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流行的二胎鄙视链。具体一点,按照孩子的出生先后顺序来说,依次是一女一儿>一儿一女>两女>两儿,也就是姐弟组合>兄妹组合>姐妹组合>兄弟组合。本文作者一儿一女,处在鄙视链的最顶端,但也是很酸爽。
为什么会有这么个鄙视链?说到底,这是按照父母的意愿进行的排序。而决定父母意愿的,又由孩子的养育难度和父母将来的养老处境来定。家有两个孩子的你处在哪一环呢,是让人羡慕还是受人同情?
"
01
我家是女孩男孩组合,女儿比儿子大 3 岁,高居鄙视链次顶端。
经常有身边妈妈说:儿女双全,感觉挺好吧?
嗯,怎么说呢,养过女孩再养男孩,这滋味,确实挺酸爽的。
女儿 3 岁多时,儿子出生,给儿子取名时,我思索良久:
女儿这么聪慧,儿子将来应该也差不多。不如,女儿也趁机改个名,俩人一个叫王清华,一个叫王北大,这俩名字,多么清新脱俗啊……
想当年,女儿 2 岁多,说话就很利索了,她吐字清晰,用词恰当,跟大人交流起来一点问题都没有。
2 岁 9 个月,送她上托班,班里一个同龄男孩,呜噜呜噜说了一大堆话,女儿皱眉:
他说的是什么?一个字都没听清。
我嘴上没表现,却抑制不住内心的感慨:早教,早教真的太重要了!
女儿 3 岁半,能完整复述 3 分半钟的故事《三只小猪》;4 岁半开始讲故事比赛拿奖;5 岁多自主阅读。
6 岁半小学入学,面试时,老师问她的理想是什么,女儿答:写故事。
还云淡风轻地解释:我想写《夏洛的网》那种故事。
作为妈妈,想给孩子改名「清华北大」,这期望,也还算有理有据吧。
有人说,说话千万别太满,因为打脸太快。
果真,儿子出生了,他用一个男孩真实的成长,告诉我这个妈妈——
人生漫长,没有到不了的彼岸,只有你还没见过的坑坑洼洼。
02
两岁前,看似很机灵的儿子,除了喊爸爸妈妈,别的一律免开尊口。
终于,3 岁多时,儿子开始说话了。
可他满口的「港台味」和「叽里咕噜」的听不清,让我忽然觉得哪里不对劲。
我想到了女儿托班时口齿不清的那个小男孩,当时,我还傲慢的觉得:一定是父母没意识到早教的重要性。
轮到我儿子时,我才深刻的明白:
做人呐,一定要低调,因为,说不准哪天就打脸了。
03
说话晚,只是小问题,也不算什么。
毕竟孩子思维才是大事,我默默下决心,这块的辅导我可不能落后。
最近,幼儿园学了分解组合,发现儿子对数字不感兴趣,我就用他最爱的奥特曼来代替辅导。
刚把 10 个奥特曼分成两组,我正要进入正题——10 可以分成 4 和 6……
儿子就嚷嚷:妈妈,赛文、杰克、初代才是一组的,迪加、戴拿、夏德不应该放这边……妈妈,这样不对,他们会打架的……
过程是曲折了点,但儿子也是开窍的。
有天,他和姐姐闹完矛盾问我:妈妈,姐姐几岁了?
我答,8岁。
他掰着手指数了一会儿说:等再过 5 年,我就 10 岁了。
我狂喜,守得云开总会见月明,孩子还是蛮聪明的。
可接着,儿子就对姐姐叫嚣:到时候我 10 岁,你 8 岁,我就比你厉害了……
常有人问我,儿女双全是什么感受?
精准的说,就是这种——想用教育女儿的经验来养儿子,那简直是白日梦。
04
再后来,在幼儿园等接园时,我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
那些高谈阔论孩子将来学艺术更轻松、还是学文化课更稳妥的妈妈,大多生的是女孩。
那些热衷研究孩子各种行为问题的,大多生的是男孩。
而那些要么看天,要么发呆的妈妈,大多是生了一个女儿一个儿子。
见识了养女孩的顺畅,也亲身历经了养儿子的曲折,她们心态最平和:
养娃,真的不能靠算计,一切随缘最好。
毕竟,活的久点,比啥都强。
-END-
来源:成长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