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大家都知道学习很辛苦很重要,但只要主张“不学习”,或者“不用费劲学习”,一定会受广泛的追捧。
比方讲,我振臂一呼说,学习英语没必要!读者可能会反驳,不行啊,这是对外交流的刚需啊,而且也没那么难学啊……
但大家要意识到,我们之所以反驳,是因为我们会。而会的人从来不是多数。而且,这些“多数”常常缺乏足够的条件和意愿成为“少数”。
如果这时候有个声音说,英语没必要学,学了也没用,将来大家都不学,他们就会非常开心——因为弥合差距的方法,不一定要自己追上去,也可以把别人拽回来。
这非常爽。
再比方讲,我挥着传单喊,现在全民都能当硕士啦,我的读者也会反驳,这不瞎讲么,野鸡学历都是要闹笑话的……
但大家要意识到,我们之所以反驳,是因为我们知道正规硕士的流程。而知道这一点的人也从来不是多数。而且,这些“多数”依然缺乏足够的信息了解“少数”。
如果这时候有个声音说,把钱交足,线上听几节课,就能当硕士,他们就会非常推崇——因为要搞定学历,原来可以不费力气。
这也非常爽。
再再比方说,我鼓吹“三分钟能搞懂理财知识”“十节课学会心理学”“轻松拥有好声音”……
这个社会的“多数”都会觉得爽。
如果我按照常识说,“需要至少一年,需要每周完成作业,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学好”,这份爽感就被打破了,“多数”的希望破灭了,轻松拉平差距的错觉没有了,他们可能就生气了,我就成了“故意阻拦他们的人”。
所以,有些“奇怪”的建议获得一片赞同,很正常。
2其实,站在“利己”的角度说,提这种建议也很爽。
先说“轻松学”——作为多个付费课程的创制者,我基本能确认一个事实:内容越水,越吹嘘“一听就会”,“马上就提升”,销量越好,甚至好评率也越高。
为什么?因为“让用户自以为学到东西”的课程设计,比“真能学到东西”简单多了。讲师也不用认真剖析问题,拿着话术模板复制粘贴就可以了。
比如,“亲,这个问题收到了呢!它体现了你非常细致的思考,很棒!我们的课程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答,一定要坚持学习哦!希望每位学员都学有所得,也是我们的愿景么么哒!您也可以添加小助理获得进阶课程,现在正在特惠期哦!”
……
不少用户就会觉得啊,我好棒啊,好开心啊,再买个进阶课看看吧。
如果我说,“我仔细看了下,这个问题至少有三个漏洞……分别对应课程的第二、六节……你需要把笔记给我看看……这里有个作业……”
我累个半死,有些用户还生气:怎么我花了钱,还要那么费事!肯定是你讲的不好!
问题是,这些人在读书的时候,老师都在面前,很多知识都没弄明白;现在靠线上、闲暇时间居然能“轻松明白”,本身就是不合理的事。
但这帮人只肯为“不合理”买单,而且越不合理,越舍得掏钱。
再说“不用学”——这更好解释了。假设我稍微会点英语,而身边的人都不会,会发生什么情况?假设我懂办公自动化,而身边的人都不懂,会发生什么情况?
我更值钱了嘛!
如果一个技能是有用的、我掌握的、但对天赋要求不是很高、很容易面临竞争对手的,那劝大家“不要学”就是一个“自我增值”的方式。
但不少人并不在意这一点。
因为他不想学,所以也希望别人学不了。
3从绝对数量来说,“反学习”必然是多数,反学习的建议受到追捧,也很容易形成“多数的声音”。
如果我们在读书的时候,有老师说,这次期末考试只考十位数加减法,下学期语文文言文不背了,英语不学了,肯定整个学校都洋溢着欢天喜地的气氛,我们都会大喊老师万岁,学校万岁!
可能我们现在会说,哎呀,这种想法,太不成熟了。
但就算进入成人世界,换个场景,我们的心智,又能比当时成熟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