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大地震,不看数据,看疗效

上海中考录取办法又又又改了。这事儿不啻于往池塘里扔石头,还是抱不动的那种石头,所有的本地家长群都沸腾了。

最夸张的是我的一个朋友也在很起劲地参与讨论。我说:你娃幼儿园还没毕业,这就操心上中考啦?她说:我研究研究,我学区房买得对不对……

(姐姐,上海的中考政策一年一变。你根据10年后的天气预报来决定明天出门带不带伞真的不太靠谱。)

好吧,上海人民的解读能力和计算能力都是一流的。政策一出来,各种解读就出来了,1天之内,名词解释流,数据流,预测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按条细抠我就不班门弄斧了。具体哪个学校分配多少名额,也不说了。(这绝对是个力气活)我就来聊聊这波中考改革的影响吧。

今年的中考改革要结合小升初全民摇号政策一起看,这是一套组合拳,目的就是拯救教育公平性

大佬们眼看教育从拼孩子,越来越趋近于拼爹妈了,眼看民办学校越养越肥,公办教育瘦骨嶙峋,国内的教育体系就快向美国靠拢了,再不出手就无可挽回了,所以才有了这一套循序渐进的改革。

公办的春天=民办的寒冬

咱们先来回顾一下,魔都的民办是如何一步一步崛起的。毕竟在我读书那个年代,民办还没发芽,听都没怎么听说过。就这二十年间,民办学校如雨后春笋一样崛起,蚕食着公办的生存空间。

首先,民办是自主招生,可以选择生源。

搞教育的都知道,真正能决定升学率的,唯有生源。其他因素统统靠边站。什么师资,什么教材,什么教学理念,在生源面前连渣渣都不是。

四大金刚为啥牛?人家每年都在全市掐尖,不是最牛的那一拨儿,人家不要。

民办也是这个思路。最开始办学的时候,民办是花钱给奖学金请牛娃来读书,到后面车轮滚起来,升学率上去了,牛娃才开始自投罗网,自动前来报名。

等于说全上海最聪明、鸡起来最不费劲儿的孩子,先由一哥一姐顶级名校pick一波,再让民办薅走一波,公办没得选,到手里的都是别人挑剩下的。

这差距慢慢就拉开了。

其次,名校跟渣男一样到处留种,进一步压缩了公办初中的生存空间。

大概10年前,上海的教育开始了集团化。啥叫集团化呢?就是顶级高中自己牛了不算,还衍生出许许多多亲儿子,养儿子,这些儿子学校顶着老爹的金字招牌到处晃悠,很能唬住家长,大家还以为名字相近就是直升的关系。

于是这些学校也打着四大的名号到处掐尖,抢生源。

渐渐地,儿子多了,老子不够用了。这些学校能沾上多少光,也不好说。但有爸爸的招牌在,这些名校家族不声不响,就把优质生源都薅走了。

传统公办学校看着牛娃对这些名校的民办儿子们投怀送抱,除了“嘤嘤嘤”,一点办法都木有。

第三,学区房太贵了,想说爱你不容易。

上海的房价本来就贵,再有学区的加成,房价就很离谱。于是一些父母就打起了小算盘,与其一把梭哈,钱都拿来买房,还不如把买房的钱拿来让娃读民办,剩下的钱买一套非学区房,再给娃报几个补习班,都还有富余。

于是在上海,民办学校越来越牛,成了优质学校的代名词。公办学校倒像是后妈养的,捡点别人的残羹冷炙吃吃。

去年教改之后,民办初中参与了全民摇号,不能再掐尖招生,一下子从源头上打断了民办的一条腿。

然而有的民办依然不死心,百宝出尽,又是“诚恳”地写信劝退学渣,又是分班保住四校的升学率。

毕竟之前四校的主要生源来自于自主招生,民办学校对于自主招生这块,轻车熟路。不像公办,要兼顾广大普娃,不能大张旗鼓搞自招。

结果教改政策一出,民办另一条腿也给打断了。

自招的蛋糕被挖掉老大一块,只剩点可怜的渣渣。四校八大,以及各个市重点的升学名额,统统分配给公办以及区里。

原本是公办初中们看着民办初中吃肉,现在搞分食制了,先给公办得分肉,再营养不良,个头矮小的菜中都有份吃,偏民办只能看着别人吃肉,自己只能跟全体公办一起抢剩下的汤喝。

这下民办倒成了后妈生的了。要生源没生源,要名额没名额,学费倒是一点都不打折。我估计民办学校的校长,这两天头发都挠秃了。

不出三年(在招生章程不变的前提下),民办初中就要凉凉。最倒霉的要数摇号进民办的第一届,他们已经悔得肠子都青了。但是没办法,自己亲手摇的号,含着泪也要读下去。

学区房不香了

撇开民办不谈,原本公办的教育资源也是参差不齐的。

生源决定了升学率,所以办学校永远逃不过马太效应。牛娃越集中,升学率越高,新的牛娃就越愿意去。

现在不一样了。新的中考章程,相当于直接给菜中打了续命强心针,强行抢救过来,以后马太效应会削弱很多。

比如有个牛娃,在200人一届的学校只能排到前20名。他爹妈觉得很危险,万一拼不过前面19个,到校名额捞不着,就只有去参加裸考了。

于是,他转到了一个人数少点的菜中,那里人数少,竞争没那么激烈,他可以稳稳位居前三,这风险就比在好的公办初中小得多。

刚好有别的牛娃也是这么想的,也去了菜中,三年过后,菜中的升学率就上去了。

这样一来,花大价钱,在公办牛校附近买学区房,就没有意义了。孩子成绩如果没有那么有把握,在人数多的好学校就只配做分母,还不如去“菜中”搏一搏。

弄不好以后都没有菜中的概念了,只有好拿名额的学校,和不好拿名额的学校之分。

有到校名额这根胡萝卜吊着,以后上海人会向人数少,市重点多的地区分流的。

大家也不用都挤在市中心住老破小。郊区的学校一样有名额的。那里房价更便宜,学生更少,名额更充足。

说白了,上海交通那么发达,要不是为了孩子读书,谁乐意高价买小房子,一家人螺蛳壳里做道场,挤做一堆啊。

学区房降温已成必然趋势。

倒霉的是刚买了学区房,还没捂热乎的人。年前,上海的学区房还涨了一波价,又有一波人买在了山顶上。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总有人要接盘。

这次改革对于教育公平绝对是一件好事。对牛娃来说也是一件好事。至少高中以前,不用一条道走到黑,削尖脑袋去争自招名额,只要在自己学校保持名列前茅就可以了。学习压力和竞争压力都会小一点。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散落到哪里都会发光。这波对上海人来说真的是个大大的利好。

唯一的风险是朝令夕改,可别等孩子去了菜中,再来一句:不好意思,咱们还是改回自招吧!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