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用大庆精神办学,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要带头做到——
老师先过筛子当“考生”
已经迁居上海的姚惠君老师,算是叶落归根了。可远在千里之外的她,仍然惦念着大庆,惦念着她的一届届学生,更怀念石油大会战中,激情燃烧的办学时光。
姚老师生在宁波,又曾在上海的姐姐家暂住过,她虽随夫在东北居住了几十年,但浓浓的乡愁,仍牵绊她,让她夜夜梦回故乡。
“当时我是作为随军军属,和爱人一同转业到玉门油田的。因为我学的是师范,便被分配到了玉门市第二小学当老师。”姚老师说。
1959年9月,松辽盆地发现了储量巨大的大油田,全国石油系统紧急动员,组织精干的人员和最好设备向东北这块黑土地进发,一场夺油大会战,将在一片叫做萨尔图的土地上,迅速展开。
土堆的教室 自编的课本
“1960年的春天,我爱人和铁人王进喜一道随着玉门油田的首批参战队伍,先期开进了萨尔图。在我俩的通信中,他对油田当时的艰苦状况,做了较为细致的描述。所以,当我1961年5月来到油田时,已经做好了应对艰苦生活的心理准备。
“我在萨尔图火车站下车时,满目荒凉。因为当天爱人生病没能来接我,所以,出了站台的我,背着行李,提着一箱罐头,一脸茫然,不知道自己该往哪走,走哪条路能找到报到的地方。
“好在站舍外,都是接站或刚到的石油人,经他们指点,我才好不容易地在那条土路的尽头找到了负责分配的领导。他带着我,徒步在泥泞中找到了我的工作地点——第一采油指挥部机关小学。
“那是一间用土堆起来的房子,棚顶见天,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地是泥土地。下雨天,上课的老师学生进入教室,都得穿雨靴。小黑板,是用木板做的,没有镶在墙上,而是挂在一片用高粱秸秆编成的草帘子上。学生们的桌椅板凳,都是用砖木搭起来的。
“学校当时开设了6个年级的课,因为错过了订教科书时间,孩子们没有教材,每一科的教科书,都是老师自己临时编写的。那时,班与班之间因为隔音不好,老师要尽量控制自己讲课的音量,既要让所有的孩子听得清,又不会干扰到隔壁班级,学校的简陋程度可见一斑。
“当时,在各种条件都十分艰苦的情况下,会战工委号召发扬当年延安‘抗大’艰苦办学的精神,不等不靠,因陋就简,让这些随着父母来到油田的孩子们,有学可上,将来能够成为一个有文化的劳动者。”
尴尬的帐篷 临时的床
“这还不算啥,最尴尬的是住宿!”姚老师笑着说。
“一个帐篷里住了三家人,而且没遮没挡,没啥隐私可言。好在我爱人有块挺厚的油布,算是和那两家人有了分隔,让我们有了夫妻俩的个人小空间。然而,油布挡住了视线,却挡不住声音,吵吵闹闹的环境,对我这个需要备课的老师来说,有些干扰。我只好和爱人商量,搬到教室里住,晚上用木板搭个床,早上上课前,再拆掉这个临时的床。爱人呢,仍然住在帐篷里。现在想想,那些日子虽然艰苦,却很开心。
“那个时候,油田的粮食十分紧缺,基本是五两保三餐。能每天吃上苞米糊糊加点野菜,是我们心中的小目标。要是能赶上顿玉米面饼子,那就算是大餐了。吃不饱,饿肚子,让许多男老师出现了水肿的情况,这时候,我那箱金贵的鱼肉、黄豆、水果罐头,就成了大家共同渡过难关的有力保障。那时候没有人自私地躲起来吃独食。分享,成了那个困难时期每一个人最优秀的品质。生病的,送去水果罐头,缺少营养的,送鱼肉、黄豆罐头。我那个箱子在同事们看来,就像个百宝箱,要啥有啥,看上一眼,都那么的让人满足。这也成了不少同事,至今还提起的难寻的美味。
“那会儿,大庆雪多,秋季就开始下雪,而且下得非常大。一夜的风吹雪,早上都推不开门。为了不让孩子们上学发生危险,雪天,老师要早些起床,然后一家一家把孩子接出来,一路护送到学校上课。放学时,老师再一个个把孩子送回家,才能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休息。”
严格的校长 过硬的兵
“当时,张国连校长对学校的管理相当严格,他把不少油田的先进经验,用到学校的日常管理中。比如在学习‘三老四严,四个一样’中,校长要求每位老师在下班前,要对班级内的天然气炉子巡检,老师离开办公室前,要把桌上的物品收拾干净。校长每天离校前,要逐一对每个点位进行复检,发现问题,不管老师在哪,都要回到学校,把应该做到的事完成并验收合格后才能离开。
“一次,我因为着急去开会,书桌上的教案没来得及收,开完会,正在家吃晚饭,学校里的值班老师来叫我,说校长让我去学校一趟。这下,我才想起桌子上的教案。饭也没吃完,一路小跑,来到教室。校长啥也不说,一直看着我把教案放进抽屉,才让我回家。”
“大庆的管理经验中有这么一条,那就是,‘要求群众做到的,领导要带头做到’。学校把这一条引申为‘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要带头做到’。校长总讲,我们总要求学生写字要工整,我们做老师的应当做标杆、当表率。于是,老师们开始比教案的书写工整程度,比黑板板书、比铅笔、钢笔书写,学生们也学着我们的样子,一笔一画地认真书写,这个传统一直保持到我做了校长以后,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样板。
“还不仅如此,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背诵的课文、诗词,学校要求老师要先背下来,而且要背得流畅,不管从哪起头,张口就来。当时学校旁边,有个小树林,每天早上,成了老师背诵课文的好去处。这可不是做做样子,背得如何,校长是要一个个过‘筛子’的。哪个老师敢在校长面前出洋相?篇篇文章都很过硬。自己有了底气,要求学生背诵,才能让孩子们口服心服。就这样背来背去,学校的背诵专业水平名扬战区,别的学校的老师,想亲自验证一下,慕名前来。学生、老师随便你挑,课文任你选,从哪开头你说了算。事实面前,这些来自各个学校的老师们真服了,学校也因此成了战区背诵、朗诵的样板校。我这个在严格环境下培养出的老师,也连续被评为战区标兵。”
回望过往,姚老师十分感慨:“从教半个世纪,非常庆幸石油大会战的艰难岁月,给了我历练,培养了我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让我在这块英雄的土地上桃李芬芳。感谢大庆,感恩那些一起工作的老师和孩子们!”
红色传承:妈妈是一位好老师
讲述人:李霞(姚老师的次女)
妈妈是一个好老师。她在一线教学岗位上,不放弃一个所谓的差生,把自己的业余时间,全部用在义务为这些孩子的补习上。
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让这些孩子在努力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回自尊,最终跟上班级学习的步伐。
她当校长,创新了教学模式,在大庆首开第二课堂,开阔了孩子们的眼界,丰富了孩子的校园生活,也给他们的童年增添了许多的美好回忆。
受妈妈的影响,我们姊妹都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沿着她的足迹,学着她的样子,认真务实工作,让妈妈传承下来的教育之花,常开不败。
文/大庆晚报记者 伏虎 图/由姚惠君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