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孩子的性格就不能健康发展,孩子就没有归属感。鼓励孩子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重点在于给予孩子自尊和成就感。——鲁道夫·德雷克斯
说到鼓励孩子,哪有父母认为自己不会鼓励孩子?
作为一名为了孩子成长喜欢去学习的妈妈,我也以为鼓励孩子,这并不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除非有的父母天生喜欢用打击式教育。
但是在看了《孩子 挑战》这本书后,我发现了一个可怕的真相,大部分的父母根本就不会鼓励孩子,包括我自己在内。
比如当女儿遇见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想要放弃的时候。
我会说,这有什么难的,一边说一边去做演示。目的就是为了告诉孩子,这根本就不难。
但是当我读了《孩子:挑战》之后才发现,自己一开口就错了。
“这有什么难的”,本来是出于好意,让孩子别灰心别放弃,但是这句话的潜台词其实是在告诉孩子,你看一点都不难,你不会,是因为你太笨了。
仔细回想孩子听到这句话的反应之后,我发现,当我告诉孩子应该如何去做的时候,孩子的会选择放弃,去做别的事情。
所以说,对孩子真正的鼓励和我们所认为的鼓励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儿童心理学奠基人鲁道夫·德雷克斯在《挑战:孩子》这本书中提到,鼓励孩子有两重意思。一半是指避免羞辱或者过度保护孩子的行为,从而不令他们气馁。
另一半指我们表达出对孩子勇气和自我认知信念的支持。
但是往往很多父母在鼓励孩子的第一步上就做错了,我们虽然没有羞辱孩子,却让孩子从我们的语言中感受到了羞辱,只是我们还不自知。
这些话鼓励性不大伤害性很大
因为孩子弱小而拒绝孩子的话
当2岁的女儿想要帮你递盘子的时候,父母们通常会怎么做?
大部分父母会选择对孩子说:你太小了,这样很危险,等你大了再来帮助妈妈吧。
表面看来我们是为了孩子好,但是从孩子的角度来看,父母的拒绝是对他们能力的否定。孩子会认为是自己无能,弱小。下一次当他想要再次提出这样的要求,就会想到自己是无能的。最终结果孩子会选择依赖父母,而不是自己动手,父母的一句话,避免掉的不仅是潜在危险,还有孩子学习中的自主能力。
总是给孩子一些自己认为对的建议
6岁的孩子把衣服折好了,结果妈妈来一看,衣服非常的不平整,也不对称。妈妈先表扬了了孩子,然后给出建议,我觉得你应该这样去折会更整齐。说着摊平了整件衣服。
我们是在告诉孩子正确的叠衣服方法,很多妈妈会认为自己是出于好心,但是孩子并不这样认为。孩子会觉得妈妈是在说,他做得不够好,他的能力太差了。
因为我自己就是这样的妈妈,早上给孩子叠完被子,我的第一句话是,你应该这样去叠。
这是我们母女的对话习惯,我心里想的是想要孩子做得更好,仔细想想内心深处的想法可能是“孩子,你做得不够好”。
终于明白无论说多少次,孩子的衣服永远都叠得很乱,这是我内心投射给孩子的想法:你根本就叠不好。
过度的保护孩子
孩子想要玩滑滑梯,妈妈说太高了,很危险;孩子想要玩秋千,妈妈说容易摔下来,我扶着你;孩子想要玩攀登架,妈妈说这是大小孩玩的。
孩子想要拿水杯,妈妈说太烫了;孩子想要自己拿书,妈妈说爬得太高,会摔下来的。
乍一看妈妈没错,她是在保护孩子。但是妈妈处处拒绝,会让孩子的内心受挫,会让孩子变得缩手缩脚,什么都不敢去玩。
鲁道夫·德雷克斯说,当我们努力地去保护孩子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告诉孩子“你的能力多弱呀”。
妈妈过度的保护,会增加孩子对危险的恐惧感。受伤的膝盖可以痊愈,但是受挫的勇气会留下疤痕。
对孩子出于好心的帮助
冬天的时候孩子上幼儿园总是赖床,每天都是踩着点出门,每次嫌弃孩子太慢,都是我帮她穿好外套,戴上手套。
日常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时刻,我们为了省事,出于好心去帮助孩子。我们的做法哪是帮助,对于孩子来说,这是妈妈们在显示自己的优越感。孩子费力需要花不少时间才能扣上的扣子,妈妈一会就扣好了,孩子会觉得我做这些努力有什么用呢?反正妈妈做得比我好很多。
对孩子来说,表面看来是在享受妈妈带来的服务,其实父母出于好心地帮忙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次又一次的信心打击。
最终结果就是,孩子可能习惯性地会说,妈妈你帮我吧!
孩子的不良行为背后是内心气馁的表现
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鼓励带给孩子自尊和成就感。父母错误的鼓励只会带来孩子内心的气馁,这种内心气馁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孩子的错误目标。
姐妹两人,姐姐成绩很好全都是A,妹妹则相反,成绩比较差,全都是D,只有两个C。如果妈妈对妹妹说,姐姐成绩很好,非常优秀,你应该向姐姐学习。妈妈的目的是鼓励小女儿向大女儿看齐。但是这并不是真正的鼓励。
拿小女儿和大女儿比较,只会增加小女儿内心的气馁。即使小女儿去努力,也是迎合妈妈的想法,而不是自己内心真正的内驱力。一旦努力之后仍然没有追上姐姐,小女儿可能会自暴自弃,或者通过其他的手段获得妈妈的表扬来获得成就感,比如篡改成绩。
所以鲁道夫·德雷克斯说,孩子不良行为的背后是内心气馁的错误表现。而孩子内心气馁正是因为父母不当的言行造成的。
为人父母多年,总以为鼓励不难,却不知道真正的鼓励是从避免说错话开始的。
鼓励孩子先从学会说话开始
不要总说“你太小,长大了再去做”。孩子想要自己吃饭,孩子想要自己拿碗,孩子想要自己来,父母能做的是避免孩子受伤,告诉孩子怎样去做,而不是拒绝孩子的要求。
不要说“妈妈告诉你这样做更好”。不管做得好与坏,不要总是给孩子更多的建议。而是指出孩子做得好的给予肯定。
不要总是说“妈妈来帮你”。时刻记住,我们做得越多,孩子会越发的气馁。
不要总是说“你应该向某某学习”。比较并不是真正的鼓励,只有让孩子重获信心,才能获得内在的内驱力。
不要替孩子感到难过,这是大人所有行为中对孩子伤害最严重的方式之一,大人的态度传递出对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缺乏信心。
不要对孩子说“这个危险,那个你不能玩”。过度的保护只会让孩子丧失勇气,产生更多的气馁。
真正的鼓励不是口头上的一句表扬或者赞美,而是从内心出发,我们真正想要孩子获得的自尊和对孩子自我认知的肯定。
想要学会真正的鼓励,你我都需要放低姿态,从学会正确说话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