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互联网没有记忆?网民不仅热衷于「追新」,还热衷于「挖坟」。
整个互联网上,关于周浩的信息并不多。
2012 年,从北大转学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虽也算得上新闻,但在网络中留下的痕迹很少;2014 年参加全国数控大赛进入决赛时,他受到主流媒体关注,知乎当时的提问,至今只有 60 个回答。
七年后的今天,周浩在世界青年技能日主题活动上的发言曝光,人们这才知道周浩已经留校成为教师并按照高技能人才落户北京,知乎上又有了关于周浩的新问题,短短几天时间,回答已经超过 450 个。
图片来源:知乎截图
这位当年高考青海省前五名的学霸,突然火了。
学霸周浩,激流勇退
周浩来自青海西宁,出身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是学霸。和学习一样厉害的,还有他的动手能力,特别对机械和电器,他兴趣十足。
2008 年高考,周浩考出总分 660 分的好成绩,排名全省前五。在青海手握这样的成绩单,选择任何一所大学都是没问题的。
周浩心仪的第一志愿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他对那里的动手实践课程非常向往。可是在父母的坚持下,周浩最后选择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学霸上名校,选的又是当年大热的生命科学专业,哪怕日后内卷,凭着名校的出身和早入行的资源,周浩应该也能混得风生水起。一切似乎顺理成章,可周浩的人生脚本,却多了些离经叛道。
虽然大学与专业都不是自己最中意的,但初入北大,周浩还是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认真学习。但他很快就发现,无论怎样勉强自己,他就是对专业提不起丝毫兴趣。
大一的课程注重理论功底与思维分析,这让周浩感到身心俱疲。他也曾想过在校内换专业,询问相关信息后,他发现自己成绩不够好,转不了。
为了调整自己的状态,大二时他选择休学一年。休学期间,周浩跑去深圳体验生活,做过工厂的流水线的工人,当过接线员。这段工厂的经历让周浩认清了现实的残酷与生存的压力 —— 如果没有一技之长,根本无法立足于社会。
这样的经历本该能让学子加倍珍惜在高等学府求学的机会,可重新回到北大的周浩沮丧地发现,相比从前,自己更加不能适应北大的学习和生活了。
现状无法改变,周浩跟父母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述说自己在北大的痛苦。父母最终被说服,支持周浩从北大退学。
2011 年冬天,周浩在北大办理完退学手续,收起行李从海淀区来到朝阳区,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开始新的求学生涯。
图片来源: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官网
学校对这位北大来的学霸非常重视,考虑到他已经在工厂有一定的操作基础,就没有让周浩从基础科学起,而是允许他直接进入技师班,小班授课并配备最好的老师。
本身就对专业感兴趣,加上学校的重视和小班面对面的学习方式,重拾学习热情的周浩在新学校大显身手,不负众望地成为最优秀的学生之一。
2014 年,还是学生的周浩成功从 811 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国第六届数控技能大赛冠军。
周浩在比赛中,图片来源:中国青年报
因为成绩优异且斩获大奖,毕业后周浩留校任教,根据政策获得北京户口。
2018 年,在第一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中,代表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的青年教师周浩获得机械类一等奖。
图片来源:人社部官网
周浩终于获得了一种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只是在网友的眼中,这种成功有了点变质的味道。
讨论中渲染得最多的,是「拿到北京户口和教职」。知乎回答里,不少人也提到周浩的成功源于早早远离内卷的生科专业。
遵从内心,远离内卷
最近几年「内卷化」从学术界出圈成为一个时髦的词汇。
内卷化是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
当内卷化发生时,人们将处于长期从事一项相同的工作,并且保持在一定的层面,没有任何变化和改观的状态。用大白话说,就是付出和收获严重不成正比。
「生化环材」四大天坑专业是内卷的重灾区,这大概是周浩能受到关注的时代背景。
内卷的佐证随手可拾。2020 年,深圳中学新入职包括硕士 39 人、博士 21 人、博士(后)6 人在内的「豪华」新进教师阵容,其中 17 人毕业于北大,16 人来自清华,同时还不乏来自剑桥、牛津等世界顶尖高校的毕业生。
即便在一张不完全的表格中,我们仍然能够一眼看出,生物和化学的「人才过剩」。
图片来源:新进教师通告
在一个行业面临内卷时,早早退学保平安可能是一种选择,但从周浩身上,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对内心的遵从。因为当我们把眼界放宽后,会发现还有很多改行并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并不来自内卷的专业。
与周浩的离经叛道相比,他的北大师兄陆步轩走得似乎更远。
1985 年陆步轩从陕西省长安县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尽管有北大才子的身份加持,但也只能分配到一家柴油厂工作。
稳定的工作,腐蚀掉他的激情。陆步轩觉得自己不能再这么空耗下去。
在 90 年代的改革浪潮中,他也跟不少人一样选择下海。但对陆步轩而言,那时能做的工作并不多,他先做装饰行业后来干脆回家乡做起猪肉生意,还给自己的肉店起了一个书卷气的名字「眼镜肉店」。在老家,陆步轩忙且快乐着。
图片来源:新京报
90 年代的中国,名校本科生比现在还稀罕。而且在当时人们的认知中,稳定的国企工作显然比一个猪肉佬强太多。至少,在国企能混成个中层领导,摆摊儿卖猪肉能有什么出息?但陆步轩还真就把卖猪肉做成了出息事儿。
2005 年,陆步轩重新拿起笔杆子,出版了 20 万字的自传体纪实文学《屠夫看世界》。这引起了他的北大校友陈生的关注。
陈生本就做猪肉生意,两人一见如故,共同到广州创业。他们不但卖猪肉,还开办起「屠夫学校」。陆步轩也重新走上讲台,带着自己写的《猪肉营销学》成为学校的教师。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2013 年,陆步轩重回北大,在演讲中,几度哽咽。他说「我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
时任北大校长的许智宏却笑着说「北大可以出政治家、科学家、卖猪肉的,都是一样的。」
陆步轩得到了母校的认可。
人道是非,我自岿然
人的一生,不会总在一条赛道奔跑,在转换赛道之前,很少有人知道自己的未来会通向哪里,成为怎样的人,过上怎样的生活,但在一次次的赛道转换中,我们一定会更清晰地意识到,究竟什么才是自己最终想要抵达的彼岸。
都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但这并不是说努力不重要。换一条合适的赛道可能是容易的,能在这条赛道上坚持跑下去更难。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先生在 25 岁弃医从文后,从翻译国外作品开始,满打满算只有 30 年时间,期间还要读书教学,辗转各地任职,点评时事,身陷文人笔仗,推广版画,参加各类活动。
图片来源:《鲁迅全集》
最后留下的作品有多少,看看《鲁迅全集》就知道了。直到去世前十天,他还在写文章。
日本动漫之父、日本动漫产业的奠基人、日本动漫界的精神领袖手冢治虫 33 岁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此时距离他发表首部连载职业漫画作品已经过去了整整 15 年。
60 岁逝世的他是全世界最多著作的漫画家,一生创作的漫画作品多达 15 万页,《手冢治虫漫画全集》共四百卷。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他经常同时执笔多部漫画连载,还同时制作卡通动画。繁忙的工作下他养成了随时携带稿纸的习惯,在旅途中的飞机和汽车上也继续作画。
为了保持旺盛的创作力和不竭的灵感,他每年还要看 300 部电影。他去世时,还有 3 部漫画连载未完成,以及与意大利合作的卡通电影《圣经》。
与周浩的生科和陆步轩的中文相比,鲁迅和手冢治虫的医学专业几乎是当时最好的专业,两人能够弃医从艺,发心并非内卷,而是遵从自己的内心。
可见,遵从自己的内心,才是防止内卷的良方。那些真正被内卷吞噬掉的人,说到底,也并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判断,网络时代下,这些声音总会或多或少地钻进你的耳朵。
智慧的人会自动屏蔽这些流言,朝着自己的选择的方向努力;而盲从的人则要么固步自封三心两意,要么朝秦暮楚不断试错。
手拿遥控器,有人用两个小时看完一部电影,有人则在频道转换中虚度光阴。
10 年前那个从北大退学转去技工院校的学霸,可能并不知道自己今天是不是能过得很好。但他至少明白,做别人眼中更好的人,不如做最真实的自己。
—— 你有没有做好准备,做真实的自己呢?
封面来源: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