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贝贝豆育儿课堂(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分享)
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可以说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斗争史,别的先不说,光是家有一个“拆家娃”就足够让父母操碎了心:
前脚刚刚收拾好的屋子,后脚就被孩子翻了个底朝天。
桌子上从来都是乱七八糟一大堆,“收拾”这个词压根不在他们的字典里。
以弄乱为乐,常常是和父母顶着来。
宝妈一整天不是在收拾家,就是在收拾家的路上。搞得宝妈心神俱疲,恨不得拉过来狠狠地教训一下孩子出出气。
很多宝妈没有想到的是,宝宝在妈妈眼中的这些调皮行为,或许藏着未来的“智慧密码”,换句话来说,“乱”对于孩子可能并不是一件坏事。
美国儿科协会:喜欢把家“弄乱”的孩子大脑中藏着数不清智慧密码
美国儿科协会曾经联合世界上的多所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对孩子的大脑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探讨。结果发现,宝宝从出生后大脑处于一种待开发状态,宝宝在这个时候具有超强的学习能力。
一般情况下,孩子这种学习能力会持续到6岁,美国儿科协会将其称为“大脑发育的关键两千天”,父母要做的就是要抓住这个发育黄金期,助力宝宝的大脑发育。
除了大脑发育的黄金期,想要促进大脑发育,还要找到相应的钥匙。
而这把钥匙,就是刺激。
父母想要知道原因,不妨首先来了解一下大脑的工作原理:
人体的感受器官接收到刺激——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到大脑——借助突触传递到大脑表皮细胞——大脑表皮细胞进行信号处理——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送到相应器官和组织a
在这个信号传递和处理的过程中,大脑工作的前提是获得“刺激”。
如果将大脑视为一个运行的机器,刺激就相当于待定的“生产目标”。要想让机器持续运转,就要有源源不断的生产任务,否则机器停转或者减速运转,生锈也就成为必然。
机器会生锈,对于大脑来说,就意味着开发的层次和水平会降低。
大脑的这种特性也就解释了为啥说“爱把家弄乱”的孩子有更高的智力潜能。正是因为孩子在拆家的过程中,触觉(手部活动)、视觉(眼睛观察)、听觉(耳朵倾听)都为大脑提供了足够多的刺激,孩子的脑部发育自然会更上一层楼。
家里的这三个地方越乱,孩子将来可能会越聪明,宝妈别“瞎勤快”
【桌面乱】:锻炼孩子的专注力
宝妈可别小看宝宝们小桌子的乱糟糟,在宝宝的眼中,这样乱乱的小课桌,其实是孩子自己的小天堂,他们往往能在这些杂乱的桌面上,一眼找到他们需要的东西。
这其实是因为他们内心已经形成了基本的记忆,父母的贸然整理反而会破坏孩子原有的记忆区间,影响孩子注意力和专注力的养成。
【房间乱】:锻炼孩子内心的“自我有序性”
心理学上认为,每个人都处于一种内心的“自我有序状态”,这种状态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他们借助热力学上的一个词语“熵”来形容这种状态,熵增或者熵减变化明显,都会打破原有的平衡,对宝宝的大脑发育造成迟缓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有序性”因人而异,宝宝和父母的不尽相同,父母不能以自己的有序,强迫孩子顺从自己,这么强制改变,反而会产生截然相反的后果。
【玩具乱】:刺激手部发育,锻炼动手能力
仔细观察一下,生活中是不是有些孩子对于完整的玩具毫无兴趣,却对那些乱糟糟的玩具情有独钟?
心理学上将其称为“破窗效应”,父母要做的就是借助被打乱的玩具,调动孩子的玩耍积极性,从而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刺激手部的发育。
而不是亲自代劳,帮孩子将打乱的玩具整理好。
为了不让孩子错过获得刺激的关键期,父母最好要抓住这两次机会
1)0~3岁大脑发育:刺激,多元刺激为主
一般来说,宝宝在三岁前处于大脑体积迅速发育的阶段,也就是被称为“关键两千天的”前一千天。大脑体积会在三年内增加为原来的2~3倍。
伴随孩子大脑体积变化的还有宝宝的学习能力,父母要做的就是借助多种的刺激,助力大脑机器的不断运转,保障大脑质量和速度的双发育。
2)4~6岁大脑发育:专注力训练为主
当宝宝进入4岁之后,大脑已经不能够处理来源众多的消息,要想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提高大脑开发水平,就必须将重点放在孩子的专注力训练上。
专注力越高,孩子学到的见到的才不会只是从大脑中昙花一现,幼儿园学到的知识才能更加巩固在宝宝的脑海中。
写在最后
宝宝的大脑发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父母要想孩子不错过发育好时机,就要从生活中的小细节出发,借助外在的刺激,让宝宝获得足够的发育潜力。
ps:本文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