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娃”风潮下,快乐与成功能否兼得?|新刊推荐

新刊推荐

一年之计在于春。《教育家》3月第3期,如期来和大家会面了。

当“鸡娃”愈演愈烈,有没有更好的方式,让家长不再那么焦虑,孩子可以更加从容?“内驱力”是一个令人眼前一亮的答案。不过,内驱力究竟是什么?有多少父母真正理解那些“自推娃”为什么会主动学习,他们的内驱力是如何形成的?所有孩子都可以迸发内驱力吗?孩子自身和家庭教养在其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同一个孩子面对不同的情况,内驱力会是均等的强度吗?本期“聚焦”,我们破解理解“自推娃”后内驱力。

“活教育”是中国幼儿教育的一面旗帜。新时代,陈鹤琴教育思想被赋予了怎样的意义?当陈鹤琴的教育思想转化为现实的幼教实践,必然带来挑战和考验。本期“思享”,跟随南京市鼓楼幼儿园园长崔利玲和河南省安阳市北关区区直幼儿园园长高静的实践,以及诸多学者的研究视角,探寻真正有根、有魂的学前教育。

本期“启蒙者”,走近两位经验丰富的幼教人张莅颖和张蓓。她们在不同领域的探索了,成就了学生、教师、幼童,把童年真正书写成一个大大的“玩”字。

教师是从事教育的专业人员,理应在教育子女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现实中,一些教师教育别人的孩子硕果累累,面对自己的孩子反而颗粒无收。本期“教养心语”,探讨教师子女教育“灯下黑”的原因与解决方案。

福利待遇缺乏保障、考核机制缺乏规范、科研能力有待提高、存在畏难心理、内在动力匮乏、专业自主权缺失……这些困扰幼儿教师的问题出自何处?有哪些应对策略?封面报道中,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院院长王萍教授,和我们共同探讨。

在“海外连线”中,扎根芬兰多年的作者,跟我们分享了有关学校安全教育的见闻,或许能给为此担忧的父母和教师以帮助。

……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订阅《教育家》杂志!

本期目录

破译自推娃的密码

聚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收走了他的手机,断了网络,表现好了三天,然后又回到了从前的状态,不听话、顶嘴、不完成作业。我就不明白,跟他说的时候什么都懂,为什么就是不想学习,总想打游戏、上网?”

一位心焦的母亲在咨询专家时大倒“苦水”,引发了大量家长的共鸣。懒懒散散,不催不动;没有目标感,把事情做成什么样都无所谓;做事情虎头蛇尾,一遇到困难就想放弃……提起“内驱力”,许多父母就会联想到自家“小魔怪”令人头痛的表现。而内驱力一旦不足,升入高年级的孩子就可能遭遇如上的学习困局。于是,本就忧心忡忡的父母更觉压力深重。

当“鸡娃”“内卷”“凡学必夸”生动地勾勒出教育焦虑的现状,当教育军备竞赛愈发白热化,“内驱力”这个词总会让父母的双眼闪闪发亮:在密集型教养方式之外,看到了引导孩子成长的更多办法,宛如发现了充满魔力的灵药。

在调研中,我们的确看到一些孩子,乐于接受或者主动与父母协商学习和生活的安排,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一些父母能够在相对放松的状态下,跟随着孩子的脚步,给孩子提供更多看世界的途径,他们不那么急迫地摘取教育的果实,于是也就显得没 有那么疲惫不堪。

不过,内驱力究竟是什么?有多少父母真正理解那些“自推娃”为什么会主动学习,他们的内驱力是如何形成的?所有孩子都可以迸发内驱力吗?孩子自身和家庭教养在其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同一个孩子面对不同的情况,内驱力会是均等的强度吗?一连串的问号,留给我们的是教育路上接连不断的选择题。

许多家长每每谈及内驱力,总会不自觉地将其等同于“学习的内驱力”,或者说,是“取得好成绩的内驱力”。尽管父母们逐渐意识到孩子的人生不是百米冲刺,而是充满变数的马拉松,但潜意识里对成绩的过分热衷,导致容易忽略孩子其他兴趣和才能的发展空间。

内驱力的作用不单单局限于学科学习。从微观上说,它可能涉及行为习惯、态度方式;从宏观上看,它是决定孩子能否成功和幸福的关键。内驱力的找寻与生发,亦没有那么简单:拨开迷雾后会发现,它并不是从天而降的神奇魔法,而需要经年累月地浇灌和保护。

本期“聚焦”,我们带着探寻之心,一起试图理解“自推娃”后内驱力。

让“活教育”焕发时代之光

思享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随着“幼有所育”“幼有优育”的政策利好让越来越多孩子受益,“学习陈鹤琴、回归活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新时代,陈鹤琴教育思想被赋予了怎样的意义?当陈鹤琴的教育思想转化为现实的幼教实践,必然带来挑战和考验。同时值得我们警醒,在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的时代,孩子需要的是创造的活力;在沟通协调大于竞争的时代,孩子需要的是对他人的善意和理解;在难以预料未来的时代,孩子需要的是充满人文气息的想象。这也是当今学习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意义——在学习的基础上着力构建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真正办有根、有魂的学前教育。

张莅颖:愿做照亮生命的一束光

启蒙者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熟悉张莅颖的人都知道,她是一个精力旺盛的工作狂人。无论是在河北大学幼儿园,还是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抑或是蒙养幼儿园,张莅颖总能用独特的管理风格、幽默风趣的语言、细致入微的关怀感染每一位师生。而这,正是张莅颖真性情的流露,“为了学生和幼儿教师的成长,我愿意毫无保留,倾囊相授,成为照亮他们生命的那束光。”

张蓓:童年是一个大写的“玩”字

启蒙者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今天的孩子,未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他的童年时代有谁引路,有哪些书可以读……童年是人生的出发点,我们该如何陪伴孩子度过那段珍贵的时光?”在首届校长园长助推儿童阅读研讨会上,谈及养育观念,长期参与儿童早期启蒙教育实践与研究的张蓓深有感触。

二十多年的幼教生涯,在人生角色转换之间,不变的是她对幼儿启蒙的热爱、求索与追问。童年时期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拥抱共性,点燃个性——这是张蓓与她供职的新东方Kids+对于幼儿启蒙的理念解读。如今,她与团队倾力儿童发展核心能力的开掘,在深度参与、见证启蒙教育的样态转变与价值发现中不疾不徐、静待花开,携手2-8岁儿童父母和老师,同孩子们一路“玩转”童年。

教师子女教育:从“灯下黑”的怪圈中突围

教养心语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你放假的时候父母也放假,全年被监管的窒息感啊!”“可能是因为教师圈子里隐形 的成绩攀比风气,爸爸对我总是心存过高的期望。这一点一直非常困扰我,因为我自知根本没有他所期望的学习实力,每次考不好除了害怕就是愧疚。”“幼年我的体会是,他们的爱是有条件的。因为父母太严厉,我长期处在被否定的状态下,自信心严重低下。我在中学大学阶段非常非常自卑,这在外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我看起来各方面都挺好的。”……这是知乎热帖 “父母是教师是什么感受” 的一部分回答。让人意外地感受到,一些父母是教师的孩子,竟有那么多不为人知的酸楚。

教师是从事教育的专业人员,理应在教育子女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现实中,一些教师教育别人的孩子硕果累累,面对自己的孩子反而颗粒无收。为什么会出现教师教育子女“灯下黑”现象?如何从这种“怪圈”中突围?

王萍:唤醒自信,给予幼师生长空间

封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发展,影响着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应该是教师个人的整体性发展,需要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但是现实中,教师在专业成长方面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福利待遇缺乏保障、考核机制缺乏规范、科研能力有待提高、存在畏难心理、内在动力匮乏、专业自主权缺失……很多教师带着焦虑感去学习技能,他们不知道如何把握趋势,不能很好地将自身的成长与工作经验有机结合。

这些问题成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也成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院院长王萍关心的话题。采访中,王萍吐露了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上及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瓶颈,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策略,以增强教师的归属感。当教师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找到方向与方法,就会愈发自信昂扬,展现生命之美。

与其规避风险,不如学习应对

海外连线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不管是在家还是在校,孩子的安全问题一直是成人最关心的话题。有时候,成人越是禁止的事,孩子越想尝试,因为去尝试、去体验正是孩子们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那么面对危险,芬兰学校如何引导孩子的安全意识及锻炼他们的应对能力呢?赫尔辛基大学教育研究人员卡塔雅及其合作者认为,芬兰学校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加强孩子的安全教育:技术安全、人力安全和教学安全。这也是在芬兰扎根多年的作者眼见的现实……

……

如需了解更多,欢迎订阅《教育家》

— END —

来源|本文系“光明社教育家”原创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