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女儿的最大保护,是教她擦亮眼睛,别被渣男忽悠

最近的福原爱离婚传闻,以及前段时间传出的名校毕业女记者远嫁高原结果被丈夫家暴事件,让我十分感慨,忍不住说点什么。

如果问我作为养了两个女儿的老母亲,内心深处最大的恐惧是什么?

答案是我害怕自己十几年悉心培养出来的闺女一个不慎遇到了渣男,被渣男毁了后半生。

所以,虽然女儿们都还小,我却已经忍不住思考,如何从小从教育着手,帮助女儿树立健康的择偶观、婚姻观,在选择对象时能擦亮眼睛,避免掉坑里。

这种教育属于价值观教育的一部分,真的要从小开始灌输,细水长流地影响孩子。

如果等孩子长大了三观已经形成了,发现她找了不对劲的对象之后才去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听不进去不说,还可能因为父母的反对而故意做出叛逆的选择。

此处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例子就是上海小学老师被丈夫谋杀藏冰柜3个月一案。女方从小是乖乖女,家境好,人长得漂亮,有体面工作,却找了个没钱没学历、没正经职业,空有一张好看的脸、擅长花言巧语的小混混结婚。这里面很难说没有叛逆的成分。

女方父母当初不是没有反对,但最后为了尊重女儿,妥协了,结果肠子都悔青了。

这个问题的难点就在于,父母不干涉吧,那是眼睁睁看着女儿往火坑里跳;干涉吧,孩子不一定听得进去。再说了,我们也不能保证每一次干涉都一定正确,万一错打鸳鸯了呢?

父母又没和男方谈恋爱,无法全面了解男方,最终和谁结婚还是需要当事人自己做出判断。因此,保护孩子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教给她判断力,使她具备做出明智选择的能力。

其实不管是择偶,还是择友,很多筛选标准都是相通的,父母通过平时与孩子的交流把这些标准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长大了不至于做出太离谱的选择。下面就说说我自己在择偶/择友方面教育女儿的思路:

选择人品过硬的人

人品是我认为第一重要的择偶标准。看一个男人好不好,不要看他对你好不好,而要看他对他周围的人好不好。

为什么?因为恋爱期间对你的好是可以装出来的。

福原爱说,她在恋爱期间说想喝奶茶,江宏杰立马为她把所有奶茶店的奶茶全都买下来,二十几种口味随便她喝。

而结婚怀孕后她说想要喝两种口味的果汁,江宏杰却只给她买了一种,并说先喝完这杯再去买另一杯。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婚前婚后判若两人啊!

所以,不要轻易被婚前男方的殷勤行为所感动,越夸张的行为越不可靠。

要看一看他如何对待他的父母和手足,如何对待他的朋友同事,甚至如何对待陌生人和动物。从一个人与别人相处的长期行为,更能判断他的人品。

如果一个男人对你很好,但是对别人不好,千万别觉得自己很特别。这种好很危险很靠不住,是只有在他爱你的时候才有的。万一不爱了呢?万一离婚了呢?

俗话说分手见人品

人品好的就算不爱了离婚了,也会惦念你曾经的好,为你和孩子的未来着想,在财产分割和抚养费方面承担应有的责任,还能和你继续和平相处,共同抚养孩子。

要是个人渣呢,搞不好让你净身出户。更有甚者,冷血到连亲生孩子都不认了,比如宋丹丹的那个前夫英达。

我经常问马克思:“你可以保证永远不离开我吗?” 女人嘛,都喜欢听承诺,哪怕明知道是空头承诺。

马克思却总是一本正经地对我说:“谁也不能保证这一点,你自己也不能保证。我觉得两个人如果没有爱了,就没必要强行在一起。”

这家伙总是那么诚实!我听了当然失望,但是又找不到语言反驳他。

接着他又解释了一句:“不过就算分开,我们也还是家人啊,我还是会照顾你,你需要帮忙的时候我肯定在,不会不管你的,更不应该互相伤害。

所以说,不论两人能不能白头偕老,哪怕是为了离婚好看,都应该选择与善良正直的人结婚。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爱是互相成全

读研究生时,有段时间我经常和一个女同学约着一起去游泳。有天她突然说她不能游了,一问为什么,答案竟是因为她刚刚交的男朋友不喜欢她去游泳池,不想让别的男生看到她穿泳衣的样子。

更令我咋舌的是,这位同学在跟我说这些的时候,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在抱怨,实际上却流露着沾沾自喜的自豪感。

当我表示马克思(当时还只是我男朋友)从来不会限制我活动时,她居然表现出一丝优越感,好像男朋友限制得越多,才意味着越在乎。

真正健康的两性关系肯定不是这样。不让女方跟其他男生有正常的社交接触,不让女方穿自己喜欢穿的衣服,参加想参加的活动,这不是爱,这分明是占有,是控制

事实上,那个女同学自从和她男朋友在一起后,不仅不再游泳了,渐渐的连社交活动也一一拒绝,每一个活动她男朋友都能找到不让她参加的理由,最后发展到与大家隔绝,男朋友就是她的全部世界。

小时候缺爱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把这种占有欲、控制欲混淆为爱,这其实是PUA的常见手段:

第一步就是让你孤立于其他人,完全依赖他;然后找你的茬,使劲贬低你的价值,让你觉得自己不配得到爱,他的爱已经是世界对你最大的怜悯,不能再奢求更多。

每每一想到北大女生包丽被男朋友PUA到自杀,我就替她父母感到万分心痛!可见选男友有没有眼光这事,跟智商、学历都没有直接关系,更重要的是对爱的认知,是从小接受的爱的教育。

为了保护孩子不被PUA,作为父母我们更应该让孩子从小知道真正的爱,健康的爱是怎样的。

爱是成全你成为想成为的人,爱是支持你做你喜欢的事,爱是尊重,是界限,是信任,欣赏你的好,包容你的不足,让你变得更加自信,更爱自己。

如果和一个人在一起,你自我感觉更好,更有价值了,那至少大方向是对的;如果对方经常让你感到自卑,觉得自己永远都不够好,那么应该提高警惕,及时远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一致的三观

既然决定结婚,初衷肯定是希望能过一辈子的。然而,日复一日的柴米油盐光靠爱情不足以维持几十年,这更需要两人对人生目标和生活方式有相对一致的偏好和预期。

用大白话讲,就是两个人要性格合适,要有共同语言共同目标,能像朋友一样聊到一块去,疫情期间天天宅在家大眼瞪小眼也不会枯燥无趣。

两个人在一起一定是需要磨合的,但是能磨合的都是些无伤大雅的小事,有些原则性的东西没法妥协,也许短期内可以将就,但是长期下来会非常痛苦,不要高估自己的忍受力。

在恋爱期间就应该多聊聊三观,对社会事件的看法,对人的看法,喜欢看的书、电影、电视节目都能侧面反映一个人的价值观和品位;

我对马克思产生的第一好印象来源于他对电影的选择,之前写过,我们俩相识于荷兰,都是外国交换生。

我俩第一次约会他选了《遗愿清单》这部电影,之后又在他的推荐下一起看了《不朽的园丁》(Constant Gardener)、《血钻》(Blood Diamond)、《告密者》(Whistleblower)、《末代独裁》(The Last King of Scottland)、《启示》(Apocalypto)等等很多好电影,从电影题材选择上我就能看出我们俩有着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相近的三观和品位。

此外,对未来的职业发展计划、在哪里居住,以及将来要不要小孩,要几个,如何教育小孩等等这些属于人生规划范畴的大事,也应该在婚前就了解清楚对方的想法。若无法在原则上达成一致,需要三思而后行,婚后可能发展为无法调和的矛盾。

一起出去旅行是了解对方生活习性的好途径,还可以和对方的朋友们一起出游聚会,或者让男方参加你自己家人朋友的聚会,从社交互动中观察你们俩是否适合生活在一起。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了解对方的家庭成员和朋友圈

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其他家庭成员也会影响婚姻质量,嫁入一个和谐的家庭关系非常重要。

婚前多和男方的家人相处,了解他们的相处模式。如果觉察到任何让你不适的迹象,必须和男方聊清楚他的想法和解决办法。不是要苛求完美的原生家庭,而是理智公平地看待自己原生家庭的不完美很重要。

像我婆婆的某些教育理念我也是不认可的,马克思对我直言:“她已经老了,她的脑子里有box,没有办法跳出盒子看问题,试图改变她是徒劳,你就忽略她说的话吧,别放心上。我们无法改变他们,但旧思想终有一天会随着老一辈人的离开而一同逝去。”

多亏了马克思“以核心小家庭为重”的家庭观念,以及我公公婆婆持有的界限感,让我们省去了很多麻烦。

从男方的朋友圈也能看出一些端倪。他的朋友们是怎样的人?从事什么工作?在一起喜欢聊什么话题?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一个人交的朋友可以对他略知一二。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不要为了结婚而结婚

选择一个正确的人过一辈子不容易,爱情会开启一段浪漫关系,但长久的维系靠的肯定不止爱情和恋爱脑。

认识一个人需要时间,不要在完全认识一个人之前就冲动做决定。选对人是一生最大的幸福;选错人,轻则痛苦纠缠一辈子,抑或是和平分手,重则毁掉一生。

这后半句绝对不是夸张。据BBC报道称,在被杀害的女性中,最有可能的杀人者正是她们的现任或者前任丈夫或男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亲近的人却成了最危险的人,听起来不可思议,但想想拉姆,想想那些遭到家暴的女性,就知道这样的事并非不可能。

因此,为了孩子的一生幸福着想,尽早教育孩子谨慎择偶。结婚本身不是目的,也不是为了完成任务,找到想一起度过余生的人才是。相信时间会奖赏有勇气等待的人。

马克思对悠悠说:“哪怕自己一个人过,也比嫁给错误的人强。”

我对悠悠说:“将来找丈夫,就找你爸爸这样的。”

当然了,今天分享的都是基于我自己人生经验的一家之言,谈不上科学,也做不到面面俱到,每个人都可能持有不同的婚姻观。事实上目前还没有什么科学方法能保证找到幸福的婚姻伴侣,否则欧美国家的离婚率也不至于高达50%了。

我知道不管我写什么都有人能举出“即使做到了也没用”的反例,但是让孩子准备得充足一些,拥有自己的判断力,提前预见可能的坑,至少能降低掉坑里的概率。我们做好父母能做的,剩下的就看孩子自己的造化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