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不能玩手机,老师为什么可以?第一个吃螃蟹的,没想到是聊城

没想到是山东聊城。

暴击灵魂、梨花带雨式点赞——

山东聊城市教育和体育局日前公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学校应当告知学生和家长,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所有教职员工和校长个人手机也不允许带入课堂。

关键是最后一句:

所有教职员工,包括校长大人,手机不允许带入课堂。

固然不能无限上纲,但这件小事的意义,也不能太小看。

秦王嬴政禁止大臣、侍卫携带兵器,但自己有特权、可以带,结果被荆轲追成了“绕柱撒丫跑”,差点呜呼。

别人不准带,我可以,优越感满满。手中有剑,谁还想到危险?

为什么在家里,你管不住孩子玩手机?

因为你有玩手机的特权啊。

都不玩,你试试。

我孩子三四岁的时候,迷上了电视。那时候最火的动画片,是熊大熊二。

伤眼睛,我知道。

就是禁不了,因为大人也看。

一视同仁,干脆把有线电视停了,谁也甭看了。

简单粗暴,但有效果,因为紧箍咒不只在“薰悟空”头上,“居八戒”也有,“瞎悟净”也戴,唐僧也没落下。

(为什么只有“唐僧”的发音对了?因为他是“西傅”啊。别跟我学普通法,当心舌头越学越短)

开个玩笑。正经的事情,还是要不正经地说。

家庭教育一个基本的道理是:孩子生来就是平等的。

当然,这是从人格的角度而言。

如果从物质的角度,一出生你就和他讲平等,把他扔出去,很快就能断子绝孙,人类会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灭绝。

平等,不等于你不照顾他;你照顾他,不等于你们存在依附关系,不等于你俩不平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道理简单,弄明白却不容易,归根结底,因为孩子是“你(ni)养(zao)大(de)的(nie)”。

但,平等也是一把金钥匙。弄通这一点,什么青春期、叛逆期,什么“可怕的两岁”,什么婆媳矛盾、代沟,乃至世界和平,都能迎刃而解。

我家今年的主题,是“相互信任年”,基础也是平等。

如果家长无法拒绝手机,那么,充分信任孩子,让他自己设定时间、自我控制,避免相互猜疑。

十几岁的孩子,玩手机真真假假。有时确实是遇到了不会的题,求助于“百度搜题”,有时候是偷着玩游戏。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一味发扬秦始皇那样的封建权威,严格监督、依法办事,效果很差,弄不好还会上演“刺秦”。

不如把决定权交给他:你觉得需要用多长时间,说个数,比如半小时或者40分钟。说了就要算数。

有时候他自己真的没数。很多比较难的数学题,百度总是摆“学霸”的谱,过程很简略,费点功夫才能看懂。

这时候就不要他承诺。摆出(至少是装出)一副信任他的样子。你越信任他,手机越容易要回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禁止学生带手机入校,道理也是如此。

你赠之“我都是为你好”,学生会回报以“呵呵一笑”。

你说手机伤眼,学生认为你以偏概全:

老师看手机就不伤眼?用手机学习就不是学习?

就像诺贝尔发明的炸药,手机本身是中性的,不好不坏。用在好的方面,它是天使;用在坏的方面,它是魔鬼。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单纯强调手机的“魔鬼特质”,没有说服力。

无法说服别人的东西,往往意味着它没有正确、错误之分,只能约定俗成,以制度来规范。

靠制度来规范的东西,最怕什么?

——弹性:有时候管用,有时候不管用;

——两面性:管得着你,管不着我。

弹性问题,现在还不明显,趁着刚下文件的热乎劲儿,很多学校都能趁热打铁,铁打红了再冰镇,看你成不成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两面性就比较突出了。

一个屋檐下,

共饮一桶水,

我住教室头,

君住教室尾,

为何你能玩,

我玩就没收?

(听说这叫即兴赋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老师在教室玩手机,也是一种特权,即便优越感没那么明显(毕竟经常要偷偷摸摸地)。

一般也出不了问题。

出问题,往往是激烈冲突的时刻。

比方说,荆轲刺秦时,秦王才发现,特权的漏洞,原来那么大。

高金国,笔名高了高,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专栏作者,高级编辑,著有《好父母养出好孩子——给家长的35堂教育思考课》《写给孩子的趣味中国历史(12册)》《少年读史记故事·先秦之治》《少年读史记故事·秦汉霸业》《少年读史记故事·列国春秋》《人生是一场修行》《唐朝那层窗户纸》《齐国那些事儿》等图书26册。

标签: 聊城 山东 嬴政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