淋都不知道选什么口味;遇到事情,不知道怎么解决;被同学欺负时,不是委曲求全就是生闷气。

反倒是李尖尖活成了人人羡慕的样子,阳光而又真实,爱哭爱笑还有点小任性,但她却更自在,也更快乐。她虽然成绩不好,却把自己的爱好、特长发挥到了极致,而且频频获奖。

看到这里,恐怕我们的想法又转变了。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希望收获一个李尖尖式的孩子,却做着施行着齐明月妈妈式的养育思路。

强势的父母养不出心理健康的孩子

齐明月之所以如此,跟她的妈妈有着直接的关系。

齐明月的妈妈非常强势,总是事无巨细地控制和干涉她:交友上,只能跟学习好的玩,不能成绩差的交朋友;

学习上,只有第一才算优秀,虽然齐明月成绩已经不错,却仍然被说是“万年老二”,成绩稍有下滑就被安排满满的补习班;

生活上更甚。选衣服时,齐明月拿白色,妈妈就说:不爱干净还穿白色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齐明月拿黑色,妈妈又说年轻人要穿的鲜亮点,黑色不适合你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终齐明月妥协,选择了妈妈推荐的粉色时,还是被否定了:跟你爸一模一样,一点主见都没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她妈妈那里,齐明月做什么都是错的,永远做不好。甚至早已经为齐明月计划好了日后的专业和职业,根本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

而这一切还要美其名曰:父母都是过来人,我们是为你好……

但说实话,孩子真的为此“好”了吗?并没有!虽然齐明月被妈妈打造成了“乖乖女”,但她却成为了一个唯唯诺诺、毫无主见的人。

明明是阳光少年,却总是低头哈腰;明明很优秀,却总是很自卑:“我真的什么也做不好,我真的很容易犯错。”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对孩子,我们是否也这样强势或这样事无巨细过?

在许多父母的眼中,孩子永远是孩子,“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认为孩子总会做错,所以需要把对的告诉他,把一切都安排的明明白白,让孩子少走弯路。

但其实,这完全就是在剥夺孩子成长的权利。动画短片《做乖孩子的代价》中的一段话,非常值得深思:

好孩子常常因为过于言听计从,而拥有某些不为人知的痛苦,他们的未来也因此受到一些影响。

好孩子并不完美,因为他们生来有一种怪癖:他们只想做个好孩子,他们的优秀是被迫无奈之举,听话懂事变成了日常规律,他们没有选择的余地。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样的孩子虽然习惯顺从,但内心却是痛苦的,除了容易自卑、没主见外,还更容易出现生活掌控力低,自我调节能力、社交能力差等问题。

性子温和一些的往往会逆来顺受;性子刚烈一些的则容易走极端,因接受不了父母掌控而跳楼、跳河的事件可以说不胜枚举。

理解和肯定才是真正的“为你好”

有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未受到任何赞赏与激励时,自身能力仅能发挥出20%~30%,而在赞赏与激励之下,却能发挥出60%~80%。

剧中和齐明月形成鲜明对比的李尖尖,就是一个例子。虽然她的学习成绩极差,在班里始终倒数,但是,她却在自己热爱的木雕方面表现出了卓越的天赋,靠着网上找来的视频自学,竟在木雕大赛上获了金奖。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正是取决于李尖尖爸爸不同于齐明月妈妈的教育方式。

李尖尖的两个哥哥,一个全年级第一,一个名列前茅,在如此明显的对比下,爸爸却看得很通透,从不拿成绩说事,只是鼓励尖尖尽力就好,不刻意强求,非常支持尖尖的爱好。

每当尖尖获得了荣誉,不管大小,爸爸都会在面馆门口拉上85折的横幅。他从不吝啬自己的夸奖,总是给予百分百的肯定和鼓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才是真正的为孩子好。也正是因为爸爸的理解和支持,李尖尖才越来越乐观、自信、积极,并且收获了自己热爱的事业。

这让我想起了前段事件火爆全网、曾经倒数第一最后考上清华的赵启琛。可以说,这是我见过的最大翻转了,简直就像电视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高一时的赵启琛常常考班里倒数第一,可高考时却以全校第二的成绩被清华录取。被采访时说到之前的成绩他显得很不好意思,但一谈到父母,眼里就充满了光,言语之间也充满了感恩

原来,刚上高中时,赵启琛非常不适应,在节奏快的班级里压力极大,成绩也一直倒数,所以住校的那段时间他一直失眠。

后来实在无法忍受,就对母亲说了不想住校的想法,他的母亲没有反对,也没有让他继续忍,而是帮孩子办了走读手续,每天陪在孩子的身边。

她说:我就想着每天陪陪他,在学习上,我帮不上什么忙,就只能一直宽慰孩子,一天天就这样过去了。

是啊,听上去多么简单而平常,却包含着对孩子极大的理解和爱。说到母亲的支持,赵启琛哽咽了:我妈从不因成绩不理想而责骂我,只会在我迷茫失落的时候,不断地鼓励我,支持我。

我很感谢我的父母,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从班级的倒数第一到全校的正数第二,到被清华录取,赵启琛的成绩不是被安排来的,不是被否定、激将来的,而是被理解和肯定来的。

你给予的放权,是不是“假尊重”?

很多父母可能会说,我可没有齐明月妈妈那么强的控制欲,我是很尊重孩子选择的。果真如此吗?

头开学带CC去理发,刚好一位妈妈也和即将上大学的女儿去做头发。下面是她们的对话:

女儿:妈,我想把头发剪短,感觉会很飒~

妈妈:剪短了就缺少少女气息了,跟个大妈似的!

女儿:那我染个颜色吧?看上去会比较洋气~

妈妈:染头发感觉不是好人家的孩子,不三不四的感觉!

女儿:那烫个卷好了!

妈妈:烫卷就新鲜那几天,等一长出来会难看好几个月!

女儿:……

说真的,这种情况实在太常见了,这就是赤裸裸的假尊重,假放权。很多人愿意出让一部分控制权的前提是,你的决定得在我的预期范围内。当答案和我们预想的不一致时,就会为了拒绝孩子的要求,循循善诱的让孩子遵循我们的决定。

如果你仔细留意和孩子之间的日常对话,你就会发现这种问题普遍存在。最终结果往往还是“你想要的结果”,孩子只能“听话”。

这种“battle半天最后还不是要听你的”产生的无力感,会让孩子感觉假意的尊重比不尊重更可怕。

有人可能会说,不然怎么办?难道明知道是坑,眼瞅着娃往里跳吗?阻止娃跳坑的方式有很多种,“打着爱的旗号控制”绝对是最糟糕的一种。

最好的方式,是给她建议,但是不替她做决定。与其想方设法把孩子往坑外引,不如明白地告诉她:这是个坑,你自己选择跳不跳。

CC也经常做一些大人看不过去的决定,有些,明知是错。幼儿园小班老师为了方便如厕,让每天都穿简单的裤子,她偏偏要穿外面带一层纱的打底裤。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便告知她,这个不适合上学穿,幼儿园是蹲便,这个纱需要缕到前面再脱裤子,很不方便。她一意孤行不肯听,那好,你便自己试试。

第二天穿了去,放学一见到我就冲过来,不好意思的跟我说,“妈妈,我没缕好,不小心沾到尿了。”

之后,她自己便明白了,选穿着除了凭喜欢还要看场合,也明白了,父母的建议有时候值得一听,如此,今后她对大人的意见才会更尊重。

相反,如果以各种理由拒绝,虽然可以避免一时,但以后类似的情况每次大人都要苦口婆心的劝。

而孩子没有自己尝到后果,也不会单凭父母的劝说就心甘情愿地服气,反而容易对父母的处处控制心生抵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其实,父母控制的并不是孩子,而是那颗放不下的心,那个强势、永远认为自己对的想法。

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中曾提到:生命的价值在于选择,但做父母的经常忘记这一点,他们不让孩子去做选择,总是忍不住替孩子做选择。

养CC这几年,我总结了一条经验,除了安全与原则,没有什么是不能放手的。就算错,孩子也有尝试的权利,孩子越小,试错的成本越低,小时候拿裤子、鞋子种种小事试过错、吃过亏,长大后才不会随意拿学习、前程试错。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忍住和接纳,这个过程并不容易,但是一定要去克服。忍住否定,忍住替孩子做决定,把自由和选择权还给孩子。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真正接纳,接纳他们的犯错、接纳他们的不完美、接纳他们最本真的样子。

C妈说:

孩子虽然年龄小,但他们同样是独立的个体,也只有在健康的环境下成长,他们才能拥有健全的人格,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诗人海桑在给孩子的诗中这样写到:你不是我的希望,不是的,你是你自己的希望。你可以做一个全新的梦,那梦里不必有我。有远见和智慧的父母对孩子不是控制,不是否定,而是懂得支持与放手。愿我们,都能有这样的豁达。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