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英语学习法2021:自适应元认知保送你上名校

今年的透析法升级回归“学习法”,比之前的“英语学习法”有了更丰富的内涵,而不变的是帮大中小学生疯狂提分。

现在,我们用英语来学习英语或者其他学科的知识,利用双语编码的自适应学习来拓展、增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个学习法将在强大的硬件(手机、平板、PC、扫描笔、VR等)和软件(词典app等)上高速运行。

DIALYSIS永远是不提倡单纯学英语。你要用英语去学习其他学科知识。这就彻底解决了英语科和其他各科抢时间的矛盾:学习数学、语文古文、历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大中小学的学科知识,就是提升英语的过程——这些学科的学习强度越大,花的时间越多,你的英语进步反而越大!

而且,现在透析法经过技术优化,不一定要看这些科目的英文版教科书、视频课这些人人能想到、却没几个人能坚持做到的高大上方式——你只需要立足国内的学校教育,读好你的中文教材资料就可以了。

#每天透析20个生词#的KPI

要用透析法,必须每天完成KPI,否则免谈。20个是伍教练的经验值,对词汇量贫乏的初学者来说很快就完成了,非常友好;对于我这样2万+词汇量的老鸟来说训练量很大,每天从早上就得努力用英语收集生词才不至于要熬夜,非常有挑战性——因为我已经很少遇见生词了。你可以设定每天30个生词或者更多,假如你希望进步更快的话,但是一定要每天都完成,一个都不能少。

KPI是透析法自适应学习的体现。只有自适应学习才能在技术上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因为只有你最清楚每个时刻自己的认知状态。例如,你的动态词汇量是否包括这个词汇?然后随时自动调整学习行为。如果没有自适应,即使你请了孔夫子当老师都无法因材施教,毕竟老师不是你肚子里的寄生虫。

# 每天透析20个生词#可以在用英语听、说、读、写、玩过程中完成,包括正透析(查英汉)和逆透析(查汉英),执行50%自适应查词(隔一个查一个),全部用词典app查了之后存入生词本,每天滚动复习缓存。以前两天天伍教练的20个生词为例:

读巴菲特写给股东的信《Berkshire Hathaway letters to shareholders 1965-2013 》(pro forma, articulate)

参观广九车站的蒸汽机车跟儿子说机械结构(firebox, ashpan, crosshead)

用手机AI识别路边花草(begonia)

在摄影器材集市向太太介绍古董相机(twin-lens reflex camera)

玩手机英文游戏Game of Sultan(vizier)

陪儿子做足球训练说(压腿、主力)

开车听Kart Kid电台童话有声书说一种小动物(bandicoot)

读MSN新闻报道尼日利亚绑架案、东南亚某国内乱(evict, myikyina, Mandalay, explosive charge, distress call)

对儿子说他从床底下找到的幼年玩具(tambourine)

对太太说书桌的有机玻璃缺了一个口子(acrylic glass)

文字回复网友咨询的一个健康问题(cholestasis)

看BBC迷你剧Burmuda Triangle查的一个海洋(sargasso)

你可以用手机等电子设备实现极致的国际化英语体验:读原著、听电台、看视频、打游戏,现在还有AI外教,再加上和身边熟人组建口语圈和写作圈——伍教练和透析学员们的亲身体验是:国内跟国外没有什么不同,不出国亦可实现沉浸式英语习得,让你像婴儿般迅速学会一种语言。而且,你也是别人的语言环境,例如父母跟孩子经常说英语,还经常为“喂”新词汇,实现最强的英语启蒙。

透析法的基本操作是查词典,借助强大的软硬件重复成千上万次,就能让你习得一切。当然,前提是你每天完成KPI,完成打卡任务,每日在输出过程中沉淀产出性词汇。

学科全流程透析

你可以用透析法来学习大中小学的学科知识。这就是2021版透析法的全新内涵:用英语实现学科知识的双语编码,结合词典缓存记忆,配合百科知识扩展,重塑课堂笔记、课后复习、考前复习的全流程。以下分几个模块介绍:

上课同传

上课听学校老师讲授知识的时候,你需要一边听一边把内容同步口译为英语。嘴上念叨就可以了,在线下教室的话戴上口罩也不容易被人发现。你肯定会问,自己的英语口语很差,口译很难跟得上,距离同传的水平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怎么可能做到?

伍教练最初也以为自己不可能做到,但请不要想太多——

Just did it!

(伍教练的信条,耐克口号的升级版。)

口译不出来或者跟不上,必然是遇到产出性生词,马上用词典app查词并且存生词本(不能用手机的中小学生可以用教育平板等智能硬件替代)。经过口译的认知加工,你会发现自己听课专注度、理解度直线提升,因为同传译员永远是听讲最认真的人,而这也是风靡世界的translanguaging认知技术的极致操作,利用双语迫使你深刻理解知识,否则无法实现思维上的语种转换。

两年前参加一个教研活动,内容有点枯燥,但我听了一个白天的课,没喝咖啡却丝毫不困,因为我一直在念念有词“同传”呢,全天收获93个产出性生词。正因如此,我到现在还清楚记得老师的音容笑貌!(日常操作完成KPI的20个就好,以免太累坚持不下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至于口译不流畅、查词时中断等都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你do it,只要查到生词,你就会持续产生微小的进步。日复一日地透析老师讲课,从开始时什么都不会翻、生词本迅速爆满,到后来渐渐查词越来越少,你发现老师说来说去都是那些话,大脑变成了惯性翻译的机器,不知不觉已经可以客串同传……学科知识学到了,还收获暴涨的口语能力!

教材透析

国内的中文教材、讲义、练习册、考试卷组成了你的学习材料。大多数人用一种语言学习,而且书上写什么就学什么,理想的状态是理解和记忆,但在功课多压力大的状态下,几乎无可避免滑向死记硬背,大多数人但求考试过关,然后忘得一干二净——这就是应试教育的弊端。

少数人例如伍教练会另起炉灶,看英文版资料、英文公开课拓展视野顺便增强英语。英文版教材编写质量确实更高,因为欧美教育更强调看书自学而不是上课照本宣科,但是两种教育体系存在兼容问题,还要精细地进行同步配对,在内卷严重的国内应试教育中不容易转化为成绩上的利润。

现在可以立足中文学习,阅读教材等中文材料的时候做逆透析,按照50%自适应规则查不认识英文表达的中文词。重点查书上的概念知识点,在词典上用英语理解编码,建议看Wikipedia和Bing图片扩展,进一步丰富理解实现记忆编码。这是用透析法进行精细“滴灌”,你所读到看到的英文内容100%源自教材、紧扣教材,最大限度避免“提升了素质,不提升分数”。这就是“精致的功利主义”,看的虽然不是课外书,但科技保证了你的阅读内容具备世界一流水准。

以历史科为例,某本教材写道:

元朝历史概况。1206年,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政权,被推举为大汉,尊为“成吉思汗”。在成吉思汗、窝阔台和蒙哥时期,蒙古军队分别向中亚、黑海及北高加索地区、两河流域进行征服活动。

透析“成吉思汗”Genghis Khan,不仅知道这个名字(权威词典解释),而且在wiki中拓展阅读,这个阅读量可能不少,有兴趣可以多读一些,兴趣不大就只读基础介绍(overview),之后的内容可以在随后的滚动复习中每日涉猎一点。这样,你就跳出了死板内容死读书,甚至突破书本作者的立场和见识,直接从上帝视角审视蒙古帝国。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你查的词就算不是知识概念,只是辅助描述的形容词、动词、成语,也相当于运用记忆术的原理辅助记忆编码,例如透析“征服”(conquer),以后想到这个词就记起蒙古扩张史,说起蒙古帝国就想起conquer。

除了wiki还可以看Bing的图片(特别是GIF动图),获得形象的直观理解。Genghis Khan可以看历史人物的画像,而学习耳朵解剖(查incus或malleus)、照相机光学原理(查Twin-lens reflex camera)的时候看动图,可以秒懂文字描述半天也搞不清楚的结构。

一些抽象的概念如语言学上的progressive assimilation还可以看到PPT讲解,详细的辨析、对比,一目了然。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