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瑜,我有一个好奇的问题,能问下你吗?”
2月27日一大早,在山东科技大学地科学院女生宿舍,本科生姜文瑜被舍友“盘问”——“你真的发现了4.1亿年前鸭子吻鱼了?”
这是姜文瑜上了微博热搜以后,经常被周围朋友们问到的问题,令她啼笑皆非。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2017级的姜文瑜是学院“刘宝珺地学创新实验班”的一员,2月26日上了微博热搜,原因是2月19日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论文成果——“发现了古鱼王国的新属种”。
发现最原始的鸭吻鱼类
2月25日,中国新闻网以《中国科学家研究新发现4.1亿年前最原始鸭吻鱼类》为题对姜文瑜的论文成果进行报道,随后引起人民日报、央视等多家媒体广泛关注报道,2月26日这条消息更是一鼓作气冲上了微博热搜。
姜文瑜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能和“中国科学家”这个称呼这么近,让她感觉诚惶诚恐。为何做了这个研究?这一切,得从地科学院的创新实验班说起。
2015年,山东科技大学地科学院创办了本科创新实验班(现名为“刘宝珺地学创新实验班”),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开阔的国际视野、良好的科学素养、突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地学人才。通过在低年级本科生中选拔有良好学术素养的学生,实行导师“一对一”指导,强化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对于姜文瑜来说,就是对古生物学感兴趣,但天性安静腼腆的她并不习惯主动和老师交流,让她去学院主动找老师可是一件大难题。正好学院里提供了这个平台——不需要学生自己单独去找老师,每一个有兴趣的同学都可以通过公开报名,通过选拔进入创新实验班。
姜文瑜就这样,跟着王平丽老师学起来,后来王平丽老师把她推荐给中科院盖志琨副研究员,在两位老师联合指导下,她开展了自己的创新实践活动。
让兴趣成为最好的老师
姜文瑜并不是古生物专业的学生。
发现4.1亿年前的古鱼王国的奥秘,是古生物学界的一件大事。但姜文瑜她告诉记者,其实自己学的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这得益于创新实验班并不要求学生一定研究本专业的内容——只有学生有兴趣——重在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参与导师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项目,训练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2019年,成为创新实验班成员的姜文瑜在盖志琨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古生物学的学术研讨会。在寒假里,开始跟着老师去野外“挖宝”——拿着小锤子敲敲打打寻找各种化石。2020年的10月,她接到了盖老师安排的一个新任务,对一张化石照片进行研究。
一张普通的化石照片,要看准这是什么生物?需要在几十亿年甚至更早的时间长河里,准确给它找到家,要找到它的“大家族”——需要找到它的爸妈和兄弟姐妹是谁。用专业的术语讲,就是描绘一张某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及系统分类”图。对姜文瑜来说,慢慢找到化石照片上这个生物的眼睛、尾巴、骨头,是一个寻宝的过程。但是要根据严密的科学分类,根据相关体系指标对其进行“家族定位”,则是一个繁琐的工作。
参考文献,都是英文;英文文献,又有大量的专业术语——在网上查很多翻译都解释不清……姜文瑜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兴趣的推动下,一篇篇英文文献慢慢“啃”,一遍遍查找和这个鱼化石有关的材料,研究有了结果。
2021年2月19日,论文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历史生物学》在线发表——通过这张鱼化石的照片,姜文瑜发现了古鱼王国的一个新属种。这一新属种,成为目前所知鸭吻鱼科最原始的成员。这个鱼被命名为“橄榄纹曲师鱼”,因为鱼身上有类似于橄榄状的花纹,同时感谢曲靖师范学院(曲师)在保护“曲靖古鱼王国”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对于多家媒体关于“中国科学家研究新发现4.1亿年前最原始鸭吻鱼类”的报道,姜文瑜有了新的“不安”。她认真向记者解释:“其实我在古生物学界还是个门外汉,仅仅是因为兴趣爱好,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偶然研究有了这么一篇论文成果。在这个过程里,收获最大的不是这篇论文,而是良好学术素养的习惯养成及创新实践能力的成长。”
上了热搜之后,姜文瑜笑着说,自己的这篇成果和很多老师同学相比,并没有突出的地方,“或许是因为大家联想在4.1亿年前,有个浪漫的爱情故事——鸭吻鱼,其实并不是”。对于未来,很多人问过她为什么不继续在古生物专业继续深造,她告诉记者,自己的本专业还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已经被保送到河海大学攻读研究生的她将继续踏实学好本专业学业。
欢迎关注山东科技大学官方快手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