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光华,留下了许多让后世惊叹的隗宝,也有不少惠及后世的名言名语,许多历史人物在如今依然有着很大的名气,但也有部分人非常特殊,带给后人的不是某个人的名字,而是一个统称,那就是勤劳的“劳动人民”,同样留给了后人许多富有智慧的话语,那便是俗语,俗语“孝子不养弃家父,孝子不养下堂母”什么意思?有何讲究?
孝道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对《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他认为“孝”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与“子”字组合而成的会意词,而“孝”的古文字形和“善事父母”的意思相吻合。
自古以来,不少名人都曾谈论过孝道,孔子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不仅是实现物质上的满足,还是让父母得到尊重和精神方面的慰藉,也就是子女应当“敬爱”父母,“孝”是“敬”的基础上。
但“愚孝”两字也逐渐广泛被人们认识,即对孝道的愚昧认知,元朝人编写的《二十四孝图》中有“埋儿奉母”的故事,讲述了儿子为了有钱供奉自己的老母亲,而要埋掉自己刚出生的儿子的故事,后人将这一孝举称为是“愚孝”。
我们再来看看俗语“孝子不养弃家父,孝子不养下堂母”,弃家父指的是抛妻弃子的父亲,也就是为了自己的私心而不顾家的父亲,古时候,男人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当男人背弃家人后,妻子只能含辛茹苦的将孩子们拉扯大,这时孩子们是不会认可自己的父亲,也不愿意赡养父亲,人们也不会指责孩子们无情无义。
尤其是一些不负责任的父亲,没有尽职尽责的将年幼的子女抚养长大,却希望子女负担自己的晚年生活,不为子女考虑,向子女无止境的索取,子女心中也只会有越来越多的怨气。
“下堂母”指的是行为非常过分的女子,丈夫忍无可忍只能将其休掉的妻子,也就是孩子们的母亲,这样的母亲就像上述的父亲,所做的事情只是在一步步触碰子女的底线,让子女的内心难以产生对母亲的亲情,即使不赡养下堂母,别人也不会说孩子们不是孝子。
大多数情况下,通常都是父母抚养孩子们长大成人,子女赡养父母,让父母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